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文气象

水文气象

一.黄、渤海区 A.气象情况 1. 风黄渤海区具有明显的季风特征,冬季盛行偏北风,以西北风为主,风向稳定,风力较强。

夏季盛行偏南风,以东南风为主,风向不很稳定,风力较弱。

冬、夏季风期之间各有一个过度期,由冬到夏的过渡期稍长,由夏到冬的过渡期则比较快。

1)季风期冬季风于10月即控制黄渤海区,至次年3月开始衰退,盛行期约6个月。

夏季风于4月即出现于我国东南海区,但4~5月间仍有冷空气南下,因此把4月份称为转换期。

夏季风的盛行期为5~8月,7、8月份为夏季风的极盛行期。

9月份西伯利亚高压势力逐渐恢复,迫使夏季风撤退,转换为冬季风,这个转换过程较为迅速。

2)风向冬季盛行偏北风;春季是冬季风转为夏季风的过渡时期,偏南、偏北气流交替出现,风向分布比较紊乱。

偏南季风开始的时间南部比北部来得早,黄海沿岸一般4月份已转为偏南风,而渤海大部分地区5月份才转为偏南风,真正的东南季风,6月份才能到达北部海区。

夏季风6月开始影响黄海南部,7月份到达黄海北部和渤海,多为东南和南风。

渤海由于地理条件所致,东南季风的特征不甚明显。

秋季是夏、冬季风的过度时期。

黄渤海区自9月份已经变为偏北风,10月份迅速加强,经过几次冷空气南下,到秋末已形成频率高,风力强劲的冬季季风。

3)大风大风指6级以上的风,是黄渤海区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

8级以上大风日数年平均可达60天左右,6级以上大风日数年平均可达100天左右。

以冬季强度最大。

黄渤海区的大风,受地形影响,有明显的地区特征:①渤海海峡和成山角附近,为有名的大风地带,在同一天气系统的影响下,风力比其他地区大1-2级。

②当冷空气从内蒙进入东北平原之后,由于受长百山的影响,冷空气沿长百山西侧向西南经辽东半岛入渤海和黄海北部,常引起6~7东北大风,强度大时可达到山东半岛北部沿岸,这种地方性大风冬季较多。

③当在一定的气压场配置下,等压线与岸线大致平行时,则在山东半岛南岸20~30海里的范围内,往往出现东北大风。

4)热带气旋热带气旋是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的总称. 据三十年资料统计,6月份渤海曾出现过一次台风,黄海出现过4次台风。

7月是最多的月份,黄渤海都可能遭到台风袭击,有12%的台风进入黄海,6%可达到渤海。

8、9月份以后台风很少袭击本海区。

5)寒潮寒潮是指强冷空气南下,造成8级或8级以上大风者,并且气温急剧下降(长江中下游及以北地区最低温度48小时内下降10度以上,且最低温度在4度以下)或伴有雨雪。

黄渤海区的寒潮,一般发生在11月至次年3月。

约有6~7次,主要集中在11月至次年2月,平均每月1~2次,3、4月份减弱。

强烈的寒潮可以产生10级以上的大风,若在低压系统的配合下,大风可维持数日之久。

2.雾黄渤海区3~7月为雾季,6、7月份最多。

年平均雾日渤海为20-24天,黄海北部和南部为30-50天,黄海中部为60-80天,成山角附近海面平均可达76天,曾有持续25天大雾的记录,素有“雾窟”之称。

B.水文情况 1.潮汐潮差:黄渤海区最大潮差发生区域(我国境内)在黄海北部丹东港(大东港区),最大潮差可达7.2米(1990年10月8日),平均潮差4.5米。

一般来说,平均潮差的最大值出现在秋季或春季,最小值出现在冬季或夏季。

2.冰情我国渤海和黄海北部,每年冬季都有不同程度的结冰现象。

1)气候正常年份的冰情 11月中、下旬至12月上、中旬,渤海和黄海北部沿海自北向南逐渐结冰,到次年2月下旬或3月上、中旬,海冰融化,逐渐消失,冰期约2-4个月。

冰情通常在1月至2月上、中旬比较严重,即所谓盛冰期。

2)气候特别寒冷年份的冰情据记载,我国北方沿海曾发生过四次特别严重的冰情,1936 年、1947年、1957和1969年,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是1969年2月15日到20日发生的海冰灾害。

这期间进出天津港的123艘客货轮有58艘受到不同程度破坏,其中有7艘船只被海冰推移搁浅,19艘被冰夹住不能航行,5艘万吨轮被冰挤压得船舱进水,船体变形。

重550吨的“海二井”钻井平台被海冰推倒。

3)主要港口受影响情况①丹东港该港每年都有结冰,但一般不影响航行。

大东港区最早始于11月上旬结冰,3月上、中旬结束。

1月下旬至2
月中旬有流冰现象,近些年未出现过冰封情况。

②营口港该港每年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下旬为结冰期,一般在12月中、下旬开始封冻,3月上、中旬开始解冻,船舶停航。

