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北京高考化学试卷解析

2012北京高考化学试卷解析

2012年高考化学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及答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I35.5 Br80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6.下列用品的有效成分及用途对应错误的是6.B【解析】A项,食盐有效成分是氯化钠,可以用于调味品,A项正确;B项,小苏打有效成分是碳酸氢钠,做发酵粉,不是碳酸钠,B项错误;C项,复方氢氧化铝片的有效成分是氢氧化铝,做抗酸药剂,氢氧化铝中和胃酸,C项正确;D项,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用做消毒剂,D项正确。

【考点与方法】本题考查食盐、小苏打、复方氢氧化铝片和漂白粉的有效成分及用途,意在考查考生的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教材知识储量。

本题易混淆小苏打、苏打(纯碱)有效成分,苏打的有效成分是碳酸钠,可用于作洗涤剂,工业制普通玻璃。

因为苏打溶液的碱性较强,产生1mol二氧化碳,需要2 mol H+,一般不用作酵粉。

本题易误解“抗酸”,抗酸含义是消耗酸,而易误解为“不与酸反应”。

7.下列结实实验现象的反映方程式正确的是A.切开的金属Na暴露在空气中,光亮表面逐渐变暗2Na+O2=Na2O2B.向AgC1悬浊液中滴加Na2S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黑色2AgC1+S2-=Ag2S↓+2C1-C.Na2O2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变成白色粘稠物2Na2O2=2Na2CO3+O2D.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沉淀2HCO3-+Ca2++2OH-=CaCO3↓+CO32-+2H2O7B.【解析】A项,钠在常温下暴露在空气中,钠被空气中氧气氧化成氧化钠:4Na+O2=2Na2O,A项错误;B项,硫化银的溶度积小于氯化银的溶度积,在难溶电解质转化过程中,溶度积较大的难溶电解质转化成溶度积较小的电解质,该离子方程式正确,B项正确;C项,过氧化钠在潮湿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变成白粘稠物,是由于过氧化钠与空气中水蒸汽、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C项错误;D项,向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碳酸氢钠少量,取碳酸氢钠为1 mol,需要1mol氢氧化钙反应:NaHCO3+Ca(OH)2=CaCO3↓+NaOH+H2O,离子方程式为Ca2++OH-+HCO3-=CaCO3↓+H2O,D项错误。

【考点与方法】本题考查有关钠及其化合物、难溶电解质等转化原理,意在考查考生根据化学知识书写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能力。

(1)本题易混淆产物与条件关系。

钠在加热或点燃条件下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在常温下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只生成氧化钠。

(2)易混淆“量与产物关系”。

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相对量不同,反应产物不同。

例如,当在澄清石灰水中滴加过量的碳酸氢钠溶液时,化学方程式为Ca(OH)2+2NaHCO3=CaCO3↓+Na2CO3+2H2O8.下列试验中,所选装置不合理的是A.分离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选④B.用CC14提取碘水中的碘,选③C.用FeC12溶液吸收C12选⑤D.粗盐提纯,选①和②8A.【解析】A项,乙酸乙酯难溶于碳酸钠溶液,已分层,可以用分液法分离,选择③装置,A项错误;B项,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选择装置③,B项正确;C项,⑤装置可以用作洗气瓶,用氯化亚铁溶液吸收氯气,C 项正确;D项,粗盐提纯需要过滤、蒸发结晶,选择①和②装置正确,D项正确。

【考点与方法】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以及除杂装置的选择,意在考查实验基本操作与装置辨析。

(1)蒸发和蒸馏。

蒸发操作用于除去溶液中溶剂,分离熔点较高、稳定性较好的固体物质;蒸馏操作用于分离两种或多种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如石油分馏;也可以用于分离难挥发性和较稳定物质与液体,从中得到液体,如制备蒸馏水。

如果只有一种液体挥发,不需要温度计,如本题④装置;如果得到多种液体,需要温度计控制温度。

(2)分液与蒸馏:如果两种液体不互溶,用分液操作分离,节能、操作简单;如果两种或多种液体互溶,且沸点不同,用蒸馏操作分离(消耗能源,操作较复杂)。

(3)分液与萃取。

如果两种液体已分层,就用分液;如果两种物质溶解形成溶液,需要加入一种溶剂,促使其分层,用萃取,分液是萃取的一部分。

9.已知33As、35Br位于同一周期,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As>C1>P B.热稳定性:HC1>AsH3>HBrC.还原性:As3->S2->C1- D.酸性:H3AsO4>H2SO4>H3PO49C.【解析】A项,砷位于第四周期第VA族,溴位于第四周期第VIIA族,砷的原子半径大于溴的原子半径,而氯与溴位于同主族,且氯位于第三周期,氯原子半径小于砷的原子半径,故原子半径有:As>Br>Cl,A项错误;B项,同主族,从上至下,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逐渐减弱:HCl>HBr.同周期,从左至右,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逐渐增强:AsH3<HBr,故热稳定性有HCl>HBr>AsH3,B项错误;C项,选择磷元素为参照物,磷与砷位于同主族,磷、硫、氯位于同周期,同周期,从左至右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逐渐减弱:PH3>H2S>HCl;同主族,从上至下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逐渐增强:PH3<AsH3,而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实质是阴离子的还原性,故还原性有:AsH3>PH3>H2S>HCl.即还原性有As3->S2->Cl-.C项正确;D项,同主族,从上至下,非金属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逐渐减弱:酸性有H3PO4>H3AsO4;同周期,从左至右,非金属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逐渐增强,酸性有H2SO4>H3PO4,故酸性顺序:H2SO4>H3PO4>H3AsO4,D项错误。

