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污分流工程施工现场文明管理办法
一、工地围挡
凡在我市主城区域内进行的雨污分流工程施工工地围挡须严格执行《南京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警示围护标准图集》。
1、施工区域与社会通道、物权人空间的隔离采用全封闭警示亮化围挡;
2、白天开放交通的施工路段,作业时采用全封闭警示护栏隔离;
3、作业周期短,或需频繁调整作业面的,为方便交通组织,经监督机构同意后可采用全封闭警示护栏隔离;
4、社会通道不得设置在施工区域内,社会通道沿线应设置提示、告示、引导等警示标志。
二、工地搭临
1、施工现场的办公、生活区与作业区应分开设置,并保持安全距离。
2、临时设施搭建必须合理选址、正确用材,确保使用
功能和安全卫生、环保、消防符合要求。
3、施工组织设计中应有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统筹规划各类设施的布置及要求。
4、施工现场临时搭建的建筑物应当符合安全使用要求;装配式轻钢结构活动板房应符合《江苏省建筑施工现场装配式轻钢结构活动板房技术规程》要求;施工现场禁止使用水泥预制板式活动房屋,不得使用石棉瓦搭设临建设施。
5、临时设施应安全可靠,具有稳固的防风措施,搭设完毕后应组织相关单位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三、工地运输
1、施工单位应制定材料、设备总体进场计划,报监理单位审批后实施;
2、运输车辆必须具有《建筑垃圾运输安全证》、《建筑垃圾运输准运证》、《建筑垃圾运输通行证》等相关证件;
3、运输易产生扬尘材料的车辆应当按照规定使用全密闭运输装置,实施全密闭运输;
4、施工现场应设置冲洗台或配备冲洗设施,保证净车
出场。
四、材料堆放
1、施工现场材料须按照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的要求堆放。
2、材料须按品种、规格堆放,并设置明显标牌。
3、材料堆放必须整齐,大型工具应一头见齐,钢筋、构件、钢模板应堆放整齐并用木方垫起。
4、材料堆场应全封闭隔离,砂、石、石灰等材料应设立隔墙堆放。
5、材料堆场不得建立在施工区域内,不得占用社会通道;因现场条件限制,确需在施工区域内建立材料堆场的,应制定专项方案报监理、建设单位批准后实施,并报监督机构或管理部门备案;因场地条件限制,确需占用社会既有道路堆放材料的,必须依法办理占用手续,实施全封闭围挡,并制定专项方案报监理、建设单位批准后实施,并报监督机构或管理部门备案。
五、工地交通
1、建设单位负责牵头,施工单位制定工程交通组织方
案,方案应将工地交通与社会交通组织进行一体化设计,避免工地交通与社会交通之间的交叉干扰;监理单位负责监督落实。
2、根据工地交通流量和荷载等级设计,对交通便道进行硬化,确定通道宽度、平整度、坡度等基本通行指标。
3、施工车辆、交通通道应定期、及时进行保洁、养护,及时修复损坏的道路,保证交通通道和施工车辆的整洁文明。
4、施工单位应落实专人负责施工现场交通组织,在施工车辆运营期间专人指挥;对社会交通产生影响时,安排交通协管员,指挥调度车辆进出施工现场,避免对社会车辆造成影响。
六、工地对外影响
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施工单位负责实施,监理单位负责监督,要求工地施工对周边环境无不良影响,噪音、粉尘以及对交通的影响在可控范围内;建设单位负责综合管线施工工地对外影响控制,并具体落实管线施工单位保证措施到
位。
1、落实“四有两不”、“三清一保”的要求,确保施工现场秩序井然、文明整洁;
2、保证社会通道畅通、整洁、便民、安全;
3、禁止现场拌合混凝土、砂浆、水泥石灰粉煤灰类无机结合料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的材料,全面推广使用预拌砂浆;
4、现场开凿路面、拆除破除构筑物或其它设施、现场切割等易产生粉尘的施工作业应采用湿法施工;
5、不得随意排放废料、污水、泥浆,作业面应做到工完料净、日产日清,剩余材料、裸露土方应有效覆盖或及时清运,土方裸露超过一月的应进行绿化;
6、合理安排易产生环境噪音污染的施工时序和作业时间;夜间(22时至次日6时)不得进行易产生环境噪音污染的施工作业,确需施工的应办理相关许可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