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是由许多部分构成的,按各部分的作用和用途,可综合归纳为船体、船舶动力装置、船舶舾装等三大部分。
船体是船舶的基本部分,可分为主体部分和上层建筑部分。
主体部分一般指上甲板以下的部分,它是由船壳(船底及船侧)和上甲板围成的具有特定形状的空心体,是保证船舶具有所需浮力、航海性能和船体强度的关键部分。
船体一般用于布置动力装置、装载货物、储存燃油和淡水,以及布置其他各种舱室。
为保障船体强度、提高船舶的抗沉性和布置各种舱室,通常设置若干强固的水密舱壁和内底,在主体内形成一定数量的水密舱,并根据需要加设中间甲板或平台,将主体水平分隔成若干层。
上层建筑位于上甲板以上,由左、右侧壁,前、后端壁和各层甲板围成,其内部主要用于布置各种用途的舱室,如工作舱室、生活舱室、贮藏舱室、仪器设备舱室等。
上层建筑的大小、层楼和型式因船舶用途和尺度而异。
船舶动力装置包括:推进装置——主机经减速装置、传动轴系以驱动推进器(螺旋桨是主要的型式);为推进装置的运行服务的辅助机械设备和系统,如燃油泵、滑油泵、冷却水水泵、加热器、过滤器、冷却器等;船舶电站,它为船舶的甲板机械、机舱内的辅助机械和船上照明等提供电力;其他辅助机械和设备,如锅炉、压气机、船舶各系统的泵、起重机械设备、维修机床等。
通常把主机(及锅炉)以外的机械统称为辅机。
船舶舾装包括舱室内装结构(内壁、天花板、地板等)、家具和生活设施(炊事、卫生等)、涂装和油漆、门窗、梯和栏杆、桅杆、舱口盖等。
船舶的其他装置和设备中,除推进装置外,还有锚设备与系泊设备;舵设备与操舵装置;救生设备;消防设备;船内外通信设备;照明设备;信号设备;导航设备;起货设备;通风、空调和冷藏设备;海水和生活用淡水系统;压载水系统;液体舱的测深系统和透气系统;舱底水疏干系统;船舶电气设备;其他特殊设备(依船舶的特殊需要而定)。
船舶分类方法很多,可按用途、航行状态、船体数目、推进动力、推进器等分类。
按用途,船舶一般分为军用和民用船舶两大类。
军用船舶通常称为舰艇或军舰,其中有直接作战能力或海域防护能力者称为战斗舰艇,如航空母舰、驱逐舰、护卫舰、导弹艇和潜艇,以及布雷、扫雷舰艇等,担负后勤保障者称为军用辅助舰艇。
民用船舶一般又分为运输船、工程船、渔船、港务船等。
按船舶的航行状态通常可分为排水型船舶、滑行艇、水翼艇和气垫船;按船舶的船体数目可分为单体船和多体船,在多体船型中双体船较为多见;按推进动力可分为机动船和非机动船,机动船按推进主机的类型又分为蒸汽机船(现已淘汰)、汽轮机船、柴油机船、燃气轮机船、联合动力装置船、电力推进船、核动力船等;按船舶推进器又可分为螺旋桨船、喷水推进船、喷气推进船、明轮船、平旋轮船等,空气螺旋桨只用于少数气垫船;按机舱的位置,有尾机型船(机舱在船的尾部),中机型船和中尾机型船;按船体结构材料,有钢船、铝合金船、木船、钢丝网水泥船、玻璃钢艇、橡皮艇、混合结构船等。
按照国籍分为国轮(指在内国登记并悬挂内国国旗的船舶)与外轮(指在外国登记并悬挂外国国旗的船舶)。
按照航程远近分为近海轮与远洋轮。
两者的航行能力是不同的。
船舶的主要技术特征有船舶排水量,船舶主尺度、船体系数、舱容和登记吨位、船体型线图、船舶总布置图、船体结构图、主要技术装备的规格等。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船体水线以下所排开水的重量,即为船舶的浮力,并应等于船舶总重量。
船的自重等于空船排水量。
船的自重加上装到船上的各种载荷的重量的总和(载重量)是变化的,即等于船的总重量。
船舶载重量包括货物、燃油和润滑油、淡水、食物、人员和行李、备品及供应品等的重量。
通常预定的设计载货量与按预定最大航程计算的油、水、食物等的重量之和,称为设计载重量。
设计载重量时的排水量称为设计排水量或满载排水量。
