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袋麦子》教案

《三袋麦子》教案

9.三袋麦子教案
一、教材依据
义务教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第三单元第9课三袋麦子第二课时教案。

二、设计思想
《三袋麦子》是一篇哲理性的童话故事,课文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

讲的是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一份生日礼物——一口袋麦子,小猪、小牛和小猴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处理了这袋麦子。

一年后,土地爷爷故地重访,并对小猪、小牛和小猴的不同举措做出了三种不同的评价。

故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的反映往往又是多元的。

因此,教学中不仅应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更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自我体验。

三、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创造性地表演故事内容。

2.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让学生懂得只有播种才有收获的道理。

3.能仿写课文,如“三个西瓜”“三袋花生果”“三袋黄豆”等。

四、教学重点: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明白故事蕴含的道理。

五、教学难点:创造性地表演故事。

六、教法选择:引导探究,读中感悟。

七、学法指导:读读议议——想想说说——读读演演——悟悟写写。

八、教学准备:表演道具(猪、牛、猴、土地爷爷头饰)。

九、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⑴认识生字。

麦份迫食品防止访仍
⑵多音字。

(口头说出音、词)
干<觉<兴<
⑶土地爷爷在过年前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什么礼物?看看他们各自是怎么处理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9.三袋麦子”(板书)
2.学习新知识,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

⑴自读课文第二段,找出小猪收到礼物时的心情、表现、处理方法。

小麦可以做成什么食品?(馒头、烙饼、面条、饺子、月饼等)如果让你演小猪,这时是什么表情?
⑵指定一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三段,找出小牛收到礼物时的心情、表现、处理方法。

小牛吃一半、留一半,怕蛀虫搬到太阳下晒,说明小牛会过日子,勤劳节俭。

⑶齐读第四自然段,看一看小猴是怎样处理的?想想怎么种麦子呢?翻地→播种→施肥→锄草→收割。

说明小猴勤劳、能干。

⑷分组学习后半部分(5—9自然段),结合情境图,讨论一年以后土地爷爷来拜访他们三个时,各自是什么样的?土地爷爷对他们各自的评价是什么?议一议他们三个谁做得对?你赞成谁?如果土地爷爷也送给你一袋麦子,你会怎样处理呢?分组议议、演演、悟悟。

3.分角色表演课文(戴上头饰),教师指导,注意提醒学生的表情、动作、语言。

4.通过学、读、演,你悟出一个什么道理:只有辛勤劳动,才有吃不完的麦子。

(勤劳可以创造一切)
5.拓展延伸。

学习完了课文,你对课文里选的小猪、小牛和小猴各自的语言、表情和动作都很了解,现在将自己的所思所悟动笔写下来。

要求:仿写课文,题目可以是“三个大西瓜、三袋花生果、三袋黄豆”等,表达出自己的真切感受。

6.板书设计: 处理方法 评价
说明:只有辛勤劳动,才有吃不完的麦子。

十、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情节十分简单,但其中蕴含的道理是学生感悟的难点。

面对文中三个小动物迥然不同的做法,学生很可能只看到小猴的优点,因此教学时,大胆放手把时间给学生。

让学生通过读、议、演、悟,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受到思想教育
小牛——保存(勤劳节俭)—→点点头
三袋麦子 小猪——吃光(憨厚可爱)—→哈哈大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