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NEW)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817中国文学(含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NEW)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817中国文学(含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真题
2006年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359中国古 代文学史考研真题
2005年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359中国古 代文学史考研真题
2004年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353中国古 代文学考研真题
2003年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346中国古 代文学考研真题
2002年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454中国现 当代文学考研真题
2001年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59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真题
2004年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353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
2004年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454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
2003年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346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
2002年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454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
2000年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464中国古 代文学考研真题
1999年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464中国古 代文学考研真题
2015年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817中国文学(含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 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楚辞 2.建安风骨 3.花间词派 4.临川四梦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孟子》的主要创作特点。 2.简述唐传奇的艺术成就。 3.简述鲁迅《死火》所包含的思想。 4.结合舒婷诗歌,分析朦胧诗的艺术特点。 三、论述题(1、2、3小题任选两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4、5小题 每小题25分,共50分。多选不加分。本大题合计90分) 1.鲁迅先生评价《史记》说:“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如何理解 这段话? 2.试述苏轼在词史上的贡献。 3.试述孔尚任的《桃花扇》的艺术成就。 4.你如何看待茅盾的《子夜》。 5.学界说1985年是中国文学的“转折年”,如何理解这种观点?
2014年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817中国文学(含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 考研真题
2013年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817中国文学(含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 考研真题
2012年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817中国文学(含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 考研真题
2006年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359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真题
2001年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538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
2000年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464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
1999年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464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
目 录
2015年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817中国文 学(含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考研 真题(回忆版)
2014年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817中国文 学(含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考研 真题
2013年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817中国文 学(含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考研 真题
2012年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817中国文 学(含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考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