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施工总体安全风险评估

施工总体安全风险评估

目录一、评估目的 (2)二、编制依据 (2)三、工程概况 (3)3.1、线路概况 (3)3.2、主要技术标准 (3)3.3、主要工程内容及数量 (4)3.4、沿线水文、地质情况 (5)四、评估过程 (6)4.1成立风险评估小组 (6)4.2、收集资料和勘查现场 (8)4.3、安全风险评估 (9)五、评估方法 (9)六、评估内容 (10)6.1、总体风险评估 (10)6.2桥梁施工安全风险评估 (10)6.3高边坡施工安全风险评估 (11)七、风险事件的技术对策措施 (13)7.1桥梁施工技术对策措施 (13)7.2高边坡施工技术对策措施 (18)八、评估结论 (22)总体安全风险评估一、评估目的1、在工程实施前,对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全面普查,对施工安全风险作定性或定量的估测,研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概率)及其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并确定项目总体和各施工专项的风险级别,以增强施工安全风险意识。

2、通过本次施工风险估测的结论和建议,作为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以起到尽早辨识潜在施工风险,优化工程施工方案,完善施工风险控制措施,规范预案预警预控管理,以及对重点部位加强安全管理的作用。

总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是以有效降低施工风险、实现工程施工安全为目的,极力避免在施工阶段出现群死群伤或造成重大社会不良影响的重特大事故发生。

二、编制依据1、广东省龙川至怀集公路TJ40合同段工程施工合同文件及两阶段设计图纸;2、交通部颂发的《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年版)》、《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2015年版)》;3、《公路施工手册》、现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4、现场踏勘调查、搜集的实地资料;5、我单位在类似工程中的施工经验和相关工程的技术总结、方法成果等;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7、《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9、《起重机械安全规程》;三、工程概况3.1、线路概况广东省龙川至怀集公路(以下简称“龙怀高速”)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71118”布局方案中第17 横——汕头至昆明高速公路的重要路段,也是广东省“九纵五横两环”高速公路网规划主骨架中“一横”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项目建成后,将与梅河高速公路、粤赣高速公路、大广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广乐高速公路清连高速及二广高速等共同构筑广东省北部地区的高速公路网,对完善、优化广东省北部地区公路网布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项目的修建不仅为粤北地区提供了一条东西向快速便捷的交通通道,更重要的是由这一交通通道而形成的交通经济带将会对繁荣该地区经济、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城市经济地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TJ40标位于第A7设计合同段,起讫桩号为K351+025~K356+391,路线由东往西经过怀集县的汶朗镇和怀城镇。

3.2、主要技术标准本项目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100km/h,整体式路基宽26m,分离式路基宽2×13m。

其主要技术标准见下表,其他各项技术指标按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执行。

主要技术指标3.3、主要工程内容及数量本标段为广东省龙川至怀集公路TJ40标,路基桥涵标,高速公路,施工桩号为K351+025~K356+391,全长5.336km,包括怀集北互通,管理中心,怀城服务区,小利大桥,罗龙大桥,根竹大桥,怀集北立交主线桥等工程。

主要工作内容为:路基挖土方226.75万m3,挖石方77.71万m3,填方294.426万m3,主线大桥616.8m/3座,主线中桥36.9m/1座,钢筋砼盖板通道26道,互通立交1处,服务区1处。

主要工程数量表如下:3.4、沿线水文、地质情况(1)气象项目位处山区,怀集县内,属于亚热带气候,平均气温为21.1℃,最高气温39.4℃,最低气温-2.4℃。

区内雨量充沛,区域分布不均,具有北部多于南部的特点。

暴雨(大于或等于50毫米)主要出现在4~6月的前汛期,占暴雨日数的70%。

年平均雷暴日数为89.7天,主要出现在每年的4~8月,强雷暴出现时,常有雷电灾害和降雨。

(2)工程地质情况K347+470~ K355+150 段:该段基岩为南雄群(K2N),岩性主要为厚层状复成份砾岩、含砾细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紫红色、褐黄色、灰白色,具细粒砂状结构、粒状结构,块状构造,岩层产状较稳定,倾向北西,倾角一般小于10°。

中风化—强风化,局部全风化。

地形标高集中在150-200m,属低山丘陵地貌,植被覆盖较好。

山间河流谷地发育,线路里程K353+180~K353+450 和K354+280~K355+50 河流谷地宽达数百米,地貌反差明显,推测断裂F12 位于第四系之下,沿NE向河流展布。

该段局部位置南雄群复成份砾岩胶结较差,粉砂质泥岩蓄水能力有限,发现几个小型崩塌点。

整体而言,该段地层水平,风化程度一般,未见大规模断裂经过,因此对公路工程施工影响不大。

调查发现,该段为崩塌地质灾害集中区。

基岩属于晚白垩世南雄群(K2N),多处露头上部岩性为泥质粉砂岩、泥岩,下部为厚层状复成份砾岩,砾石胶结差,中部为含砾砂岩、泥质粉砂岩与泥岩互层,具多个韵律层。

岩层产状较稳定,倾向北西,倾角70°左右。

区域性F2 断裂在K353+930 处与线路相交,交角40~45°。

目前,在线路两侧600m 范围内未见到明显的断裂露头,仅黎朗村附近K353+700m 左10m 处CQZK84 钻孔揭示到粉砂质构造角砾岩,表明区域F2 断裂从此处经过。

