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罗布泊,消失的仙湖26

罗布泊,消失的仙湖26


罗布泊,原 本是非常美丽的 湖泊,如今消逝 了,成了荒漠。
亲近作品
真切感受罗布泊的
昨天 和 今天
昔日的绿洲、仙湖如今已不复 存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望无 垠的戈壁滩。在那里,没有一棵草, 一条溪,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 任何飞禽敢于穿越。
带着问题再次走入文本
你知道造成罗布泊消逝的 原因是什么?
品味语言
文中语句有的是直抒胸臆, 有的是引用数据,找出几个 这样的句子,品读一下,体 会它们各自的作用。(例句 如下)
例句:
“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 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 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 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胡杨林以人的 感情,“挣扎与痛苦”表现作者为人类 盲目破坏环境而痛惜不已的感情。
昔日:
“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 像 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 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 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现在: “被斯文· 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20世 纪 70年代完全消失,罗布泊从此成了令人恐怖 的地方。” 对比手法的运用,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 都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落差, 造成文势的跌宕,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青海湖水面下降
月牙泉濒临干涸
罗布泊仙湖已经消逝,青海湖湖水正 在下降,月牙泉却濒临干涸。你知道导致 这样结果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吗?对西部大 开发有何启示?
目光短浅,急功近利; 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漠视环保的自然规律,没有可持续发展观。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其特
点具备了新闻和文学两种文体 的特点:即真实性、形象性和 抒情性。
一、是20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 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 改道
二、是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 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 破坏。 四盲
正是人为“改道”和“四盲”使现 在的罗布泊变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 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 恐怖。罗布泊的消逝导致生态环境遭受破 坏,迅速恶化,沙漠在扩张。那么,同样 的悲剧是否还在上演着?
掌握下列词语
萧瑟: xiāo sè
形容冷清、凄凉。 温暖。 (河道、池塘等)没有水。 吞食;并吞。 没有东西遮盖。
和煦: hé xù
干涸: hé 吞噬: shì
裸露:

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界变化很大。 沧海桑田:
同学们,课文题目 “罗布泊,消逝的 仙湖”给我们提供 了哪些必要的信息 呢?
“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1万多立方 米。”
一系列数据具体、确凿,充分说明人们是 怎样盲目地拼命地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的, 正是这种盲目行,造成了罗布泊的荒漠化。 “任意”一词,更突出了人们破坏水资 源的无知和愚昧。
“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 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 漠的地方!” 评: 连用三个“救救”,构成了排 比,以强烈的语气发出了拯救生 态环境的呼声,表达了强烈的环 保意识、忧患意识,振聋发聩。
拟人
对比 列数据 表达强烈的忧患意识
报告文学:真实性
形象性
抒情性
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以环保志愿者的身份,写一 封倡议书,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停止破坏 生态平衡,尽力拯救已被破坏的环境,防 止生态的继续恶化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