船舶主尺度包括总长、设计水线长度、垂线间长、最大船宽、型宽、型深、满载(设计)吃水等。
钢船主尺度的度量指量到船壳板内表面的尺寸,称为型宽和型深,水泥船、木船等则指量到船体外表面的尺寸。
舱容指货舱、燃油舱、水舱等的体积,它是从容纳能力方面表征船舶的装载能力、续航能力,它影响船舶的营运能力。
登记吨位是历史上遗留下的用以衡量船舶装载能力的度量指标,作为买卖船舶、纳税、服务收费的依据之一。
登记吨位和载重量分别反映船舱的容纳能力和船的承重能力。
它们虽互有联系,但属不同的概念。
船体形线图是表征船舶主体(包括舷墙和首楼、尾楼)的型表面的形状和尺寸,是设计和建造船舶的主要图纸之一。
它由三组线图构成:横剖线图、半宽水线图和纵剖线图。
三者分别由横剖面、水线面和纵剖面与船体型表面切割而成。
船舶总设计图是设计和建造船舶的主要图纸之一,它反映船的建筑特征、外形和尺寸、各种舱室的位置和内部布置、内部梯道的布置、甲板设备的布局。
总布置图由侧视图、各层甲板平面图和双层底舱划分图组成。
船体结构图是反映船体各部分的结构情况,船体各相关部分的结构既独立又相互联系。
船舶主体结构是保证船舶纵向和横向强度的关键,通常把它看成为一个空心梁进行设计,并用船中横剖面结构图来反映它的部件尺寸和规格。
船舶的主要性能有浮性、稳性、抗沉性、快速性、耐波性、操纵性和经济性等。
浮性是指船在各种装载情况下,能浮于水中并保持一定的首、尾吃水和干舷的能力。
根据船舶的重力和浮力的平衡条件,船舶的浮性关系到装载能力和航行的安全。
稳性是指船受外力作用离开平衡位置而倾斜,当外力消失后,船能回复到原平衡位置的能力。
一般水面船舶的稳性主要是指横倾时的稳性。
船宽、水线面系数、干舷、重心高度、水面以上的侧面积大小和高度,以及船体开口密封性的好坏等,是影响船舶稳性的主要因素。
抗沉性是指船体水下部分如发生破损,船舱淹水后仍能浮而不沉和不倾覆的能力。
中国宋代造船时就首先发明了用水密隔舱来保证船舶的抗沉性。
船舶主体部分的水密分舱的合理性、分舱甲板的干舷值和完整船舶稳性的好坏等,是影响抗沉性的主要因素。
快速性是表征船在静水中直线航行速度,与其所需主机功率之间关系的性能。
它是船舶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对船舶使用效果和营运开支影响较大。
船舶快速性涉及船舶阻力和船舶推进两个方面。
合理地选择船舶主尺度、船体系数(尤其是方形系数G和棱形系数G)和线型,是降低船舶阻力的关键。
耐波性指船舶在波浪中的摇荡程度、失速和甲板溅浸(上浪、溅水)程度等。
耐波性不仅影响船上乘员的舒适和安全,还影响船舶安全和营运效益等,因而日益受到重视。
船在波浪中的运动有横摇、纵摇、首尾摇,垂荡(升沉)、横荡和纵荡六种。
几种运动同时存在时便形成耦合运动,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横摇、纵摇和垂荡。
溅浸性主要是由于纵摇和垂荡所造成的船体与海浪的相对运动,增加干舷特别是首部干舷、加大首部水上部分的外飘,是改善船舶溅浸性的有效措施。
船舶的操纵性指船舶能按照驾驶者的操纵保持或改变航速、航向或位置的性能,主要包括航向稳定性和回转性两个方面,是保证船舶航行中少操舵、保持最短航程、靠离码头灵活方便和避让及时的重要环节,关系到船舶航行安全和营运经济性。
经济性是指船舶投资效益的大小。
它是促进新船型的开发研究、改善航运经营管理和造船工业的发展的最活跃因素,日益受到人们重视。
船舶经济性属船舶工程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它涉及到使用效能、建造经济性、营运经济和投资效果等指标。
船舶的发展首先取决于社会对船舶的需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增长的大宗货(原油、矿物谷物)运输船舶在技术上已相当成熟,需求量一般不会有大的增减。
