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作业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基本信息
学科
物理
年级
高一
教学形式
探究式
教师
齐克军
单位
市十三中
课题名称
平抛运动
学情分析
下图可以大致表示学生的认知结构。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牛顿运动定律
平抛
运动
规律
……
竖直
上抛
运动
规律
自由
落体
运动
规律
实验
研究
学生已学习过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牛顿运动定律,对直线运动的研究思路比较清楚;在上一节中刚学过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知识,对这曲线运动研究方法有所认识,这些知识和方法是本节学习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就是把平抛运动这一新知识点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针对夷陵中学这样基础较好的学生,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敢于提问、大胆发言、积极讨论、善于交流,通过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能够顺利完成这一学习任务。
教师板书并强调:研究平抛运动的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学生找到思路之后,学生自主按这个思路求分速度,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填写。
水平:
竖直:
学生进一步自主求合速度的大小,找出平抛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合速度的方向与时间的关系。
讨论二: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下落过程中,速度v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如何变化?经过足够长的时间,能够达到 吗?
教师:找平抛运动的位移变化规律,就是找 与时间 的函数关系。同学当然会想到用类似研究平抛运动速度的思路和方法研究平抛运动的位移。
学生自学课文第10面“平抛运动的位移”。求出两个分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并求出合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水平:
竖直:
引导学生关注:平抛运动的位移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同吗?
实验验证二:
播放录像并介绍:用数码相机拍摄平抛运动的录像,在电脑上播放,记录坐标,同时准确验证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还可以准确描出运动轨迹。要求同学们课后几个人一组,一起研究。这种验证方法与比前面的两个实验相比,是一种精确的、定量的实验研究。
教师:板书课题“五.2平抛运动”并板书“平抛运动初速度水平,只受重力作用”
演示:推动水平桌面上的小球,小球离开桌面后做平抛运动。
演示:水平管喷出的水流,指出每一滴水都在做平抛运动。
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清楚:哪一段是平抛运动,哪个速度是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教师提出本节课的目标:找到研究平抛运动的方法,并用这种方法找出平抛运动的规律。
追问:实际情况是这样吗?
实验验证一:
演示:用平抛竖落仪验证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是自由落体运动。
演示:用教师自制的平抛水平运动仪,验证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是匀速直线运动。教师只操作一次,学生观察到两球相碰即可,要求学生课后自己操作实验,并弄清这个装置的实验原理。
2.平抛运动的位移
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物体运动到任意一点P时,相对于抛出点O的位移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提出目标(6分钟)
请两位喜欢打篮球的同学示范一下传球技术,把篮球从讲台的的一端抛传到另一端,同学们观察抛出的篮球在空中的运动,换一个气球试一试,观察抛出的气球在空中的运动。
教师引导性提问:为什么气球传不过去?
学生回答:气球受到空气阻力。
教师问:篮球没受空气阻力吗?
教师引导学生:篮球也受到空气阻力,只是篮球受到的空气阻力相对篮球的重力来说,很小。
3.例题
题1:多媒体出示例题1和图形
解:如图,建立坐标系
水平: m/s
竖直:
m/s=14.1m/s
故
物体落地时速度与地面的夹角是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需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考虑下面两点:一是课前要引导学生复习相关数学知识如解析几何、三角函数等,;二是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情况灵活处理“一般的抛体运动”的教学,可留到下节课学习。
上述结构图还可以进一步帮我们理解新教材编写的两大特点。规律本身只是一个知识点,找规律的方法是知识点之间建立连接,对于认知结构来说,显然知识点之间建立连接比知识点更重要。从上图可以看出,找平抛运动的规律有两种方法,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这里理论研究属于下位学习,一方面效率更高,另一方面更有利于知识的构建。
教师:现实中,抛出去的物体,除受到重力之外,总是要受到空气阻力的,运动情况比较复杂,为了弄清它们的运动情况,我们先要研究简单的情况。
教师:板书抛体运动,并给出定义,指出这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现实中,如果相对于重力来说阻力很小,可以忽略,这时可以当成抛体运动。比如:刚才抛出的气球不能当成抛体运动,但是,抛出的篮球可以近似当成抛体运动。按后简单介绍:根据初速度方向不同,抛体运动可以分为很多种,如前面学过的竖直上抛运动,刚才篮球是斜上抛运动,今天我们重点研究平抛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抛体运动,知道什么是平抛运动。
2.理解平抛运动的规律,知道平抛运动的轨迹。
3.会用平抛运动的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抛体运动和平抛运动概念的学习,进一步认识理想物理模型。
2.通过对平抛运动的理论探究和实验验证,培养逻辑推理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归纳并强调: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教师画出平抛运动轨迹),公式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不能直接用于曲线运动。但是,我们能不能想办法把曲线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再用上述思路来求解呢?
引到学生回忆:上节课我们对曲线运动有所研究,我们知道可以把速度分解为两个分速度,水平分速度和竖直分速度,这启发我们,可以先分析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两条直线上的分运动,求出两个分速度,再求出合速度。(教师画出坐标系和速度分解图)
3.体会研究抛体运动的一般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抛体运动和平抛运动概念建立过程中,关注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2.在平抛运动的理论探究过程中,体会物理推理与数学运算、物理公式与数学图形、物理规律与数学函数之间的完美结合。
3.在实验验证过程中,感受简单器材与高科技产品在物理实验中有各自的魅力。
二.新课进行
1.平抛运动的速度
教师:已知初速度和受力情况,要求某时刻的速度,就是要找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这实际上是一个动力学问题,大家还记得解动力学问题的一般思路吗?
学生:明确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求出合力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再由运动学公式求速度
师生一起按照上述思路,很容易得出
讨论பைடு நூலகம்:上述方法对不对?
追问: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