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教学设计--从全国拒绝酒驾日说起茂名市电白区电海中学 李馨一.教材分析乙醇是第五章“烃的衍生物”的开篇,不仅是联系“烃”与“烃的衍生物”的桥梁,也是联系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桥梁。
乙醇在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相互转化中处于核心地位。
学好本节内容对学习其它烃的衍生物具有指导性的作用。
乙醇是我们在生活中最早接触的有机物,并且应用十分广泛,与我们的生产、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有机物。
因此,本节内容是全章的重点之一。
二.学生情况1. 学生心理情况有关研究表明:从小学到高中,学生的心智发展有三块:分布在小学四年级、初三和高二,其中,高一恰好是两个心智发展高峰之间的低谷,一学生无论在兴趣、爱好和价值观,亦或思维发展、认知成熟度上都经历着剧烈的变化。
高一新生入学,面对新的学习任务和教师,会产生程度不同的不适应、不习惯甚至焦虑同时产生消极心理。
这种心理对学生学习化学必修一会产生以下影响:①自己把握不住自己所要学习的知识深度,无所适从。
②好高骛远、自我感觉良好的心理。
这些学生在学习上出现了自负倾向。
往往眼高手低,自我感觉良好。
平时学习浮躁懒惰、没有科学的学习习惯,不求慎解;考试时粗心马虎、不认真不仔细。
“一听就会,一考就慌”,我们戏称为“大明白”。
③自暴自弃。
基础知识准备得不足,太多地方看不懂,、听不懂。
缺乏学习动力,从而产生畏难厌学心理,因此破罐破摔;2. 学生学法分析:初中三年的学习使得学生形成了习惯听命于教师,满足于你讲我听、你放我录,缺乏学习主动性,缺乏积极思维,不会自我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阅读的能力,碰到问题寄希望于老师的讲解,依赖性较强。
而到了高中,许多学生仍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出现困难,完成当天作业都颇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
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可以采用;(1)学生在学习这一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烃类的知识以及乙醇的结构和物理性质,初步掌握了学习有机物物质及其性质的方法,在以上两点的教学基础上,学生通过预习听讲基本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并通过课后习题练习进行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2)从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醉酒驾车开始,来学习烃的衍生物,降低了认识难度。
在烃的内容学习过程中,学生已接触过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的科学关系,在此节课上学生可继续加以应用。
(3)本节的教学中我们不用去追求知识的系统性,也不用过多的知识迁移,不用强化有机物的衍生转化关系,只需扎实的按课本的内容引导学生学好,与生活多联系;更多的要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去体验,感知学习乐趣,复杂的工作可在选修模块中完成。
三.教学内容本次课学习的是乙醇的氧化反应.第一部分是通过全国拒绝酒驾日的大背景,引入本次课的内容.第二部分是通过”为什么人喝酒会喝醉”设问来引入乙醇催化氧化的学习.在催化氧化的学习中又分为三个小部分:1.使用演示实验演示乙醇氧化成乙醛的宏观过程并进行实验分析;2.使用模型模拟乙醇氧化成乙醛的微观过程,加深学生对该过程的了解;3.分析得出乙醇氧化成乙醛的化学反应式并应用到生活中.重点:乙醇的催化氧化难点:乙醇的催化氧化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乙醇催化氧化、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从结构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催化氧化(3)了解乙醇的氧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危害,能结合相关知识解释。
2、过程与方法:(1) 观察乙醇催化氧化实验,提高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准确描述、分析能力(2)利用模型模拟乙醇氧化成乙醛的微观过程,在宏观物质变化与微观结构之间建立联系。
(3)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知识迁移、扩展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实验和模型,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通过学习乙醇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联系生活的意识,赞赏化学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3)了解酗酒的危害,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树立辩证看问题的观点。
五.教学方法策略本节课总体上从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深入学习知识点,最后再回到生活的实际应用中。
具体使用了一下教学策略:(1)情境创设法:通过呈现拒绝酒驾的图片,联系醉酒的原因,在醉酒驾驶的情境下学习乙醇的氧化反应,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学习记忆本节课的内容,培养学生杜绝酒后驾驶的社会责任感。
(2)问题引入法:通过“为什么人喝酒会喝醉”的问题引入乙醇在人体内的逐步氧化过程并过渡到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通过比较贴近生活的问题引入到比较枯燥的重难点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知识的可接受程度。
(3)实验演示法:a通过演示实验中神奇的现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这个知识点的好奇心b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分析产生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学习和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
(4)模型模拟法:使用模型模拟既可以让学生对乙醇催化氧化反应这一重难点的认识更深刻,有可以符合课标要求在没有涉及官能团的条件下让学生初步接触乙醇反应的微观过程。
a通过模型可以把反应中抽象的微观过程形象化,帮助学生了解反应的微观过程b通过模型中的乙醇氧化时的脱氢演示,为以后的深入学习有机物的氧化反应是脱氢反应这一较难理解的概念做铺垫。
