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基本特点及预防对策Ξ牛会永 讲师(湖南科技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湘潭411201)学科分类与代码:620.20 中图分类号:X928.02 文献标识码:A【摘 要】 笔者从我国现阶段的交通安全状况出发,分析了我国交通事故的基本特点,并指出当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方面的不足之处。
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交通文化的驾驶员的素质培训与安全教育、培养交通参者的交通安全意识、加大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力度及安全价值观的培养、重视交通道德建设、建立高效的交通事故急救系统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交通事故预防对策,为改善我国交通安全状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对预防及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道路交通; 交通文化; 交通事故; 交通安全; 预防对策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Road Traffic Accident in ChinaNIU H ui2yong,Lecturer(Sch ool of Energy&Safety Engineering,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T echn ology,X iangtan411201,China)Abstract: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raffic accidents in China are analyzed from present status,and the inade2 quacy in traffic management is pointed out.A series of feasible preventive measures are suggested,i.e.to train driver to drive with g ood habit,to educate traffic participants to have awareness of traffic safety,to rein force the education of traffic safety,to foster the value of traffic safety,to strengthen traffic m orality,to establish and per2 fect efficient rescue and first2aid system,etc.These measures w ould provide im portant theoretical criteria for im proving traffic safety status in China,and exert positive effect on preventing and reducing traffic accident.K ey w ords: road traffic; traffic culture; traffic accident; traffic safety; preventive measure1 引 言近年来,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随着机动车辆的快速增长亦快速增加,其死亡人数居高不下,多年位居世界第一,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1990—2003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道路通车里程逐年增长,交通基础设施条件逐渐改善,人们出行次数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各种交通工具数量大幅度增长。
随之也给交通安全带来了很多问题,交通事故频频发生,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逐年上升,不仅给事故伤害者及其家庭带来灾难,也给社会各方面造成巨大损失,交通事故已成为世界最大公害,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一般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2%~3%。
据统计[1],2001年,恶性交通事故不断发生,我国共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大恶性交通事故15起。
在2002年的各类死亡事故的总数中,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所占比例高达78.5%。
如此多恶性交通事故不断发生,虽然与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机动车保有量直线上升有关,但也和我国全民交通安全意识落后,忽视交通安全,交通管理体制不健全,道路交通执法不力和监管技术水平不高有密切关系。
因此,要解决交通安全问题是艰巨的,必须采取综合治理的方针。
对道路交通事故的研究旨在通过对交通事故的发生、发展的规律,提出科学的交通事故的对策,为第16卷第7期2006年7月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 V ol.16N o.7Jul.2006Ξ文章编号:1003-3033(2006)07-0087-05; 收稿日期:2005-12-19; 修稿日期:2006-06-16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提供技术支持。
针对我国交通事故的特点不断开展研究工作,制定出积极有效的预防对策和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分析211 近年来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情况[2]至2001年底,我国的公路里程已达169万km ,高速公路达1.94万km 并跃居世界第2位。
但是,与发达国家经过的历程一样,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增长,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也十分严峻。
交通事故死亡的绝对数几年来已高居世界第一并以较高的比例增长。
