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快速阅读,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复述故事情节。
2. 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形象,提高语言感受力。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
皇帝是如何评价这件新装的呢?他心里认为这是一件“理想的衣服”。
师板书:理想的衣服
一、理想的衣服!
1. 文章围绕这件“理想的衣服”展开了一段荒诞离奇的故事。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利用速读的方法快速阅读这篇课文。
阅读前,我们齐声朗读一下幻灯片中的内容。
幻灯片:
快速阅读要求:不出声、不摆头、不指读、不回视。
阅读时思考:文章写了哪些人,哪些情节?
(学生快速阅读时,教师要观察学生是否存在不良的阅读习惯,阅读时间为7分钟)
2. 皇帝心里想:“这真是一件理想的衣服!”,请问这件衣服“理想”在哪里?
师明确:美。
从第二段中“他们能够织出人类所能想到的最美丽的布”等可以看出。
奇。
从第二段中“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等可以看出。
师板书:美←理想的衣服→奇
3. 文章围绕这件“理想的衣服”写了哪些情节?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教师最后归纳)
皇帝爱新装→骗子做新装→君臣看新装→皇帝穿新装→小孩揭新装
师补充板书:
4. 我们整体感知了文章的内容,你能从“新装”角度来复述课文内容吗?
(出示复述提示,留一点时间给学生思考)
复述提示:复述时要抓住主要人物、关键词句、主要故事内容;复述时要条理清楚,表达流畅。
示例:
许多年以前,有位皇帝很爱穿好看的新衣服。
有一天,来了两个骗子,说自己能做一种美丽的衣服,但愚蠢或不称职的人是看不见的。
于是,皇帝付了很多现款给这两个骗子,过了些日子,皇帝先后派诚实的老大臣、官员去看看衣服做得怎么样。
老大臣、官员什么也没有看见,但担心别人认为他们愚蠢或者不称职,都夸此衣服好看极了。
皇帝亲自去看,也什么都没看见,但担心别人会认为他是个愚蠢或不称职的人,于是他也夸其漂亮至极。
后来,皇帝就穿着这件理想的衣服在街上举行游行大典,老百姓都说这件新装很好看,最后,一个小孩说出了实话“皇帝什么也没有穿”,随即,大家都这样说。
皇帝听后有点发抖,但他还是继续向前走着,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设计意图:从“理想的衣服”切入,紧扣课题与线索,此环节“快速阅读,理清思路;回顾内容,复述情节”,训练了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提高了梳理概括能力。
二、理想的衣服?
1. “理想的衣服”真的理想吗?
师明确:不理想。
美——并不存在;奇一一并不存在。
2. 这件“理想的衣服”并不存在,但大臣、官员、皇帝、部分百姓都说它存在,确实不能被我们理解。
让我们再次阅读课文,走进这些人物的心理,品味人物形象,寻找他们性格上的不同点与相同点。
请同学们用“这是_____的皇帝(大臣、官员、百姓),因为_______”的句式自由发言。
(提示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发言时,要引导其
他同学适当补充,从人物的动作、心理、语言以及细节描写中分析人物形象,提炼人物性格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感受夸张的妙处。
关键语句一定要让学生反复朗读,读出语气,读出情感,读出夸张,在朗读中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明确及教学提示:
⑴这是不称职的皇帝。
因为他每天只知道换衣服,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关心国家大事,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说起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此处可以引导学生重点品味“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中的“每”“都”与夸张的手法)
⑵这是一个心虚的皇帝,因为他很想知道衣料织得怎样了,但是害怕自己看不见,就先派出了很有理智、称职的老大臣去看,后来又派了一位诚实的官员去看,他觉得这样比较稳妥。
(此处可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心理描写的句子来分析人物形象)
⑶这是一个虚伪的皇帝,因为他明明什么也看不见,却说:“哎呀,真是美极了!”强调自己“十二分地满意”。
(此处可以把课文几处感叹句放在一起比较朗读,让学生通过朗读感知皇帝等人的共同点)
幻灯片1:
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
哎呀,真是美极了!
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
(通过朗读,品味感叹句的表达效果,感受不同人物微妙的心理变化,分析人物性格的共性:虚伪)
幻灯片2:
每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
“一点也不错。
”所有的骑士都.说。
“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
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在拾取衣裙似的。
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漂亮……”
(通过朗读,品味“都”字的表达效果,分析人物性格的共性:虚伪、阿谀奉承)
(4) 这是一个自欺欺人的皇帝,因为皇帝在换上“新衣”以后,“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赤裸裸地做出了这种丑态。
(5) 这是一个昏庸、愚蠢的皇帝,因为两个骗子用这么简单的骗局就能骗了他,而且他还不知道哪个大臣称职、忠诚。
(6)这是贪婪、狡猾的骗子,因为他们获得了金钱、爵士头衔和勋章,谎称这种布织出的衣服具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抓住了人性的弱点。
(7) 这是虚伪、愚蠢的大臣,因为他们为了保住官位,异口同声地随声附和骗子“美妙极了”,完全不诚实、不称职。
(8) 这是天真无邪的小孩子,因为只有他没有顾虑,说出了真话。
……
3.总结。
文章巧用一件“理想的衣服”,夸张地呈现了一个充满谎言、欺骗的社会,皇帝、大臣、官员和老百姓都戴上了欺骗、自私的面具在这里进行荒唐可笑的丑恶表演。
设计意图:此环节从“理想的衣服”继续挖掘,“‘理想的衣服’真的理想吗?”这一问题引向了对原因的分析、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通过对感叹号、关键词句的品味,初步感受童话夸张的语言和文中人物性格的不同点与共同点。
作业布置:以小组为单位,在“皇帝爱新装”“骗子做新装” “君臣看新装” “皇帝穿新装”“小孩揭新装”五个内容里任选一个进行课本剧表演。
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