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象观测业务质量综合考核办法

气象观测业务质量综合考核办法

气象观测业务质量综合考核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条为适应气象观测业务改革发展,推进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全面、客观、准确考核观测业务质量,强化各级气象部门业务质量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依据现行业务规范、行业标准和技术规定,根据当前气象观测业务工作实际,面向未来业务发展需求,对现行质量考核办法进行梳理、补充和完善而形成。

第三条气象观测业务质量综合考核对象为全国各观测业务台站、各省(区、市)气象局。

第四条气象观测业务质量综合考核业务种类包括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业务、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观测业务、高空气象观测业务、区域气象观测站观测业务、风廓线雷达观测业务、雷电观测业务、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业务、GNSS/MET观测业务、大气成分观测业务和气象卫星观测业务,共计10类。

具体指标及解释见附件1-11。

第五条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业务、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观测业务和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考核数据质量、数据传输及时率、设备运行可用性、保障可靠性和探测环境保护五个方面;区域气象观测站观测业务、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业务和大气成分观测业务考核数据质量、数据传输及时率、设备运行可用性、保障可靠性四个方面;风廓线雷达观测业务和GNSS/MET观测业务考核数据质量、数据传输及时率、保障可靠性三个方面;雷电观测业务考核数据质量、设备运行可用性和保障可靠性三个方面;气象卫星观测业务考核数据质量、数据传输及时率、保障可靠性和探测环境保护四个方面。

其中,数据质量、数据传输及时率和设备运行可用性通过考核相关业务上传的数据和状态文件实现,考核文件种类详见附件12;保障可靠性和探测环境保护通过考核相关业务的填报表单和上报文件实现。

第六条每项业务的考核总分为100分。

各考核内容包含若干单项考核指标并分配相应的分值,各单项考核指标得分之和为综合考核得分。

考核以月度、年度为周期。

第七条气象观测业务质量综合考核工作由综合观测司、预报与网络司共同组织,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和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具体实施。

第八条考核结果由综合观测司、各省(区、市)气象局观测业务管理部门根据考核周期及时进行通报。

考核结果可作为省(区、市)气象局推荐和评选优秀集体和个人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可作为评价设备质量的依据。

第九条本办法由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负责解释。

各省(区、市)气象局可在本办法基础上制定本省(区、市)的实施细则。

第十条本办法自2017年1月1日起执行,《地面气象观测质量考核办法(试行)》(气测函〔2013〕312号)、《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综合质量考核办法(试行)》(气测函〔2014〕201号)同时废止。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仪器装备运行状况通报办法》(气测函〔2015〕73号)中对各省(区、市)气象局通报的内容以本办法为准。

其他规定与本办法不符的,以本办法为准。

附件:1.气象观测业务质量综合考核指标2.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业务质量综合考核指标及解释3.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观测业务质量综合考核指标及解释4.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质量综合考核指标及解释5.区域气象观测站观测业务质量综合考核指标及解释6.风廓线雷达观测业务质量综合考核指标及解释7.雷电观测业务质量综合考核指标及解释8.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业务质量综合考核指标及解释9.GNSS/MET观测业务质量综合考核指标及解释10.大气成分观测业务质量综合考核指标及解释11.气象卫星观测业务质量综合考核指标及解释12. 气象观测业务质量综合考核文件种类综合观测司 2017年12月15日附件1:综合气象观测业务质量综合考核指标4 / 995 / 996 / 99注:评估指标相应的得分均保留两位小数。

7 / 99附件2: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业务质量综合考核指标及解释一、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业务质量综合考核指标8 / 99二、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业务考核指标解释(一)数据质量1.元数据质量A1A11 正确率考核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业务元数据的正确率。

评价方法:正确率=格式正确的元数据总量/元数据总量×100%评分标准:台站:满分10分。

元数据全部正确得10分,正确率每减少1%,扣0.2分,直至不得分。

省(区、市)气象局:为台站正确率的算术平均值。

说明:新一代天气雷达参加考核的元数据包括站名、站号、经纬度、雷达站海拔高度、馈源海拔高度、设备型号、联系人。

2.观测数据质量A2A21 可用率反映新一代天气雷达在规定观测时段内上传至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数据可用性的考核指标。

(注:以基数据为主)评价方法:可用率=通过质量检查的数据个数/应有数据个数×100%说明:数据质量范围包括(1)雷达设备故障、性能下降、更换器件、信号处理升级等引起的非观测回波;(2)雷达强度定标问题引起的回波偏强/偏弱(差10dB以上),天线定标引起的回波空间位置偏移等;(3)雷达电磁环境干扰严重,如严重影响拼图系统的干扰(不可抗拒的电磁干扰除外);(4)人为因素引起的数据质量问题如参数设置错误、任意修改数据格式;(5)上传至国家信息中心数据字节的完整性等。

评分标准:台站:满分25分。

数据可用率达100%,得25分,每减少0.1%,扣1分,直至不得分。

省(区、市)气象局:为台站可用率的算术平均值。

(二)数据传输及时率1.数据传输及时率B1B11及时率反映新一代天气雷达基数据、PUP产品、状态文件上传情况,分为基数据、PUP产品、状态文件三个指标。

考核时段为汛期期间(6月1日-9月30日)。

及时时限要求按照气象数据传输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执行。

评价方法:基数据传输及时率PUP产品传输及时率状态文件传输及时率及时率基数据传输及时率0.4PUP产品传输及时率0.4状态文件传输及时率0.2评分标准:台站:满分15分,及时率达90%,得满分,每减少0.1%,扣0.1分,直至不得分。

