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文专题(1)——实词

文言文专题(1)——实词

文言文专题讲义(一)一、文言考点: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查的重点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些实词,如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考试说明》列出的18个常见文言虚词明确界定了高考的范围,备考时要熟悉这18个虚词的主要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试说明》列举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句。

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词类活用的类型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且是使动用法,名词活用为动词且是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作使动用法;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且是使动用法,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且是意动用法。

4、分析综合、文言翻译、文言断句及整篇阅读。

二、文言实词:《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要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大体可视为“常见文言实词”的范围。

考查的重点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些实词,如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等。

(一)文言“实词”考点例析。

1、通假字。

通假字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音同或形近的乙字去代替甲字的一种语言现象。

甲字叫本字,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

如“不敢倍德”(《鸿门宴》)中,“倍”通“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中,“蚤”通“早”。

中学教材里把一些古今字也纳入通假字的范畴(如“莫”是“暮”的古字,现被当作通假字)。

通假字以同音替代为最常见。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语音的演变,有的通假字与本字现今已不同音了。

如“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生”通“性”,其声母、韵母、声调现在都不相同了。

因为通假字和本字多没有意义上的必然联系,所以在阅读时如遇到按其本义、引申义、比喻义都解释不通的字时,就要考虑可能是某个字的通假字。

例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例题仅列试题中与讲解相关的部分,下同。

) D.昏礼宜昏昏:结婚。

试题解析:联系上文可知,这里的“昏礼”其实就是“婚礼”,前一个“昏”同“婚”,解释为“结婚”,正确。

例题2:(20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察官阙,朝论多属燧阙:失职。

试题解析:D项考查的实际上就是通假字。

“阙”应通“缺”,解释为“空缺,缺少”。

D项解释错误。

2、一词多义。

文言文中的实词,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在词典中往往少则有几个义项,多则有十几个义项。

如《师说》中的“师”,在不同的句子中就有不同的意思,在“古之学者必有师”中作名词,指“老师”;在“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中作动词,是“学习”的意思。

例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代:世世。

B.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属:撰写。

C.深昧求贤之意也昧:冒犯。

D.经籍在此,请恣寻检恣:任意。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由于常见的文言实词大多是多义词,只有在具体“代”,有“代替、代理、置换、朝代、一代代”等义项,A项是介绍李揆的籍贯、身世,因此“代”解释为“世世”正确。

“属”,有shǔ、zhǔ两种读音,读shǔ时有“同一家族、类别、是”等义项,读zhǔ时有“连缀、嘱咐、劝酒”等义项;B项中的“属”应读zhǔ,是“连缀”的意思,引申为“撰写”,可从“衡少善属文”(《张衡传》)中迁移。

“昧”,可以解释为“暗,不明”,如“幽昧”;可以解释为“糊涂”,如“愚昧”;可以解释为“隐藏”,如“暧昧”;可以解释为“冒犯”,如“冒昧”。

C项中的“深昧求贤之意”,根据上下文意,应理解为“严重违背了求取贤才的意图”,其中的“昧”是“违背”的意思。

不能解释为“冒犯”。

D项中的“恣”,有“放纵、无拘束”的意思,可以理解为“任意、随意”。

答案:C。

可见,准确理解某个文言实词,不能脱离语境,应根据文意推断该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3、古今异义词。

历史在演进,语言也在演变。

很多词的词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其演变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词义扩大。

如“河”,原来专指黄河,后来由专名变成通名,泛指一切河流。

第二、词义缩小。

如“谷”,原是谷类的总名,现在北方的“谷”专指小米,南方的“谷”则专指稻谷了。

第三、词义转移。

如“信”,古代指送信的人,后来“信”由“音信”的意思转指“书信”,而“信使”的意思必须“信”和“使”二字连用,单用就没有这个意思了。

第四、词义弱化。

如“很”,古义就是“凶狠”,表示程度很高,现在用“很”字,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了。

