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歌曲演唱技巧

歌曲演唱技巧

唱歌前的吸气很重要,一定要气沉丹田。

感觉在小腹处聚气,把气息托住,唱的时候后腰使劲。

演唱过程中的快吸气,也要做到这个效果。

要不然,气息虚浮,往往不能坚持。

唱歌时需要用到胸腔,口腔,鼻腔,和头腔,要寻找共鸣的感觉,声音是竖着往上走的。

说完理论后,开始练声,唱五度音ma,林老师指出,其实中间换气的时候嘴巴也要打开,保持歌唱状态,中间会节约你闭嘴,张嘴,吸气,歌唱的时间。

直接吸气,歌唱就可以了。

唱五度音的时候要注意,三个音是连贯着走的,位置要统一。

当高音到f
以上的时候,气息要通过鼻腔往头腔走,前往不要急喉咙,时刻保持喉头打开,寻找打哈欠的感觉。

后来有人问我,为什么觉得自己嘴张大了,可是声音还是挤,其实很简单,你只是打开了前面的嘴,没有打开后面的喉咙。

可以回去照镜子,当你打哈欠的时候,小舌头是抬起来的,舌头是放平的。

所以,唱歌的时候所谓的喉头打开,其实是小舌头往上抬,舌头放松的躺着。

不知道这么说大家明不明白呀?
接着还是练五度音,mima上行。

mi的音容易让气息集中,而ma让大家张嘴,这个练习是为了让大家在mi的气息上唱ma,在ma的嘴形上唱mi。

所以mi要立起来唱,ma的气息不能散。

然后是mameimimaomu五度下行,注意所有的发音都在一个位置上,气息要顶住,争取强收,而不是渐弱在无声的收。

跳音要注意的地方是,在唱的时候,腰腹是往外鼓的,而不是往里。

今天有许多小骨头都有这个毛病。

请大家在咳嗽的时候用手扶腰,感觉一下动向。

下次别再反了。

“如果说跳音是一颗颗的珍珠,那么八度就是用气息把珍珠串起来”摘自林老师语录~八度一定要一口气连贯的唱下来,千万不能中间换气!
大家的A可唱得都不咋的呀,不约而同的都有些挤嗓子,吊着唱,听上去特别的别扭,而且音高也总是到不了应有的高度。

不要无端地给自己压力,字打在咽壁上的声音要有,这样声音会大、明亮。

八度跳音是练横膈膜弹力。

不要求音量,要求位置达到。

“噢”的点要有,声音不要一大片,每一个音就要一个点。

在共鸣腔里练跳音,其他不要来帮忙。

弹力不够唱得就笨,要弹起来,要灵活一点儿,这是练灵活的,这个点到上边要放光才能出来,一条线就把这小点给顶上去了,在面罩里。

到高音声音关闭再高点儿易关死,到A²、♭B²、B²、C³时加点儿“唉”就又开了,加了效果会好一些。

●混声不要使劲,易吐出来,要往共鸣腔里唱,在软腭抬起的地方唱,读谱读到共鸣腔里去,美声唱法决定的必须要这么唱。

就是听你的状况,听你的共鸣。

民族唱正相反,劲儿使的是往前唱。

这是两个相反的途径要求。

中国话是在嘴皮子上说,硬腭上,唱民族的方便。

美声唱法是,碰着硬腭就往里,要求唱到状况里面,都往意大利发声上靠。

既然是往里面唱,吸着唱。

往哪儿吸?后咽壁。

回去对着镜子看一下发声的焦点。

发声部位就在这地方,找着这个点就能使上劲,找不着,声音就空了,或回到民族唱了。

我们起唱的时候,是吓一跳的感觉,气沉下来,保持状况。

第一句和第二句的状况是一致的,是状况的延续。

软腭一直是抬起的,不要塌。

这样的声音是纯净、干净、圆润的。

●男低音胸声和头声必须要有,声音不要摇,直着推出来。

男声“崩崩”怎么出现延续?“崩”后要闭嘴到鼻腔上来,就有余音、弹性的感觉。

●练“哼鸣”:是先张嘴把齿张开保持这种状态再闭嘴,这样的“哼鸣”没齿音。

●有个换声点问题,声音要控制用半声,美声唱讲关闭,只要是通的,高音会有低音的效果,低音会有高音的效果,就是所说的高音低唱,低音高唱。

1 2∣3 4∣5 -∣ 是高音换声点,点要抓住,抓不住声音就横了。

到高音﹟F²、G²产生关闭效果。

●打哈欠是软腭上扬、喉结下沉、气流向下的最好状态。

打喷嚏的状态,丹田使劲就打到点上了。

●舌头问题:最好、最坏都是舌头。

说话时舌头成分相当多,唱歌时舌头点到就行,不要起阻碍作用。

唱咧了,就是舌头挡了路。

点到即可,共鸣腔保持住。

舌头不要停得太长,把空间堵住了,要用舌头进行调整。

“罗”,字咬在“罗”上头,“罗——窝——屋”形成通道。

“罗”是心,“窝”是管子。

口形竖,嘴放松,舌头点到为止,状况保持住。

底下声音加强。

“罗”是上面的点,两点要挂住,要挂住胸声。

点要集中些。

“窝”在喉头的肌肉地方。

练“阿”“依”:“依”容易舌根使劲,要放松。

●有时唱歌,嘴里应像含了一口水的感觉。

●气泡音起按摩作用,是松弛,一张一弛是声带的按摩。

● 唱歌靠耳朵,有一种是内听,听自己的声音;有一种是外听,是别人听和录音听。

不要一味地相信自己的耳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