成品包装货运输船、成品油船、化学品船液化气船、特大件工业装备运输船的需求有增长的趋势,海洋开发所需的船舶和特种用途的高速船舶将会增加。
相应地,对水翼艇、气垫船、双体船及小水线面船的研究将会加强。
船舶发展的第二个因素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燃油价格和装卸费用的高昂,将促使人们从节能、减员和改进运输方法(从整个运输系统角度)等方面去研究新的船舶技术、新的能源利用、新的机型、自动控制方法和新的船型。
我国海商法上的船舶,是指海船和其他海上移动式装置,但用于军事、政府公务的船舶和二十吨以下的小型船艇除外。
船舶,指的是依靠人力,风帆,发动机等动力,能在水上移动的交通手段。
另外,民用船一般称为船,军用船称为舰,小型船称为艇或舟,其总称为舰船或船艇。
按目的分类交通- 商船 :以商业行为为目的的船只。
- 客轮 : 旅客输送用船。
- 货船 : 货物输送用船。
如运输原油的原油船。
- 渡轮 : 主要运载货物,乘客,汽车。
- 鉄道车两渡轮 : 能运送大型鉄道车两的渡轮。
- 货客船 : 兼货物输送与旅客输送用船。
- 救助作业船:用于海上救护工作。
- 工作船:处理打捞等工作打捞船,从事科研考察工作的科考船,事对航行中的船只的维护修理工作的工程船。
都属于这一范畴。
- 指航船:指明航道的船只。
- 渔船 : 用于捕鱼业的用船。
- 非商船 : 非商业行为目的使用船只。
- 快艇 : 主要用于水上娱乐,或赛艇比赛的船只。
种类有很多摩托艇,气垫船都属于这一类型。
- 军舰 :军事用途船舶,如巡洋舰,驱逐舰等,船只本身不用于军事用途的军属船舶也归为此类。
- 潜艇也是一种特殊的船舶。
军事用途的潜水艇归于军舰类。
此外也有用于海底科研考察等工作的工作船类潜水艇。
还可用于海底观光等。
按材料分类- 钢鉄船- 木造船- 合金船按构造分类- 单体船,多体船(双体船,三体船等)。
一般常见的船只为单体船,双体船有两个瘦长的船体,使用涡轮喷气发动机,通过向后喷水获取反作用力向前推进,比普通螺旋桨推动更快速,而在高速时,双体瘦长的船身能降低阻力。
而且船体稳定,不易翻船。
常被应用于渡轮及军事运输上。
- 水翼船这是一种能高速航行的船舶。
船底部有支架,装上水翼。
当船加速后,水翼能产生浮力把船身抬离水面,从而减少水的阻力和增加航行速度。
- 气垫船气垫船是一种能高速航行的船只,利用空气在底部衬垫承托减少水的阻力。
很多气垫船的速度都可以超过五十节。
全球造船业仍处于景气期,此轮景气持续时间之长、景气度之高前所未有。
2008年全球造船业很可能出现适度回落,但这并不代表造船业从此进入低迷阶段,我们倾向于认为2008年及以后全球造船业将由高度繁荣转向中度兴旺。
全球造船业正加速向中国的产业转移。
凭借在船舶制造成本、海岸资源上等的比较优势,中国已在常规船方面的竞争优势已经超过韩国。
中国赶超韩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只是时间问题。
但中国在造船技术、生产效率以及基础设备等方面与日韩仍有一定差距,而且人民币升值、劳动力、原材料价格上涨等方面的压力逐步加大,都给未来中国造船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是我国造船业的两大主干将。
本轮全球造船业的高度兴旺为中国造船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得益于全球造船业产业转移和我国政府的大力扶植,近五年来中国造船业的发展用飞跃来形容并不为过,取得了巨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