省(区、市)气象局:为台站数据传输及时率的算术平均值。

(三)设备运行可用性1.仪器装备运行稳定性C1C11 业务可用性反映天气雷达稳定可靠运行能力、维修保障能力和数据质量状况的综合评价指标。

评价方法:业务可用性=(雷达实际运行时间+雷达维护时间+特殊情况停机时间+专项活动停机时间+维修性停机时间)/业务规定应运行总时间×100%说明:1)维修性停机主要包括大修、技术升级、配套设施/设备维修。

评分标准:台站:满分15分。

业务可用性达到96%,得满分;每低于考核标准0.1%,扣0.15分,扣完为止。

省(区、市)气象局:为台站业务可用性的算术平均值。

(四)保障可靠性1.保障业务能力D1D11保障活动及时率保障活动及时率是反映新一代天气雷达保障活动及时情况的指标;停机通知及时率是反映新一代天气雷达停机通知填报及时状况的指标;维护活动及时率是反映新一代天气雷达各类维护活动及时状况的指标;维修活动及时率是反映新一代天气雷达各类维修活动及时状况的指标。

评价方法:保障活动及时率=停机通知及时率×20%+维护活动及时率×40%+维修活动及时率×40%停机通知及时率=规定时间内实际填报停机通知次数/应填报停机通知总次数×100%维护活动及时率=规定时间内实际填报维护次数/应填报维护总次数×100%维修活动及时率=规定时间内实际填报维修次数/应填报维修总次数×100%评分标准:台站:满分5分。

保障活动及时率达100%,得5分,每减少10%,扣0.5分,直至不得分。

省(区、市)气象局:为台站保障活动及时率的算术平均值。

说明:停机:根据《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业务职责流程》和相关业务运行规定,台站因设备故障维修停机、维护性停机(周维护、月维护、年维护、年巡检、专项巡检、系统定标、系统常规升级)、维修性停机(大修、等待速调管)、专项活动停机、特殊情况停机等需关闭探测设备时需填写停机通知。

业务规定的新一代天气雷达非观测时段关机维护、维修不需要停机时无需填写。

①发布停机通知气象装备因故障维修停机、维护性停机、维修性停机、专项活动停机、特殊情况停机时,停机后1小时内在ASOM系统中发布停机通知。

②关闭停机通知相关气象装备停机结束后1个小时内关闭停机通知,在相应的停机通知中填写停机结束时间。

维护:根据国家相关业务规定进行各种气象装备常规维护时,维护结束后,在ASOM中填报维护记录以及真实的维护结束时间,并通过ASOM统计维护时间。

日巡查:当日在ASOM中填写日巡查记录。

周、月维护:完成周、月维护后24小时内在ASOM中填写维护记录。

年巡检和年维护:完成年巡检、年维护后48小时内在ASOM 中填写相应记录。

大修:完成大修后72小时内在ASOM中填写大修报告。

维修:当台站业务人员发现设备故障、数据异常或接省级运行监控部门通知后,及时进行核实并通过ASOM系统填报相关信息。

同种设备同一次故障填写一个故障单,不同值班员根据不同故障处理情况或同一故障处理活动的不同及时更新维修信息。

按要求填写故障现象,并及时更新故障处理过程。

及时反馈观测数据质量核实情况。

1.填写故障单时间新一代天气雷达:在值班期间,本省(区、市)气象部门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或重大气象服务保障时1小时内、汛期2小时内、非汛期3小时内完成故障信息填报。

若因网络故障等原因无法在ASOM系统中及时填报故障时,应在上述时限内通过电话等方式报省级运行监控部门,待网络恢复后12小时内在ASOM系统中补填。

2.更新故障单维修活动结束后填写故障现象及主要处理过程、更换备件情况、维修人员等信息。

根据故障维修活动,在应急响应和汛期期间应每日至少2次(上午9点、下午5点)、非汛期每日至少1次(每日上午9点)更新故障维修信息,若维修活动无进展可不更新;维修活动变更(如由故障诊断状态转为等备件、等人员或维修状态)时应根据维修活动的变更随时更新故障维修信息。

3.关闭故障单故障维修结束后3小时内关闭故障单,即填写真实的故障维修结束时间,完成故障维修小结。

2.仪器设备标定D2D21 定标及时率反映新一代天气雷达及时定标的考核指标。

评价方法:定标率=规定时间内完成定标的次数/应定标的总次数×100%评分标准:台站:满分10分。

全部按规定完成定标得满分,有一项不定标,则得0分。

省(区、市)气象局:为台站定标及时率的算术平均值。

说明:1)天气雷达定标分为维护定标、维修定标、调整定标和专项定标四类。

2)按照《天气雷达定标业务规范(试行)》,每月10日前,雷达站将编制的本站定标月报表报省级技术保障部门。

每年3月、6月、9月和12月的20日前,省级技术保障部门将上月本省各雷达站月报表进行汇总,编制为省级定标月报表,报国家级技术保障部门;巡检、年维护定标工作结束后,省级技术保障部门须在10个工作日内将巡检定标报表、年维护定标报表报国家级技术保障部门;省级技术保障部门组织的专项定标工作结束后,省级技术保障部门须在10个工作日内将专项定标报告报省级业务管理部门和国家级技术保障部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