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我国传统产业的转型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宽带移动通信、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广泛应用,城市发展进入了智慧城市时代。
智慧城市给传统产业带来一系列新变化,包括改变产品需求、拓展交易空间、丰富商业模式、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并对装备制造、交通物流、农业、生活服务等传统产业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智慧城市正在成为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跃升的重要突破口。
在新一轮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传统产业应抢抓机遇,打造新的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服务链、资金链,实现与智慧城市建设互动融合发展。
标签:智慧城市;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城市发展在经历了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等主题后,迎来了“智慧风”。
所谓智慧城市是与原有城市发展理念相互吸纳、融合之后的城市发展新理念和新模式,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开发和广泛应用所确立的新型城市发展战略,是推动城市转型发展,实现城市管理更高效、产业发展更高端、人民生活更幸福、城市环境更优美等目标的本质要求。
智慧城市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政府治理方式,也改变着产业发展方式,是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深度融合的突破口。
自IBM提出“智慧城市”以来,发达经济体已经爆发智慧城市建设热潮,而且进入智慧城市推动产业发展的新阶段。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传统产业面临着产品品牌价值低、生产效益低、产品需求萎缩等诸多问题,需要开启产城互动、产城融合新理念,借助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一、智慧城市建设引发传统产业发展新趋向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建设,传统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随之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趋向,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这些新的变化和趋向,有效推动了传统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1.智慧城市为传统产业发展带来新需求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广泛应用,传统产业发展的时空界限不断突破,虚实空间逐渐打通,传统产业发展的需求空间有了质的拓展。
一是大众需求空间得到扩展。
在信息技术作用下,由于消费者消费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网购消费者规模急剧扩大。
中国IT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网购人数实现了爆发式增长,2014年网购人数达到3.7亿人,较2010年增长了2.1倍。
在这一趋势的推动下,拥有销售优势的畅销产品、热门产品、大众产品等产品有了更大的需求空间,规模效应更加凸显。
二是小众需求得到激活。
受虚拟空间时空约束不显著以及个性化需求弹性显著增强等影响,传统产业中的滞销产品、冷门产品、小众产品等产品在虚拟空间里随着消费者数量的爆发式增长而具备了生产规模效应,从而推动“长尾”经济迅速发展,小众需求得到有效激活。
三是个性化定制需求得到发展。
在传统工业时代,传统企业按照自己设想中的需求大批生产商品,然后卖给消费者,消费者在购买时看似有许多品种可以选择,但是最终买到的产品并不一定最适合,同时由于很难预测消费者需求变化,容易造成产品供给过剩。
智慧化社会降低了企业与用户交互的成本,企业可以快速响应用户的具体需求,并针对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生产,从而有效激活了个性化定制需求。
2.智慧城市为传统产业发展带来新市场随着智慧城市发展,通信技术将进一步升级,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以网络为媒介的传统产业新的消费市场逐渐形成。
一是消费方式变革,推动市场空间刚性拓展。
随着智慧城市信息化水平不断升级,消费者消费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网络消费逐渐成为消费市场的主角。
艾瑞咨询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网购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8万亿元,同比增长了48.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7%,同比增长2.9个百分点。
消费者在零时间、零距离的时空范围内,实现了刚性扩张,从而有效推动市场空间增大。
二是市场影响力持续提升,推动市场空间柔性拓展。
在智慧城市建设的持续影响下,信息化与产业实现了深层次融合,消费者将与生产者融为一体,消费者不仅会被发展成为某一品牌的普通粉丝,还会发展成为活跃粉丝、核心粉丝,让粉丝用户自动对外宣传产品、评价产品和销售产品,从而形成产品的良好口碑,实现更多潜在用户关注和购买,进而形成更大的市场空间。
3.智慧城市为传统产业发展带来新模式结合传统产业发展特点,智慧城市建设为传统产业发展带来了一些新的发展模式。
一是推动传统产业全渠道营销发展。
移动互联网将随着智慧城市建设向纵深推进,更大限度作用于传统产业领域,推动传统制造业、传统农业等产业与互联网跨界融合发展,工业APP、电子商务平台、O2O、移动社交营销、搜索比价等互联网服务开始向传统产业的采购、制造、物流、营销、交付、服务等环节渗透,形成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新模式。
二是推动传统产业消费者与生产者互动发展。
在未来的智慧城市,消费者个性化特点得到张扬,个性化、定制化产品、服务兴起,传统产业经营模式由以企业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由B2C 转向C2B模式),让产品消费者融入到产品设计、产品标准、产品生产、产品推广、产品销售、产品体验、产品评价全过程,将消费者从产品的使用者变成产品的创造者,使产品更好地服务消费者。
4.智慧城市为传统产业发展带来新业态随着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深入,消费行为变迁、商业空间变革以及消费需求逐渐发生改变,传统产业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业态。
