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之我见
新课改的实施,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开辟了新的途径。
下面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选择富有激情的导语
在每节课开始前,导语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功与失败。
导语设计要精而巧,要富有激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群鸟学艺》时,我先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小马过河》的寓意:遇到问题要动脑筋进行分析,同时要勇于实践,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
方法。
随后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群鸟学艺》,那么群鸟会不会像小马一样学到一些道理呢?你又会从故事中得到哪些启发呢?这样,可以使学生既温故又知新,一举两得。
二、设置合理高效的问题
1、抓重点词语质疑。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可针对“纹丝不动”质疑:邱少云在什么情况下纹丝不动?他为什么纹丝不动?他怎样做到纹丝不动的?邱少云纹丝不动的结果怎样?
2、抓含义深刻的句子质疑。
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的句子“我从心底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质疑:作者为什么说这两种断言都是爱,你是怎么理解的?
3、拓展内容质疑想象。
如《珍贵的教科书》中“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指导员想的是什么?指导员没说完的话会是什么?《凡卡》中“课文在凡卡睡熟并做着甜蜜的梦的地方结束了。
但梦总是要醒
的,想象一下,凡卡睡醒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凡卡的信,他爷爷能收到吗?他的信如果落到老板手里后,其命运又会怎样?凡卡如果逃了出来,是流浪还是去找爷爷?”
4、针对写作方法质疑。
如:《再见了,亲人》中“朗读课文前三个自然段的开头和这三段最后一句话,想想在表达上的特点?”《海豚救人》一文也提出“作者为了说明海豚救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
三、教学方法要切合实际
《小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交流习惯。
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明白:个人的能力和力量是有限的,很多活动需要多人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明白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是学习伙伴,都是合作者,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合作感受集体的力量,形成团队精神和集体责任感;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只有相互之间互教互学、取长补短,进行信息和知识的交流才能获取更多、更广的知识,从而让学生明确合作交流的意义和为什么要进行合作交流。
通过和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师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情景,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就形成了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
再通过制订一定的规则,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踊跃发言、认真倾听、遵守纪律的合作、交流习惯。
合作、交流这种学习方法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但不是唯一
的方式。
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条件合理的使用这种学习方法,更多的还是要让学生亲历探究。
较简单的探究活动和学习内容,能让学生独立探究和学习的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
四、注重课堂教学的反馈
课堂上要及时收集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信息,越及时越有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和形式的调整。
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从学生的目光、表情、态度来了解;也可以利用一节课的最后五分钟给学生提问释疑;也可以当堂提炼少量的涉及本节课重难点的练习题给学生做,教师根据检验结果及时补充讲解。
无论哪种形式。
只要及时得到反馈,就能及时查漏补缺,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
教师对学生的反馈一定要及时,要充分利用反馈保护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
想创造一个高效的语文课堂,我们教师只有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日的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在学习后实践,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后改进,在改进后学习。
如此地潜心钻研与探索必能逐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