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修订说明与解读(教育部物理课程标准组负责人 何润伟)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修订说明与解读(教育部物理课程标准组负责人 何润伟)
(二)修订原则 一、继承 增强课程标准: 指导性 二、修订/发展 规范性 调整课程内容 适当增加案例 可操作性 修改实施建议 可评价性
课改指导思想 课程基本理念 课标整体结构
(三)修订说明与解读
前言与框架的修改 课程内容的修改 实施建议的修改
主要修改
一、性质、理念、目标
——调整表述,更准确、科学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再详细一些,可以从力、 热、声、光、电等方面说明” “结合教材更细化一些” “能否再加入一些铺垫的文字,便于学生探究” “关于实验细节的描述” “应在教材上设计出所有探究步骤,使学生能读懂”
主要针 对教材 提出
“例题太简略,不利于应考” “太简单不好把握中考的出题思路”
什么是物理学?
物理学是一系列事实、公式、和法 则建立起来的,就像一座房子是用砖砌 成的一样。但是,如果把一系列事实、 公式、和法则就看成物理学,那就犹如 把一堆砖看成房子一样。不,物理学要 比组成它的事实、公式、和法则要深刻 得多! ——[法] 庞加莱
“深刻得多!”何意? 主要是建立这种知识体 系的过程中,凝练和深化的 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还在 于它的每一次重大发现,都 对人类思想、观念进步,以 及社会发展都具有重大影响。
以纲为纲、以本为本 以课标为依据。
一、背景与反思 二、课程标准的修订 三、新课标的实施
一、背景与反思
教育部肯定了课改10年的成就-------初步构建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 育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方式作了深刻大胆的探索 除了学科教育,设臵了综合实践活动 考试评价迈出了艰难的一步 建立了分层管理的课程管理制度,课 程管理权逐步下放 建立了教科书可以多样化的制度
程
门 体育 体育 体育 艺 类
术(或选择音乐、美术)
综 地
周总 课时 数 学年 总课 时 910 910 1050 1050 26 26 30
合 学
30
实 校
30
践 课
34
活 程
34
动
6-8% 10-12%
方
30
与
34
274
1050
1050
1190
1190
1122
9522
注:1、表格 内为各门课的周课时数,九年总课时 按每学年 35 周上课时间计算。
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课 程 目 标-三个维度 总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5)
2、过程与方法(5)
3、情感· 态度· 价值观(5)
总 目 标(4条)
(原来5条)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 1.学习终身发展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 习惯,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尝试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 法; 2.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加 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活动,有运用研究方法的意识; 3.保持探索科学的兴趣与热情,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获得成就 感,能独立思考,勇于质疑,尊重事实,敢于创新; 4.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 责任感。
主要针对 教法、考 试提出
主要针对 资源、管 理提出
“费用太大,完成困难” “有些受条件(如课时、人力、班级人数等)限制难以开 展,形同虚设” “教学资源少,希望建立资源库”
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物理课程标准》 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符 合国际物理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有利 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符合社会发展的需 求,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从整体的 意见和建议来看,标准组决定对课程标 准的各部分内容作局部的修订。
品德与 生活 课
品
品德与 社会
品德与 社会
思想 品德
思想 品德
思想 品德
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 科学 语文 数学 语文 数学 语文 数学 外语 科学 语文 数学 外语 体育 科学 语文 数学 外语 体育 科学 语文 数学 外语 体育 科 学
(或选择生物、物理、化学) 语文 数学 外语 体育与 健康 语文 数学 外语 体育与 健康 语文 数学 外语 体育与健康
国际纯粹物理与应用物理联合会 (IUPAP)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相互作用 的科学。 物理学是一项国际事业,它对人类的进步 起着关键作用。 对物理教育的支持和研究,在所有国家都 是重要的。
物理学的作用
1.物理学是一项激动人心的智力探险活动,它鼓 舞着年轻人,并扩展着我们关于大自然知识的 疆界。 2.物理学发展着未来技术进步所需要的基本知识, 而技术进步将持续驱动着世界经济发动机的运 转。 3.物理学扩展和提高我们对其他学科的了解,如 地球科学、农业科学、化学、生物学、环境科 学、天文学、宇宙学等---这些对所有人都 是至关重要的。 4.物理学提供发展新设备和新技术所需要的基本 知识,如CT、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层析术 等,从而改善了我们的生活。
问题: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 清醒认识到 ,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 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 育的要求。 教育观念相对落后, 内容方法比较陈旧,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素质教育推进困难;
方针: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 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 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 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 的教育发展观,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 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 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 新人才。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是根据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纲要》与《义务教育课程 方案》制定的。 它规定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 目标和课程内容,提出了面向全 体初中学生的基本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 监测制度。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 标准、教师资格标准。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 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 价课程的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条)
(原7条)
1. 有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对科学的求知欲,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乐 于探索自然,能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及和谐相 处的情感。 --兴趣、好奇 2. 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探究日常用品 或新产品中的物理学原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 动,有团队精神。--勇于实践,乐于探究 3. 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体 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克服困难,有成功感 4. 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 有判断大众传媒信息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 交流的意识,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不正确的观点。 --尊重科学、实事求是。 5. 关注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保护环境 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 贡献,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 感。 --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
目
的
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题海无边
初中物理 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 课程理念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2011版
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2001版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二、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
科学探究——调整条目、调案例、增评析 科学内容——科学准确、规范可评、难易合理
三、实施建议
——修改段落、文字等,增强对教学的指导 性。
义 务 教 育 课 程 设 置 及 比 例
年 级 九年课 时总 计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比 例) 7-9% 3-4% 7-9% 20-22% 13-15% 6-8% 10-11% 9-1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 发展纲要》指出:深化课
程与教学方法改革,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和激 烈的国际竞争,从我国是人 口大国出发,通过教育改革, 实现培养目标的调整和人才 培养方式的转变,以全面提 高国民素质,迎接未来的挑 战!
结论:
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目 标是正确的! 课程改革要随着时代 的发展与时俱进!
义务教育 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
修订说明与解读
教育部物理课程标准组负责人 物理课标修订组核心成员 沪粤版义务教育物理教科书主编
何润伟
电子邮件:hrw888@
2001年7月
2003 年 4 月 2011 年 1 月
物理课标修订组核心成员
甘子钊(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院士) 赵恩广(中国科学院理论所研究员、博导) 廖伯琴(西南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导) 何润伟(安徽省教科所原所长,物理特级教师) 赵保钢(西南大学物理学院教授) 彭前程(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主任) 黄恕伯(江西南昌三中物理特级教师) 陈 峰(福建省普教室主任)
课标修订组工作花絮
2001年7月: 由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 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随后逐步在 全国范围实验。 2003年: 进行了第一次调研和初次修订。 2007年3月: 教育部正式筹备组建了各学科的 课程标准修订组,开始进行了课标的系统修订。 2007~2011年,历经5年,修订组对2003和 2007两次大规模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认真研 究,并进一步做了深入的访谈及调研,系统总 结了十年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改革的成果,梳 理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比较研究了国际物理 (科学)课程的发展状况等。在这些工作的基 础上,修订组对《标准》进行了修订,修订稿 将近20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