第五、词义强化。

如“恨”,古代多表示遗憾、不满之意,现在则表示仇恨、怀恨的意思。

第六、感情色彩变化。

如“卑鄙”,古时指地位低下,见识浅陋,无贬义,现在指品行恶劣,变为贬义词了。

第七、名称说法改变。

如“目”改称“眼睛”,“寡”改称“少”等。

汉语词汇中的这部分词,古今都在使用,但意义已有不同,我们称之为“古今异义”现象。

这部分词也是考查的主要对象。

碰到这类词,部分考生容易犯望文生义、以今释古的错误。

例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亲戚:父母试题解析:现在的“亲戚”是指和自己有血亲和姻亲的人,一般不包括父母。

而文言文中的“亲戚”一般指“内外亲属”,父母兄弟皆可称;有时特指父母。

A项中将“亲戚”与“昆弟”并列,将“亲戚”解释为“父母”,正确。

例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怀:衔恨。

试题解析:“怀”释为“衔恨”,符合语境。

但“怀”的现代词典义中就没有“衔恨”这个义项。

“古今异义”也经常在翻译题中考查。

例题3: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试题解析:这里的“中国”就是古今异义词,在该句中它是指“中原地区”,如果把它等同于现在的“中国”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尉佗所踞的南越(今广东、广西一带)只是现在中国的一部分。

参考译文: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就比不上汉王!4、偏义复词。

古汉语中有一些由两个近义的或同类的或互为反义的单音节词素组成的复合词。

在具体语境中,这类复合词中的一个词素有时只起陪衬作用,它所表示的意义虚化甚至消失了,整个词语的意义只由另一个词素来承担,在使用中呈现这种特点的复合词就叫做偏义复词。

例如“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中的“异同”,只查,一般只出现在翻译题中。

例题: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试题解析:这道翻译题中的“出入”为偏义复词。

“出入”,偏在“入”。

参考译文:防备别的盗贼进入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文言“实词”专题练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B.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当:通“挡”,抵挡。

C.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返回。

D.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持千金之资币物币:礼品。

B.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发:打开。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雕刻。

D.不能喻之于怀喻:比喻。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悟:感悟。

B.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如:往,到。

C.则或咎其欲出者咎:责怪。

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违:耽误。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启:告诉,禀告。

B.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期:至、及。

C.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谬:错误。

D.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疾:快。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吝惜。

B.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抗:抵抗。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惑:糊涂。

D.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通:普遍。

6、解释下列句子中“顾”的含义。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②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④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⑤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A.遂命酒,使快弹数曲快:畅快。

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畜:牲畜。

C.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

D.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负:倚仗。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C.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D.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9、解释下列句子中“道”的含义。

①有碑仆道②何可胜道也哉③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⑤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10、解释下列句子中“信”的含义。

①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②忌不自信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④信可乐也⑤低眉信手续续弹⑥欲信大义于天下⑦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⑧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再拜..献大王足下②猥以微贱,当侍东宫..③举酒欲饮无管弦..九江司马..④予左迁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爽快。

B.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军队。

C.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除:免除。

D.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赂:赠送礼物。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均:权衡。

B.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幸:希望。

C.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当:应当。

D.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婴:被缠绕。

A.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笃:病重。

B.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谏:挽回。

C.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待:等待。

D.云销雨霁,彩彻区明彩:阳光。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B.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D.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扼腕而进曰..东道主 B.樊於期偏袒C.三餐而反,腹犹果然..臣.. D.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1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昼夜勤作息..之急而后私仇也..,伶俜萦苦辛 B.以先国家C.文章千古事,得失..与非常也..寸心知 D.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聊乘化....以归尽②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③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始也..之璧④养生丧死无憾,王道⑤臣不胜犬马..案图..怖惧之情⑥召有司⑦且陛下春秋..,治威严,整法度..高,法令亡常⑧衡下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