一是传统制造业服务化趋势明显,服务型新业态不断涌现。
智慧城市发展阶段,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应用和客户成为中心,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不再仅仅关注实物产品的生产,而是涉及实物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市场调查、产品开发或改进、生产制造、销售、售后服务、产品报废或回收等。
服务环节在制造业价值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许多传统制造业企业甚至专注于战略管理、研究开发、市场营销等活动,开始放弃或者外包制造活动,逐渐形成一批新的业态,如专业性服务企业、各类平台型服务机构等。
二是传统商贸业网络化趋势明显,商贸业新业态逐渐发展。
为应对智慧城市发展需要,传统商贸业开始寻求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发展,积极“触电”,越来越多的商贸企业不再仅仅关注实体销售份额,而是涉及线上线下两条主线,满足智慧城市、智慧服务需要。
因此,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平台等新业态在这一时期逐渐发展壮大。
三是传统农业融合化趋势明显,农业发展新业态持续推出。
随着互联网的深度应用和体验式、交互式消费方式的广泛流行,传统农业企业不再只关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而是开始考虑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要求和体验的需求,从而推动智能农业、体验农业这些新兴业态发展壮大。
5.智慧城市为传统产业发展带来新优势进入智慧城市建设阶段,智慧、高端发展理念将融入传统产业发展全过程,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将成为未来传统产业发展的新趋势,这些新趋势为传统产业发展带来新优势。
一是有利于传统产业提高生产效率。
智慧城市发展阶段,互联网将与传统产业深入融合:一方面有助于传统产业进入智能化发展时代,会有更多地智能化设备取代人工,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有助于传统产业进入数字化时代,企业通过收集生产过程中的大数据,对生产流程进行优化,从而极大提高投入产出比,提升产品生产效率。
二是有利于传统产业降低生产成本。
随着智慧城市的快速发展,智能制造将广泛渗透,信息技术将逐渐推广,传统产业的生产成本将出现大幅度降低。
一方面智能化设备将大量取代人工,从而有效降低劳动力成本;另一方面在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下,企业将准确产品库存,优化仓储数量,从而有效降低企业仓储成本。
三是有利于传统产业实现产品质量提升。
智慧城市发展阶段,传统企业通过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实现实时监控管理、精准管理,有效提升产品质量。
如在农产品种植环节,通过引入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对影响农产品质量的温度、湿度、施肥量、农药量等关键因素进行精准管理,对农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监控管理,从而实现农产品质量的提升。
二、智慧城市推动传统产业改造与重构面对智慧城市发展给传统产业带来的新变化、新趋势,要实现智慧城市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互动发展,这必然要求传统产业进行一场大变革,重构传统产业的产业架构,打造新的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服务链、资金链。
1.产业链改造与重构产业链的改造和重构,是智慧城市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
传统工业时代,从传统的生产组织来看,传统产业依托区域集群合作模式形成了一条较为单一、较为封闭的产业链条,大批量单一生产是其主要特征;从传统的生产方式来看,传统产业仍是劳动密集型、要素密集型企业,处于产业链低端。
而在智慧城市建设时期,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入渗透下,这些新技术将作用于传统产业整个产业链条,实现传统产业产业链的改造与重构。
一是构建开放式的产业链条。
依托互联网工具,将不同的制造商和供应商紧密联系起来,实现信息共享,并通过协同创新,整合各方优势资源,构建开放式的产业链条。
二是完善传统产业产业链条。
牢牢抓住智慧城市发展阶段重体验、重口碑、重用户感受等时代特征,将智慧化、信息化作用于产业链改造全过程,推动产业链延伸和完善。
在生产环节方面,应借助自动化、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需求化进程,实现精准生产、安全生产、高效生产和按需生产,重构生产环节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
在销售环节方面,应利用互联网销售平台,加快网络营销体系建设,开拓网络销售新空间,推动传统类产品销售线上线下融合互动。
在服务环节方面,随着社会分工的精细化,生产或销售中的许多服务环节将从物质生产、营销流程中分离出来,形成专业机构从事产品服务,重构传统产业生产结构。
2.价值链改造与重构价值链改造和重构,是智慧城市发展阶段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
传统工业时代,在生产模式导向上,传统产业是采取供给导向生产模式,生产者以产定销;在生产目标上,传统产业追求扩大规模,实行规模生产。
而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驱动着传统产业价值链从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从追求规模效益向追求企业核心价值转变。
一是构建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传统产业价值链。
以用户本位主义为出发点,运用社交技术、在线互动产品配置程序、3D扫描和塑模、推荐引擎、动态计价的智能运算法则、企业制造软件和灵活生产系统等技术,重塑企业与用户的关系,让用户从参与企业生产到融入企业生产,从融入企业生产到主导企业生产,让用户从产品的使用者变成产品的创造者。
二是构建以追求核心竞争力为导向的传统产业价值链。
提升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是将传统产业核心业务放弃,而是借助互联网生态圈,采用众包研发、协同创新、个人制造等方式,不断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从做大企业规模向做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转变,从实体层面把“大企业做小”,从虚拟层面把“小企业做大”,实现“做大”与“做小”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