冰厚在40~60厘米,最厚可达1米多。

流冰可向外海延伸40~60海里。

鲅鱼圈港区附近,每年的12月中旬至次年3月初为结冰期,以流冰和薄冰为主。

流冰的厚度为15~25厘米,可常年通航。

③锦州港每年11月下旬至次年2月下旬为结冰期,以2月前后的冰情较为严重,平均厚度为20厘米左右,因港内的拖轮具有破冰能力(40厘米),所以,非严寒年份,基本不影响船舶进出港。

④秦皇岛港港内一般不结冰,但在港湾沿岸每年12月中旬至次年3月初为结冰期,其中1~2月港内才有薄冰出现,沿岸自生冰厚15~20厘米。

薄冰在涨落潮时即破裂,遇西北风时吹散流出港外,一般不影响航行。

⑤京唐港该港冰情比营口、锦州和天津港轻,但比秦皇岛港略重。

冰期大约两到两个半月之间,初冰期大约在12月上、中旬,终冰期大约在2月中、下旬,盛冰期为1、2月。

⑥天津港 12月至次年3月为结冰期,1月冰情最重,近岸带一般年份结冰厚度为5~20厘米,流冰范围距岸20~30海里,不影响航行。

在冰冻季节,天津港海事部门每日发布冰情通报,港内有破冰船,除严重冰冻情况外,可保证船舶航行安全。

⑦黄骅港该港盛冰期58天。

流冰厚度最大0.2米,流冰速度一般为0.3-0.4m/s. 二.东海海区气象情况 1.风 1)季风本海区属东亚季风区,其季风特征是:冬季海区盛行偏北风,风向稳定,风力强劲;春季为季风转换期,风向多变,风力较弱;夏季海区多偏南风,大部分时间风力较弱;秋季为季风过度期,过渡期较短。

2)热带气旋本海区5月开始受热带气旋影响,5、6月间偶有热带气旋从正面袭击的可能;7~9月为热带气旋盛行期(如今年的0509麦莎;0513泰利;0515卡努;0519龙王),在本海区登陆的热带气旋90%以上集中在这三个月内,10月中旬以后无热带气旋登陆,至12月热带气旋影响终止。

当海区受热带气旋影响时,风力明显增大,最大风力可达12级以上。

3)寒潮影响东南沿海的冷空气,一般年份出现在9月至次年5月,盛行于10月至次年4月。

当沿海受冷空气和热带气旋影响时,可形成长时间的偏北大风,被称为冷台过程。

本海区冬半年受寒潮侵袭的次数约有6~7次。

10月因冷空气势力还不十分强,寒潮少见,侵袭东海区的寒潮主要集中在11月至次年2月间,月平均1~2次,3 、4月份冷空气势力已减弱,每月0~1次。

2.雾本海区雾的分布具有近岸多,远岸少;西北多,东南少的特点。

3~6月为雾季,雾季是自南向北依次相继开始的,尔后按同样的次序结束。

如福建中、南部海区3~5为雾季,雾日以4月为最多;福建北部至上海海区3~6月为雾季,雾日以5月为最多。

东海9、10月份海上基本无雾,是海上能见度最佳季节。

三.南海海区气象情况 1.风 1)季风南海是世界著名的季风气候区,风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每年10月中旬至次年3月中旬为东北季风期,5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西南季风期,3月中旬至5月中旬为春季过渡期,9月中旬至10月中旬为秋季过渡期。

在东北季风期,风力强而风向稳定。

在西南季风期,与东北季风期相比较,风力较弱,风向不稳定。

与我国其它海区相比,南海海区是大风最少的海区。

在南海海区则以粤东沿海为最多,其它海区则较少。

2)冷空气9月至次年5月均有不同程度的冷空气侵袭南海,造成6级以上大风。

冬季影响南海的冷空气是造成海上北至东北大风的主要原因。

大风强度一般为6~7级。

当强冷空气侵袭时,风力可达7~8级,阵风8~10级,台湾海峡有时风力可达11~12级。

强冷空气主要出现在11月至次年3月,这个时期的强冷空气占全年的82.6%。

年平均有强冷空气6.9次. 3)热带气旋影响南海的台风包括南海南海生成的台风和在西太平洋生成,然后进入南海的台风两种。

南海生成的台风一般强度较弱,中心风力约9~12级,大风范围较小,产生数量较少,年平均4.9个,最多年11个,最少年1个。

6~11月份南海生成的台风占全年的88.9%,其中以9月份为最多,占19.3%。

西太平洋生成后进入南海的台风一般风力强,范围大,6级大风半径为250~350海里。

这种台风年平均为5.7个,最多年达13个,最少年为2个。

月平均以9、10月为最多,分别约为1个。

2.雾雾主要出现在南海北部沿海,中部和南部很少出现。

12月至次年5月为雾季,3月为旺季。

南海有4个多雾中心,分别是汕头、珠江口、湛江及北部湾西北部,它们的年雾日都在24天以上。

7-11月很少有雾出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