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单室模型

单室模型

-------达稳态的时间很长(7个半衰期)。 解决办法?
2
X
* 0
的计算:
(1)基本思想:静脉注射后体内血药浓
度立即达到稳态血药浓度。
(2)计算公式
X
* 0

CssV
3 给予负荷剂量后体内的C~t关系:
来源一:静脉注射 的浓度;
X
* 0
经过t时间后剩余
来源二:静脉滴注经过t时间后所产生的 浓度。
(二)达坪分数fss 1 概念:
2 计算:
(1)
fss 1 eKt
应用:可计算静脉滴注经过某一时间后体 内血药浓度达到坪浓度的百分数。
结论: 单室模型静脉滴注达坪分数与滴 注时间有关。
(2)
fss 1 e0.693n
f ss
1 (1)n 2
应用:可计算静脉滴注经过n个半衰期后 体内血药浓度达到稳态浓度的百分数。
dXu KeX dt
3 尿药排泄量与时间的关系
Xu KeX 0 (1 eKt ) K
4 尿药亏量与时间的关系
X时u达为尿t时药间排的泄累总积量药X量u,当t→∞则e-kt→0。此
X
u

KeX 0 K
X
uBiblioteka XuKeX 0 K
e Kt

(
X
u

X
u
)
称为待排泄原型药量,或尿药亏量。
(1)该两式表示单室模型单剂量静脉注射体
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药时曲线
(3)直线方程:
lg
X


Kt 2.303

lg
X0
K

lg C 2.303t lg C0
此两式为单室模型单剂量静脉注射的直线方程 (或工作方程)。
(三)基本计算 1 已知K、V、t,计算C; ※简化计算
5 工作方程
lg(
X
u

Xu
)


K 2.303
t

lg
KeX 0 K
讨论:(1)此式为单室模型单剂量静脉 注射亏量法的工作方程。
(2) 尿药亏量与时间的关系图:

(
X
u

Xu
)
(3)方程的应用:以
lg(
X
u

X
u
)~t作图,
可得一条直线
从斜率可求出K,
从截距可求出Ke。
(二) 达峰时间tmax的计算: 1、公式法:
(1)原理:在血药浓度达极大值处,吸 收速度=消除速度,此时体内药量的变 化速率为零。即dC/dt=0。
(2 )推导: 对C~t式求导,得:
dC dt

KaFX 0 (Ka K )V
( K a e Kat

Ke Kt
)
t=tmax时,dc/dt=0,将tmax代入上式, 得:
dC dt

KaFX 0 (Ka K )V
(KaeKat max
KeKt max)

0
KaFX 0 (Ka K )V
(KaeKat max KeKt max)

0
K aeKat max KeKt max 0
K eKat max a

Ke Kt
较准确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小结
一、基本药时关系

X=X0e-kt

C=C0e-kt
二、药时曲线
三、基本计算
1、已知t,计算C;或已知C,计算t。
2、简化计算:
C

C0
(
1 2
)n
n 3.32lg C0 C
四、参数提取:
(一)血药法:
1、工作方程:
lg
C


K 2.303
t

lg
C0
2、方法: lgC~t作图; 斜率 → K; 截距 → C0→ V
(三)尿药速度法与亏量法的比较:
1 相同点:从直线的斜率都可以求出K; 从截距都可求出Ke。
2 不同点 (1)原理 (2)实验方法

速度法
(1)集尿时间
较短
(3~4个t ½) (2)尿样丢失的影响 小
(3)数据点
散乱
(4)参数准确度
误差较大
亏量法 较长
(7个t ½) 大 规则

(2)药时曲线 吸收相:吸收速度>消除速度。 吸收后相:吸收速度<消除速度。 消除相:吸收速度«消除速度。
三、基本计算
(一) 已知t,计算任何时间体内血药浓 度;或已知C,计算t;
例题:已知某口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为80%,Ka = 1h-1,K=0.1h-1,V=10L 。 今 服 用 该 药 250mg,试求:(1)服药后3小时的血药浓度 是多大?
如fss=90%,则n=3.32; 如fss=99%,则n=6.64 ; 如fss=99.9%,则n=?
结论:
(1)静脉滴注血药浓度达稳态某一分数 所需的时间只与半衰期有关;
(2)静脉滴注血药浓度达稳态需7个半 衰期。
四、负荷剂量 X 0*(loading dose)
1 概念: 静脉滴注为什么要给予负荷剂量?
C
X
* 0
eKt