(5)理论应用到实践: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既要扎实的掌握学习的知识,更要把学习的知识学会应用的到生活中的,这样的学习才是成功的。
本次课用醉酒驾驶作为大的实践背景,从人喝醉酒得原因引入到乙醇催化氧化的学习,最后又把知识点应用到工作中制取乙醛。
(6)三重表征:在学习乙醇催化氧化这个重难点的时候,我采用了三重表征的方法,先从宏观实验现象引入知识点,经过符号表征也就是方程式的反应过程的分析,得到反应的总体概念,在使用微观表征也就是模型模拟来加深对反应过程的理解,最后在深一层分析化学反应方程式,得出最后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利用三重表征的教学策略,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点,宏观概念和微观概念都是让学生有对这个知识点的思想形成过程,最后通过这样得出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更加有利于学生的记忆。
六.教学媒体PPT,视频七.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板书]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教师讲述]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下面,让我们从9.9全国拒绝酒驾日说起.播放PPT 通过呈现醉酒驾驶的图片,联系醉酒的原因以及如何检测酒后驾驶,在醉酒驾驶的情境下学习乙醇的氧教师提问]很多车祸是因为司机喝醉了导致神志不清而造成的,那们知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喝酒会呢?.乙醇氧化生成乙醛的这个反应在我们的实验室中也可以完成师就要来讲解这个实验:如何乙醇氧化成乙醛教师演示]我们要用到的实验有酒精灯,卷成螺旋状的铜丝有乙醇溶液的烧杯.下面我们开始实验,首先点燃,然后把洁净的铜丝放在酒变回了亮红色[教师分析]那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观察到一开始的铜丝是?加热后就变成了黑色,那为什么会变成黑色呢?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之前学过的知识,铜在加热的条件下与空气的氧气反应会生成氧化铜,氧化铜是什么颜色的呢?没错,所以这里铜丝变黑就是因为生成了氧化铜!接着,我们把灼热的氧化铜伸入乙醇中,我们发现黑色的氧化铜又还原成了红色的铜,而且还生成了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其实就是我们刚刚提到的乙醛!这个就是乙醛的分子式这个过程就是乙醇氧化成乙醛的实验过程 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到化学反应方程式看PPT红色的氧化铜黑色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分析产生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学习和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
[教师讲解]我们看看这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反应物是乙醇和氧化铜,生成的是乙醛和铜,但是,我们发现,这个方程式配不平,那是不是还有其他的产物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乙醇变成乙醛是少了两个氢原子,氧化铜变成铜乙醇氧化成乙醛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从宏观过程过渡到微观过程也少了一个氧原子,根据我们学过的质量守恒定律,他们不可能凭空消失,所以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就结合生成了一个水分子.所以这里的反应产物是有水的。
[教师引导学生活动]刚刚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我们已经写出了这个实验中涉及的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如果我们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等式两边都有铜和氧化铜,那现在如果我们把第二个化学反应式的系数全部乘与二,再把等式两边分别叠加起来,我们可以发现,等式两边的铜和氧化铜是可以相互抵消掉的!这样,通过叠加和抵消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我已经完成了这个化学反应方程式,但其实这个方程式并不完整。
因为刚刚在实验中我们还有使用铜,那铜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呢?用不用出现在我们的反应式中呢?根据我们之前学过的催化剂的知识,我们可以判断,铜丝在这里的是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正是因为这个反应是需要催化剂才能完成的,所以我们把它称为乙醇乙醇催化氧化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完整或者不完整催化剂先从宏观实验现象引入知识点,经过符号表征也就是方程式的反应过程的分析,得到反应的总体概念,在使用微观表征也就是模型模拟来加深对反应过程的理解,最后在深一层分析化学反应方程式,得出最后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利用三重表征的教学策略,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点,宏观概念和微观概念都是让学生有对这个知识点的思想形成过程,最后通过这样得出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更加有利于学生的记忆。
的催化氧化.乙醛的催化氧化也是我们工业上制取乙醛的反应原理.要出现反应前后没有变化[教师讲解]刚刚我们已经从实验现象中分析得到了乙醇变成乙醛的过程,下面我们从微观的角度来了解一下乙醇分子是怎样变成乙醛分子的.视频中有一个乙醇模型,黑色的是碳原子,绿色是氢原子,红色是氧原子。
乙醇比乙醛少了两个氢原子,把乙醇的两个氢原子拿掉,一个是羟基上的氢原子,一个是与羟基相连的碳上的氢原子,接着,碳氧单键变成碳氧双键,两个氢原子和氧气的一个氧原子结合变成一个水分子,这个过程就是乙醇氧化成乙醛的微观过程,同学们都了解了吗?接下来,做课后练习吧!乙醇氧化成乙醛的微观过程看PPT,记笔记使用模型模拟既可以让学生对乙醇催化氧化反应这一重难点的认识更深刻,有可以符合课标要求在没有涉及官能团的条件下让学生初步接触乙醇反应的微观过程。
a通过模型可以把反中抽象的微观过程形象化,帮助学生了解反应的微观过程b通过模型中的乙醇氧化时的脱氢演示,为以后的深入学习有机物的氧化反应是脱氢反应这一较难理解的概念做铺垫。
八.教学反思本次课程个人觉得比较好的地方是可以把生活跟知识紧密的联系起来,这样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学习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学习化学不是单靠背诵理论就可以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