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历史中国近现代史大事记

高考历史中国近现代史大事记

1933·10
第五次围剿50万军队重点进攻中央苏区
1934·10
中央红军被迫开始长征项英、陈毅留下继续游击战争,掩护突围
1935·1
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1935·1~1935·10
四渡赤水[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冲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穿过大草地→进入甘肃、陕西
1926·7
广东国民政府开始北伐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
1927初
广东国民政府迁往武汉
上海工人为迎接北伐军进驻三次武装起义
1927·3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由周恩来、陈独秀成功领导
1926
英帝国主义制造“万县惨案”
1927·1·3
英帝国主义制造“一三惨案”
1927·3
英美帝国主义制造“南京惨案”
汉口、九江英租界收回
1937·11
上海失守[淞沪会战结束]
淞沪会战期间
太原会战
朱德、彭德怀命令林彪率115师于平型关伏击日军[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120师雁门关伏击日军
129师奇袭日军阳明堡机场
1937·12
南京失陷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战时陪都南京大屠杀30多万人遇害
1938春
徐州会战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将两路日军分别阻止在山东临沂、台儿庄,在台儿庄消灭日军1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最大胜利
汉口八七会议会后毛泽东组织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
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927·10
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
1928·4
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部分军队及湘南工农武装与毛泽东井冈山会师
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军长毛泽东党代表
1930底~1931秋
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三次围剿
1931冬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江西瑞金工农民主政权标志国共两党正式开始对峙毛泽东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朱德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上海→瑞金→延安→西柏坡→北平
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
1880s中期
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
1894~1895
甲午中日战争
1894·7~9
甲午中日战争第一阶段:平壤战役和黄海战役
平壤战役回族将领左宝贵中弹牺牲清军统帅叶志超狂奔五百里
黄海战役丁汝昌下令迎战致远号、经远号管带邓世昌、林永升及两舰官兵与舰同沉
1894·10~1895·4
1895春
康有为“公车上书”,强学会成立
1895夏
康有为《中外纪闻》
1898初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1898·4
康有为保国会,资产阶级政党
1898·6
光绪帝《定国是诏》,戊戌变法
1898·9·21
戊戌政变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
1898秋
赵三多“扶清灭洋”
1900春
慈禧招抚,6月义和团达到高潮
1927·4·12
蒋介石上海血腥屠杀“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4·18
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
与此同时
李大钊被捕就义
1927·7·12
汪精卫武汉分共会议血腥屠杀“七一二反革命政变”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1927年秋
宁汉合流
1928年底
东北易帜
1927·8·1
八一南昌起义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成
1927·8·7
1914秋
日本取代德国在山东的侵略地位,提出“二十一条”
1919·5·9
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
1915末
袁世凯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年号“洪宪”
1915末
原云南都督蔡锷与李烈钧、唐继尧等在云南通电讨袁,宣布云南独立。护国军。各省纷纷独立。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
1916·3·22
袁世凯取消帝制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不久袁世凯死亡
1931春
毛泽东总结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
1927·6
日本“东方会议”
1931·9·18
南满铁路柳条湖九一八事变
1932
伪满洲国成立—东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1932底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上海成立要求国民政府释放政治犯,保障人民抗日民主权利
1933春
国民党冯玉祥同共产党员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1906·6
刘道一萍浏澧起义
1911·4
黄兴广州黄花岗起义
1911·10·10
武昌起义熊秉坤、金兆龙
1911·10·12
史称“辛亥革命”武汉三镇光复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
1911·10~12
南方革命军代表伍廷芳与北京政府的代表唐绍仪,在上海英租界谈判
1912·1·1
孙中山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
1861
总理衙门设立
辛酉(you3)政变
1862
陈玉成被俘
1862春
清军围攻天京
1864夏
洪秀全病逝,天京陷落
1870s中期
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
1881
中俄《伊犁条约》(《改订条约》或《圣彼得堡条约》)
1883~1885
中法战争
1884
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
1885
李鸿章与法国公使巴德诺在天津签订《中法新约》
1935
中共中央陕北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935·12·9
一二·九运动中共领导北平学生游行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反对华北自治/
1936·12·12
西安事变
1937·7·7
卢沟桥事变[全国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 (29军旅长何基沣大刀白刃战)
1937·7月底
北平、天津相继失陷
1924·5
国民党广州建立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1920~
直皖战争第一次直奉战争第二次直奉战争
1924
第二次直奉战争直系冯玉祥“北京政变”
1924冬
孙中山北上宣言
1925·3·12
孙中山逝世
1925·5
顾庆红事件五卅惨案五卅爱国运动
1925·6
省港大罢工坚持16个月
1925
军阀陈炯明准备进攻粤粤革命政府两次东征粤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
1919·5·5
北京学生实行总罢课,全国响应
1919·6
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1920秋
中共第一个早期组织在上海成立,陈独秀任书记
1921·7·23
中共一大上海通过纲领、奋斗目标
1922·7
中共二大上海通过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3
中共三大广州决定与孙中山领的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924
中国国民党一大广州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
1938·10
广州、武汉失陷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抗战进入僵持阶段
1937秋
洛川会议全面抗战路线
1938
毛泽东《论持久战》
1938·12
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
1940·3
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汪伪是日帝国主义推行侵华政策的产物和工具]
1939初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
1912春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2·12
宣统退位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
1912·3
袁世凯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1912·8
同盟会联合几个小党派改组为国民党
1913春
宋教仁案孙中山、黄兴号召南方各省反袁,掀起“二次革命”
1913·7
江西都督李烈钧在湖口誓师讨袁
1913
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先后解散国民党、国会,后又废除《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修改总统选举法
甲午中日战争第二阶段:辽东战役和威海战役
辽东战役聂世成率部抵抗,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1895初,丁汝昌请战,李鸿章不抵抗,北洋舰队覆没
1895·4
中日《马关条约》
1898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
19世纪末
中国资本主义有了初步的发展
1860s以后
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王韬、郑观应
1890s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形成体系,发起运动
1933·11
国民党第十九路军蔡廷锴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革命政府”反蒋抗日同红军签订《抗日停战协定》坚持不到两个月最终失败
1936
建立东北抗日联军并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核心
1933·春
上海临时党中央迁入苏区左倾错误特别是军事指导方针上的在苏区全面贯彻
1933·2
第四次围剿此时左倾错误已在中央占统治地位
时间
事件
1840~1906
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39·6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1842
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0·6
英国舰队驶入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
1841初
英国扩大侵华战争
1842·8·20
中英《南京条约》
1844
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1840s~1850s
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58
陈玉成、李秀成打垮江北大营
中俄、美、英、法《天津条约》中俄《瑷珲条约》
1859冬
洪仁王干,《资政新篇》
1860
上海,华尔洋枪队
英法联军再度攻占天津,火烧圆明园
中英、法俄《北京条约》
1850s末~1880s
俄国侵吞我国北方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1860s~1890s
洋务运动
1860s~1870s
1900·6
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与清军共同抵抗,聂士成阵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