【考点与方法】本题以第四周期主族元素砷、溴为载体考查元素周期律,即包括原子半径、热稳定性、氢化物的还原性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等比较,意在考查考生综合运用元素周期律能力和推理思维能力。

氢化物的热稳定性与挥发性:前者与化学键强弱有关,属于化学性质;后者与沸点高低有关,即分子间作用力(包括氢键)决定分子构成的物质的挥发性强弱,属于物理性质。

10.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不一致的是10A.【解析】分析装置知,①小烧杯中液体与②小烧杯中挥发出来的物质反应。

A项,②烧杯里浓硝酸挥发出硝酸气体,进入①烧杯,使KI被氧化生成I2,4HNO3+2KI=I2+2KNO3+2NO2↑+2H2O,I2使淀粉溶液变蓝色,A项错误;B项,浓盐酸具有强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进入酚酞溶液,酸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B项正确;C项,浓氨水具有强挥发性,氨气进入氯化铝溶液,发生反应:AlCl3+3 NH3·H2O=Al(OH)3↓+3NH4Cl,产生白色沉淀,C项正确;D 项,饱和氯水易挥发出来氯气,氯气遇湿润红纸条,发生反应:H2O+Cl2HCl+HClO,次氯酸使红纸条褪色,D项正确。

【考点与方法】本题考查浓硝酸与KI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反应以及碘水使淀粉溶液变蓝色、盐酸与酚酞溶液、氨水与氯化铝溶液反应、饱和氯水中次氯酸漂白性等知识,意在考查物质性质和实验现象。

稀硝酸挥发性弱,如果A项中浓硝酸换成稀硝酸,可能无明显现象;本题中饱和氯水指新制饱和氯水,而不是久置的氯水,久置氯水实际变成氯化氢溶液。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然植物油常温下一般呈液态,难溶于水.有恒定的熔点、沸点B.麦芽糖与蔗糖的水解产物均含葡萄糖,故二者均为还原型二糖C.若两种二肽互为同分异构体,则二者的水解产物不一致D.乙醛、氯乙烯和乙二醇均可作为合成聚合物的单体11D.【解析】A项,天然植物油为混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属于混合物,没有固体的熔点和沸点,A项错误;B项,麦芽糖是还原型二糖,而蔗糖是非还原型二糖,B项不正确;C项,可以用列举法推断,两种不同的氨基酸可以形成两种二肽,互为同分异构体。

例如,1分子H2N-CH2COOH和1分子H2NCH2CH2COOH可以形成两种二肽,这两种二肽互为同分异构体:H2NCH2CONHCH2CH2COOH和HOOC-CH2NHOCCH2CH2NH2,但是,它们的水解产物相同,C项错误;D项,乙醛类似甲醛,可以制酚醛树脂;氯乙烯的高聚物是聚氯乙烯;乙二醇与乙二酸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生成聚乙二酸乙二酯(聚酯纤维,即涤纶),D项正确。

【考点与方法】本题考查植物油成分、糖类组成与性质、常见高聚物的单体,意在考查考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单甘油酯与纯净物易混淆,单甘油酯指一种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即一个酯分子内,RCOO-相同,而油酯由多种酯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

易错误理解为天然植物油就是油酸甘油酯组成的纯净物,错选A。

12.人工光合作用能够借助太阳能,用CO2和H2O备化学原料。

下图是通过人工光合作用制备HCOOH的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B.催化剂a表面发生氧化反应,有O2产生C.催化剂a附近酸性减弱,催化剂b附近酸性增强D.催化剂b表面的反应是CO2 +2H++2e-=HCOOH12C【解析】依题意,以二氧化碳和水原料,在太阳能作用下生成HCOOH,化学方程式为CO2+H2HCOOH。

A项,人工光合作用是借助太阳能由二氧化碳和氢气生成甲酸,将太阳能贮在于化学物质中,类似于光合作用的能量贮存,A项正确;B项,由图示知,电子由催化剂a表面流向催化剂b表面,说明催化剂a为负极,催化剂b为正极,在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即水在催化剂a附近发生氧化反应,二氧化碳在催化剂b表面发生还原反应,催化剂a表面的反应式为2H2O-2e-=4H++O2↑,会生成氧气,B项正确;C项,由图示知,催化剂a区域生成H+,溶液酸性增强,而催化剂b附近生成了HCOOH,甲酸是弱酸,酸性减弱,C项不正确;D项,二氧化碳在催化剂b 表面发生还原反应结合H+生成HCOOH,电极反应为CO2+2e-+2H+=HCOOH.【考点与方法】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涉及能量转化、电极名称和电极反应类型判断、溶液酸碱性变化以及电极反应式等,意在考查考生处理新信息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将该装置转化成原电池,太阳能只是作启动反应的能量,根据电子流向判断电极。

易混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人工光合作用”,二者共同点是利用太阳能合成新物质,原料相同。

不同点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物是糖类和氧气,而人工光合作用的产物是甲酸。

25.(13分)直接排放含SO2的烟气会形成酸雨,危害环境。

利用钠碱循环法可脱除烟气中的SO2.(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SO2形成硫酸型酸雨的反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