据统计,1996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交通事故287685起,死亡73655人,伤174447人,折合损失达171768.5万元;1997年上述各项指标分别为304217起,73561人,190125人和184615.8万元;1998年分别为346129起,78067人,222721人和192951.4万元;1999年各项指标又分别比1998年上升19.3%、7%、28.4%和10.1%;2001年为10.4万人,占全世界的15%强,2002年为上升为10.9万人,而同期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只占全世界的2%左右。
1978—1995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期,年均国民经济增长率为9.95%,而道路交通事故也同时进入高增长期。
从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的交通事故在不断上升,下表是1990—2003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变化情况。
全国1990—2003年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年度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死亡人数(万人)4.95.35.96.46.67.17.47.47.88.49.410.610.910.4212 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21211 经济发达地区交通事故次数多交通事故发生最多的省市分别为广东、北京、浙江、江苏、上海5个经济发达的地区,交通事故占全部的43.9%。
但从死亡人数来看,粤、鲁、苏、浙、豫位列前5位,占总数的38.5%。
经济快速发展、客货运量增加、交通密度大,是这些地区交通事故量大的主要原因。
京、沪地区,在1998年中,发生交通事故量处于全国前列,因城市交通拥挤,故事故次数多,但由于城市交通运行速度相对较低,两地区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交通管理设施的改善,使死亡人数较低。
但是事故量大,反映了交通冲突量大,潜在事故可能性大。
苏、津两地1998年交通事故的增长率分别为90.5%和99.0%,是由于私家车、出租车投放过快过猛、交通环境恶化的原因。
21212 追尾碰撞事故多追尾碰撞是目前我国交通事故中最常见的事故,经分析,造成这类事故的最主要原因是高速行驶的车辆因超车不当、急转向、急制动及违章操作等造成尾随车辆避让不及所致。
21213 交通事故中死亡人数与受伤人数之比偏高统计表明,2000年在我国交通事故中受伤人数与死亡人数的比例为4.5∶1,这个比例在日本和美国分别为128∶1和76∶1。
提高道路交通系统的安全性能,提高车辆的主、被动安全性能,建立交通事故预警系统,提供驾驶员以充足的反应时间,建立交通事故紧急事件保障系统(Rescue and First 2aid Systems ),将对改善这一被动局面有积极的意义。
21214 违章驾驶造成交通事故者占有较大的比例2000年《道路交通事故统计》表明,驾驶员酒后驾车、疲劳驾车、超速行驶等违章操作造成的交通事故占总数的60%,因此,应该强化驾驶员的教育、培训、考核和交通管理执法的力度,提高驾驶人员和交通参与者的整体素质。
21215 非职业驾驶员肇事情况有上升的趋势2000年和2001年由于非职业驾驶人员肇事所占事故总数的比例分别为35.7%、38.4%,随着私家车数量的增加,大量非职业驾驶员的出现,必然导致交通事故量的增加。
21216 安全带等的使用状况较差国内关于事故统计资料中没有关于使用车辆安全设施的统计资料,如安全带、空气气囊等的使用情况。
从国外的统计研究来看,被动安全装置的使用对降低事故的伤害程度,挽救交通参与者的生命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国内交通参与者佩戴安全带的情况不容乐观。
尽管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交通安全工作,公安交警部门竭尽全力,但事故多发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
究其原因,关键是交通安全文化问题。
我国交通事故多发与全民安全文化素质不高,群众・88・中国安全科学学报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 第16卷2006年交通安全意识薄弱有直接的关系。
全民安全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是造成交通事故不断的根本原因。
要有效地控制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就必须把交通安全提高到安全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大力倡导、宣传大众安全文化,以人为本,以文化为载体,通过安全文化的渗透,全面提高全民的安全文化素质,使每个人都有强烈的安全需求,培养和形成“我要安全”、“我保安全”的觉悟、习惯及自觉与行动。
3 基于交通文化[3—4]的交通安全管理策略 安全文化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是从文化的角度来分析安全管理的运行过程,并通过不断的丰富、发展来保障人的安全健康,并使其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
安全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价值规范文化,其灵魂和主体就是人,是人的安全问题。
人的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决定了社会安全文化的水平和发展的程度。
对交通事故的统计分析表明,绝大多数事故都是因人的失误而引发的。
因此,紧紧抓住“人”这个最活跃的因素,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素质,推动交通安全文化建设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关键,也是搞好交通安全的保证。
要创建与时俱进的交通安全文化,必须从教育、宣传、培训、考核等入手,在全社会建立良好的交通安全氛围,规范民众的安全交通行为,提高交通参与者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实现交通系统的安全。
要根据驾驶员、乘客、行人、中小学生等道路使用者群体的不同特点,分层次、分重点、分阶段对所有道路使用者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与培训,以适应我国机动化快速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