K0
(1 eKt )
V
KV
第四节 血管外给药
一、模型的建立
X0 F Xa(t) Ka X(t),V K
吸收部位 体内
X0 给药剂量 F 吸收率 Xa 吸收部位的药量 Ka 一级吸收速度常数 X 体内药量 K 一级消除速度常数
·
建立微分方程组如下:
plasma concentration) 1 稳态的产生:
思考:静脉滴注为什么会产生稳态?
2 稳态血药浓度的计算

Css K0
KV
(1)应用:已知K0,可计算Css;或已知 Css,可计算K0.
例:
(2)结论:单室单剂量静脉滴注稳态血 药浓度的大小与滴注速度K0成正比。
如图:如K0增加一倍,则CSS也增加一倍,但 达到稳态的速度与滴注速度无关。
dXa KaXa dt
dX KaXa KX dt
二、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X KaFX0 (eKt eKat ) Ka K

C KaFX 0 (eKt eKat )
V (Ka K )
讨论(1)此两式表示单室模型单剂量血 管外给药血药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第二章 单室模型 根据取样的不同,可分为
血药浓度法 尿药浓度法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一、血药浓度法
(一)模型的建立
K
x0
X(t),V
速度方程:
dX KX dt
dx/dt表示体内药物的消除速度 负号表示体内药量随时间而下降。
(二)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X=X0e-kt C=C0e-kt C0:t=0时的血药浓度; 讨论:
(四)基本参数的求算
基本思路:一次静脉注射给药后,测得 不 同 时 间 ti 的 血 药 浓 度 Ci(i=1,2,3,4… n),以lgC对t作图,可得一条直线。

斜率 → K;

截距 → C0→ V
1、图解法 在直线上找两点求斜率
斜率= lg C2 lg C1 t2 t1
t1/ 2
如经过的时间为n个半衰期,可 以计算经过一定的时间后,体内 血药浓度为初始浓度的百分数;
C

C0
(1 2
)n
X

X
0
(
1 2
)n
n=1时,即经过1个半衰期,C=50%C0; n=2时,即经过2个半衰期,C=25%C0; n=3 时 , 即 经 过 3 个 半 衰 期 ,
C=12.5%C0; n=7 时 , 即 经 过 7 个 半 衰 期 ,
dXu KeX dt
dXu/dt为尿药排泄速度; Xu为t时间排泄于尿中原型药物的累积量; X为t时间体内药量; Ke为肾排泄速度常数。
3 工作方程
lg
dXu dt


K 2.303
t

lg
KeX
0
以 平 均 速 度 Δ Xu/Δ t 代 替 瞬 时 速 度
dXu/dt,以中点时间tc代替t,则得
C
X
* 0
eKt

K0
(1 eKt )
V
KV
例题
单室模型静脉滴注总结
一、基本药时关系
C K0 (1 eKt ) KV
二、药时曲线 三、基本计算 (一)已知t,计算C;或已知C,计算t。 (二)Css=K0/KV
结论:单室单剂量静脉滴注稳态血药浓度的大 小与滴注速度K0成正比,与K成反比。

0.693 K
K=-斜率× 2.303
2 线性回归法
K lg C 2.303t lg C0 即方程可写成: Y=a+bt 方法:根据最小二乘法的原理对实验数 据作线性回归,可得一斜率为b、截距为 a的直线方程,从斜率可求出K,从截距 可求出V。
(1) (2)
(3) (4)
n=1,即经过1个半衰期,fss=50%; n=2,即经过2个半衰期,fss=75%; n=3,即经过3个半衰期,fss=?%; n=4,即经过4个半衰期,fss=?%;
3 达稳态某一分数所需要的时间:
n 3.32lg(1 fs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