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泾河调查报告
我的家乡在陕西省咸阳市,我家乡水源所在地是泾河。
说泾河肯定是离不开渭河。
泾渭分明这个成语都应听过吧。
泾河是渭河最大的支流。
本源有二︰南源出于宁夏泾源老龙潭,北源出於宁夏固原大弯镇。
两河在甘肃平凉附近汇合後折向东南,至陕西长武县亭口附近先後纳马莲河、蒲河、黑河等支流,形成辐射状水系,在陕西高陵县附近注入渭河。
泾河是黄河中游的大支流,长451公里,流域面积约45,400平方公里。
大部分支流深切於黄土丘陵和黄土高原,河谷狭窄。
陕西境内多险滩,跌降高差3∼7公尺,多形成瀑布急流。
夏秋多暴雨,故以洪水猛、泥沙多著称。
泾河流域水利开发很早,秦时开郑国渠引泾水灌溉关中平原;上游平凉、泾川等地也远自唐代即已开渠兴利。
现在上、中游修筑水库,下游扩建泾惠渠灌溉工程,增加了灌溉面积。
泾河发源于六盘山腹地的马尾巴梁,它从源头一出山,就水势洪大,湍湍急流,越泾源县白面镇、园子乡、穿沙南峡,在柳家河坝入甘肃平凉,抵陕西高陵县汇入渭河。
在六盘山保护区内全长29公里,流域面积231.49平方公里。
泾河在六盘山脉中可谓是最大的一条河。
泾河以清澈著称,奔流千里与混浊的渭河相汇,仍能见到它清澈的一半,"泾渭分明"、"泾清渭浊"的成语由此而生。
六盘山造就了泾河,泾河孕育了六盘山在泾河发源地绵延数百里的范围内,茂林修竹,郁郁葱葱,百花争妍,鸟雀嘤嘤,被国家列为自然保护区。
泾河为黄河的二级支流。
源出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六盘山东麓,有南北两源:南源出泾、泾川、于杨家坪进入陕西长武县、再流经彬县、永寿源县老龙潭,北源出固原大湾镇,两源流至甘肃省平凉市八里桥汇合,西源流至甘肃平凉市八里桥汇合,东流平凉、淳化,在泾阳县张家山界入关中平原,于高陵陈家滩与渭河汇合。
全长455.1千米,流域面积4.54万平方千米。
支流众多,主要有马莲河、蒲河、黑河、马拦河、泔河等。
流域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
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洪、枯水流量相差悬殊,1933年8月5日张家山站最大洪水流量9200立方米/秒,1977年4月15日最小流量只有1.94立方米/秒。
多年平均年径流量24. 4亿立方米。
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年平均含沙量141千克/立方米,最大含沙量1 430千克/立方米。
古人说“泾浊渭清”,只从相对意义上说泾河含沙量比渭河含沙量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对泾河流域进行了治理、开发,上、中游修筑水库和开展大规模水土保持工作,下游开挖和扩建渠道工程。
泾惠渠改建了渠首大坝,增加了引水量,扩大了下游灌溉面积。
泾河流域土地平坦,农业发达,矿藏丰富,经济开发潜力很大。
耕地占全流域面积近1/3,是西北地区著名的产粮区。
甘肃的董志原素有“陇东粮仓”之称。
陕西泾河两岸黄土讥源各县及泾惠渠灌区是陕西主要商品粮油基地。
全流域生产小麦、玉米。
这里又是著名的水果、药材、烤烟之乡、水梨、红枣、苹果、柿子、沙辣等都有大宗出产。
猪鬃、羊毛、肉蛋、兔肉等产量也很可观。
这里也是著名的秦川牛,关中驴的集中产区。
流域内还蕴藏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油母页岩、建筑材料等矿产,
仅彬县的煤储藏量就达100亿吨之多。
石油量也不少,有被命名长(武)庆(阳)的油田。
流域内的采煤、石油、水泥、烟草、机械、电力、皮毛、面粉、食品工业初具规模,乡镇企业突飞猛进。
公路干线四通八达,促进了物资交流。
泾河流域的文物古迹之多久已驰名中外,1973年在甘肃合水县西北8公里处莲河西岸发现个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剑齿象化石,距今约有250万年。
华池县城西南45公里赵家岔旧石器遗址,是世界公认我国最早发现的旧石器遗址。
平凉市西崆峒山道院建筑、泾川县王母宫石窟和南石窟寺(东方洞)。
庆阳县西峰镇南的北石窟寺等都是甘肃有名的古刹名寺。
陕西长武县的唐代昭仁寺,大殿建筑别具一格,寺内有唐初大书法家虞世南的书刻石碑。
彬县城西的大佛寺,是唐贞二年(公元628年)李世民为其母庆寿所造。
大佛高达24米。
水口乡有秦天苻坚的墓葬。
此外,还有周部落姜嫄墓、公刘墓。
礼泉县唐太宗的照陵更是中外驰名,“昭陵六骏”石刻是举世皆知的瑰宝。
在昭陵周围尚有魏征、李靖、房玄龄、尉迟敬德等157座名臣武将,妃子公主的陪葬墓。
泾阳县有郑固渠遗址、明代崇文塔和惠梁寺等名胜。
西兰公路大体上是汉唐以来丝绸之路的关中北线的途径。
所以泾河流域是陕西甘肃两省主要旅游胜地和热点之一。
泾河地处黄土高原。
由于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的破坏和农业上的滥垦,使泾河流域的森林遭到破坏,沃野千里的黄土高原被切割支离破碎,形成千沟万壑。
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泾水一石,其泥数斗”,泾河浊流滚滚,使农业遭受摧残。
唐代诗人杜甫曾有“秦山忍破碎,泾渭不可求”的感慨。
泾河流域森林锐减,水土流失。
全国解放后,泾河经过30多年的治理,开发、发生了巨大变化。
国家支援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水利水电建设,兴建了1000多亩的水平埝地和水平梯田,把昔日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了“三保田”,不少原面实现了方田林网化,并涌现出甘肃正宁县、陕西长武县、淳化县等一批以县为单位的水土保持先进典型。
淳化县全县造林30多万亩,绿化了70%以上的荒山,建成了8万亩经济林,成为全国先进林业县,先后有16个国家和地区来这里参观考察。
水利建设也在逢勃发展,在泾河千支流上先后兴建了绎山、枣曲、朝阳、巴家咀等水库。
井、站更是星罗棋布,使部分高原得到灌溉,并且初步解决了人畜用水的困难。
泾患渠建改建了渠首大坝,引水流量由1 6立方米/秒扩大到50立方米/秒,并且实现了井渠双保险,灌区面积由63万亩扩大到132万亩,成为亩产上千斤的高。
我相信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与治理下泾河以后的水会更清。
最后希望我们都能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