该段地貌类型为低丘陵,植被覆盖一般,风化程度以中强风化为主。

受NE 向F2 断裂影响,以及岩层陡立、岩石松散,故在断裂控制下的NE 向水系与基岩(K2N)接触部位,形成一系列NE 向的崩塌点,以中型崩塌为主(15m*10m*10m)。

K355+150~ K356+460 段:调查表明,该段基岩为泥盆系杨溪组和老虎头组,杨溪组岩性为长石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褐黄色、浅紫红色,老虎头组岩性为灰白色石英砂岩、含砾石英砂岩以及石英质砾岩等。

杨溪组位于老虎头组之下,大面积出露,且变形较强,局部遭受不同程度的变质,调查区老虎头组多出露在半山腰及山顶上,断续出露,层理产状多变,张性解理发育。

总体而言,该套地层岩石压实成岩作用好,刚性强,路基稳定,适合工程施工。

泥盆纪杨溪组(D1-2y)与西侧南雄群红色碎屑岩呈不整合接触,接触界限清晰。

杨溪组底部为褐黄、灰白色细粒含砾长石岩屑砂岩,厚层状,上部为褐黄、暗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细砂岩夹薄层状粉砂质泥岩、泥岩,在泥质粉砂岩中发现植物碎屑化石。

该套岩石变形程度较强,以宽缓褶皱为主,褶皱轴面附近常发育有小规模断裂或密集节理。

在强变形区,杨溪组薄层状紫红色粉砂质泥岩、泥岩发生揉皱,及片理化,构造变形呈北东向展布。

在两侧600m 范围内,多处可见南雄群不整合覆盖在杨溪组之上,呈顶盖状。

该段基岩以中风化为主,风化壳较薄,调查过程未见崩塌点或存在潜在崩塌现象,对公路工程施工影响较小。

个别之处,应提防密集节理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评估过程4.1成立风险评估小组根据《公路桥梁安全评估指南》、《桥梁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标准补充规定》的有关内容,成立工程专项风险评估与管理领导小组:1、风险评估领导小组及工作职责组长:廖清炯副组长:张芳成员:谢进钱(质检工程师)、赵元栋(桥梁工程师)、卢明子(测量工程师)、吴继盛(试验工程师)、肖向东(地质工程师)、周颖(计划工程师)、肖达湘(安全主任)。

风险评估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项目总工室,日常工作由项目总工程师张芳负责。

2、职责分工(1)、组长:负责安全评估与管理工作的领导工作。

制定施工阶段风险评估工作实施细则。

(2)、副组长:根据施工具体情况开展风险评估管理工作,并向组长负责。

(3)、成员:在组长及副组长的领导下开展安全评估与管理工作,并落实各项具体措施;与项目部其他相关部门紧密联系,共同抓落实,从人、财、物各方面给予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切实的保障。

3、结合本标段桥梁工程建设实际情况,本标段风险评估基本程序(1)、对施工阶段的初始风险进行评价,分别确定各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

(2)、分析各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主要确定风险因素对施工安全的影响。

(3)、提出各风险因素的等级及残余风险等级,综合确定各隧道风险等级。

(4)、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和措施并确定监控责任。

(5)、上级单位对风险评估报告进行审查,并提出修正意见。

(6)、根据上级部门意见及专家意见完善风险评估报告并执行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流程图4.2、收集资料和勘查现场(1)收集本工程设计文件、设计阶段的安全评估、总体施工组织设计(或项目施工总体规划)等文件资料;(2)实地勘查,了解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交通状况、红线内及临近构筑物、地上地下管线等综合施工环境。

(3)充分了解企业的资质和历史经验;了解项目经理部的人员状况及组成结构(职称、岗位证书、责任心和技能水平)、项目部总体技术和管理水平及思想状况;充分了解各专业作业队伍的特种工、工人骨干的施工经历、年龄结构、责任心和操作技能等综合素质;了解施工队的设备、临时结构所用的辅助材料状况,以及他们过去的习惯作业方法。

(4)了解与施工密切相关的业主、监理、设计院、交警、公路路政等单位的基本状况和相关人员对本工程的理解认识水平、配合程度。

4.3、安全风险评估1、充分了解本工程所包含的全部施工作业内容,普查在施工阶段存在的工程风险源,并根据《浙江省公路水运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管理办法(浙交2010-236号)》初步确定本工程较大或重大的风险源。

充分了解施工单位的总体及各危险性较大专项安全技术施工方案的主要思路。

2、根据《指南》中所提供的分析方法,并根据本企业专家的经验适当修正、补充某些细目或分值,有的还需要另外新建评估指标,对本工程总体及各重大专项风险源分别进行风险评估。

3、把对本工程的总体及各重大专项风险源风险评估的结果,与专家经验对比参照,最终确定本工程的总体及各重大专项风险源的风险评估结论。

4、对本工程总体及各重大专项风险源的控制,提出有针对性的、实施性强的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对策措施及建议。

五、评估方法综合应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评估,具体采用了专家评议法定性分析和风险评价矩阵法和指标系法定量分析的办法来对本项目进行风险评估。

六、评估内容6.1、总体风险评估在开工前,根据标段工程自身特点,以设计图、地质资料和施工图设计中的风险评价,采用风险指标体系法,评估桥梁的整体风险,估测其安全等级。

6.2 桥梁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在开工前根据桥梁的建设规模、地质条件、气候环境条件、地形地貌、桥位特征及施工工艺成熟度等,对本桥梁工程项目评估的整体风险,估测其安全等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