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几何光学本章在高考中的地位几何光学部分,由于删去了“透镜成像”,因此整体要求有所降低,复习的重点是光的反射和折射、平面镜成像等知识。
在复习中,注意以作图训练为主线,养成良好的作图习惯是学好本章的关键。
作图的依据是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三条基本定律。
重点画好日食、月食、平面镜的反射和成像、棱镜对光线的作用,在成像问题中要注意目域和视场,即眼睛在哪个范围和眼睛所能看到的范围。
注意数学中几何知识的应用,注意运用光路可逆原理分析有关光学问题。
总之,要注意《考试大纲》中的考点要求,把握好复习的标度和范围。
近年高考试题多是从分析、确定像的位置和性质,光线的传播方向,观察像或物的范围等方面,通过作光路图、计算等方式来考查对基本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当然也可能有综合应用题出现。
『夯实基础知识』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发光是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光能.2、光的直线传播(1)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和路径的几何线叫做光线。
在光线上标明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2)媒质:光能够在其中传播的物质叫做媒质,也称介质。
光的传播可以在真空中进行,依靠电磁场这种特殊物质来传播。
(3)光的直线传播:①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前提条件是在同一种介质,而且是均匀介质。
否则,可能发生偏折。
如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不是同一种介质);“海市蜃楼”现象(介质不均匀)。
当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和波长可以相比或者比波长小时,将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光线将可能偏离原来的传播方向。
②证据:影、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
解光的直线传播方面的计算题(包括日食、月食、本影、半影问题)关键是画好示意图,利用数学中的相似形等几何知识计算。
③光的传播过程也是能量传递的过程。
3、影的形成:(1)定义:点光源发出的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物体向光的表面被照亮,在背光面的后方形成一个光照不到的黑暗区域,这就是物体的影。
影区是发自光源并与被照物体的表面相切的光线围成的。
(2)分类:本影与半影。
①本影:光源上所有发光点都照不到的区域。
对同一个物体,其本影区的大小,与光源发光面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光源到物体的距离一定时,光源发光面越大,则物体的本影越小;光源发光面越小,则物体的本影越大。
光源发光面一定时,光源到物体的距离越小,则物体的本影区越大;光源到物体的距离越大,则物体的本影区越小。
②半影:光源上一部分发光点能照到,而另一部分发光点照不到的区域成为半明半暗的半影。
本影与半影都是光的直线传播的结果。
(3)日食和月食的形成①日食:如图所示。
a。
在月球的本影区①里,可看到日全食(完全看不到太阳);b。
在月球的半影区②里,可看到日偏食(只能看到一部分太阳);c。
在月球的半影区③里,可看到日环食(只能看到太阳的边缘部分)。
②月食:A 、当月球处于②③里时,看不月食;B 、当月球一部分处于①里时,可看到月偏食(只能看到一部分月亮);C 、当月球全部处于①里时,可看到月全食(完全看不到月亮)。
二.光速1、光速:光的传播速度。
(1)真空中的光速:各种不同频率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相同,均为:C =3.0×108m/s 。
(2)光在空气中的速度近似等于C =3.0×108m/s 。
(3)光在其他媒质中的速度都小于C ,其大小除了与媒质性质有关外,还与光的频率有关(这一点与机械波不同,机械波的波速仅由媒质的性质即密度、弹性和温度等决定)近年来(1999-2001年)科学家们在极低的压强(10-9Pa )和极低的温度(10-9K )下,得到一种物质的凝聚态,光在其中的速度降低到17m/s ,甚至停止运动。
2、光年:(1)定义:光在真空中一年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光年。
注意:光年不是时间单位,而是长度单位。
(2)大小:1光年=C·t = 3.0×108m/s×365×24×3600s=9.46×1015m 三.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现象(1)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它和另一个介质分界面时,一部分光又回到这种介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光的反射定律①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界面的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的光学特点:只改变光束的传播方向,不改变光束的性质。
①入射光束是平行光束,反射光束仍然是平行光束; ②入射光束是会聚光束,反射光束仍然是会聚光束; ③入射光束是发散光束,反射光束仍然是发散光束。
(2)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在平面镜的后面是正立等大的虚像,物像关于镜面对称。
即:像与物方位关系:上下不颠倒,左右要交换。
3.光路图作法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作光路图时,可以先画像,后补光路图。
4.充分利用光路可逆在平面镜的计算和作图中要充分利用光路可逆。
(眼睛在某点A 通过平面镜所能看到的范围和在A 点放一个点光源,该点光源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照亮的范围是完全相同的。
) 5.利用边缘光线作图确定范围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①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③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3)折射率(绝对折射率n )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发生折射时,入射角θ1的正弦与折射角θ2的正弦之比,叫做这种介质的折射率,即。
21sin sin θθ=n(4)折射率与光速、波长的关系21sin 1sin sin C v c n ='===λλθθ,式中c 、λ0是光在真空中的光速和波长,υ、λ是光在介质中的光速和波长。
如图所示,介质Ⅰ和介质Ⅱ的折射率分别为n 1、n 2,光速分别为υ1、υ2,波长分别为λ1、λ2,入射角为θ1,折射角为θ2,这些物理量的关系为:法线θ1θ2n 1n 2v 1v 2λ1λ2介质2介质121211221sin sin λλυυθθ===n n ,2211sin sin θθn n =,2211υυn n =,2211λλn n =。
(5) 各种色光性质比较可见光中,红光的折射率n 最小,频率ν最小,在同种介质中(除真空外)传播速度ν最大,波长λ最大,从同种介质射向真空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C 最大,以相同入射角在介质间发生折射时的偏折角最小(注意区分偏折角和折射角)。
以上各种色光的性质比较在定性分析时非常重要,一定要牢记。
(6)在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7)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任何介质的折射率都大于1,折射率越大,光在其中传播的速度就越小,两种介质相比较,折射率较大的介质叫光密介质,折射率较小的介质叫光疏介质。
①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是相对的,如酒精相对于水来说是光密介质,酒精相对于玻璃来说是光疏介质。
②光从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8)平行玻璃砖的光控规律①不改变入射光的性质和方向,只使光线向偏折方向平行侧移,且入射角(i )、玻璃砖厚度(d)和折射率(n )越大,侧移(h )越大。
②平行光照射到平行玻璃砖上,入射光的宽度等于出射光的宽度,而玻璃砖中折射光的宽度随入射角增加而增大。
(9)应用近似法求解视深①这里近似视深度,指的是垂直介质观察时的视角深度。
②视深公式: 一般瞳孔的线度d=2-3毫米,因此i 和r 都非常小,则ha i i =≈tan sin 0tan sin h a r r =≈ n ri=sin sin n h h 0=视高公式如果从折射率为n 的媒质中,观察正上方距液面高为h 0的物点0tan sin h a i i =≈ h ar r =≈tan sinn ri=sin sin 0nh h =五.全反射、棱镜、光的色散 1.全反射 (1)全反射现象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当入射角超过某一角度C (临界角)时,折射光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的现象叫全反射。
(2)临界角C折射角等900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
当光从某种介质射向真空(或空气)时,临界角C 满足:nC 1sin =;当光从一种介质n 1射向另一种介质n 2时n 1>n 2, 12sin n n C =(3)全反射的条件①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 ②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4)常见的全反射现象①光纤通讯,光学纤维内窥镜;全反射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用于光导纤维(简称光纤)。
光纤有内、外两层材料,其中内层是光密介质,外层是光疏介质。
光在光纤中传播时,每次射到内、外两层材料的界面,都要求入射角大于临界角,从而发生全反射。
这样使从一个端面入射的光,经过多次全反射能够没有损失地全部从另一个端面射出。
『题型解析』类型题: 光学与运动相结合的问题l 的人以速度v 匀速行走,如图所示。
(1)试证明人的头顶的影子作匀速运动;(2)求人影的长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解析:(1)设 t =0时刻,人位于路灯的正下方O 处,在时刻t ,人走到S 处,根据题意有 OS=vt ①过路灯P 和人头顶的直线与地面的交点为M ,t 时刻人头顶影子的位置,如图所示。
OM 为人头顶影子到O 点的距离。
由几何关系,有h 1=OM OM -OS②解①②式得hvOM =t h-l③ 因OM 与时间t 成正比,故人头顶的影子做匀速运动。
(2)由图可知,在时刻t ,人影的长度为SM ,由几何关系,有SM =OM -OS ④ 由①③④式得lv SM =t h-l可见影长SM 与时间t 成正比,所以影长随时间的变化率lvk=h-l易错点击:本题如果不正确画出光路图,而是根据想象来考虑,可能得出人头顶的影子做变速运动的错误结论,所以解析题目时,要先画出光路图,然后再结合几何知识解析问题【例题】 如图所示,在A 点有一个小球,紧靠小球的左方有一个点光源S 。
现将小球从A 点正对着竖直墙平抛出去,打到竖直墙之前,小球在点光源照射下的影子在墙上的运动是 ( A )A .匀速直线运动B .自由落体运动C .变加速直线运动D .匀减速直线运动★解析:小球抛出后做平抛运动,时间t 后水平位移是t υ,竖直位移是221gt h =,根据相似形知识可以由比例求得t t vgl x ∝=2,因此影子在墙上的运动是匀速运动。
(1)物或平面镜移动问题的分析方法 ①当物或平面镜平动时:若镜不动,物体速度为υ且垂直镜面移动,则像速为υ且垂直镜面与物运动方向相反。
若镜动而物不动,当镜速为υ时,像对物速度为2υ,且方向与镜运动方向相同。
②当平面镜绕镜上某点转过一个微小角度θ时,法线也随之转过θ角,反射光线则偏转2θ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