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主学习、循序作文能力培养与发展的研究》实验方案于清秀于晓丽执笔一、课题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这就从指导思想和教育行为上确立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即主体地位。
教师在学生学习中起着引导、点拔、启发等服务作用。
“学习的主人”其显著特点是,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
这就为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改革传统作文教学,适应学生持续发展。
作文教学的着眼点应放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作文教学的全过程。
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认知规律,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培养具有创新精神、语文运用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人,真正使语文成为学生生存和发展的工具。
在探索作文教学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语文课堂教学和其它学科的课堂教学,从而牵动学校课程改革,真正落实和发挥校本课程在育人中应有的作用。
按照这一思路,我们决定进行“小学生自主学习、循序作文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的研究”课题实验。
二、实验的理论依据、实验假说(一)理论依据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纳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特色。
”2、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为的是用,就是所谓学以致用。
”他认为,“经过学习、读书比以前读得透彻,写文章比以前写得通顺,从而有利于自己从事的工作,这样才算达到学习语文的目的。
”3、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在本质上是主体的能动的,儿童是有个性的认识主体,实践的主体,自我发展的主体,儿童成长发展的关键在于自身积极性高低和高体意识的强弱。
4、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渴望成功、学习兴趣、情绪态度等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内部激发力量”(赞可夫语)。
这种内在的动力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得以发挥,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
5、叶圣陶说:“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
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由此看来,“语”和“文”是不可分割开来,也就是阅读和写作有机的结合起来,运用迁移规律实现读写互补。
(二)实验假说实验以发展语言发展思维为核心,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着力点,构建小学立体化自能作文与校本课程体系,使学生成为懂做人、会学习、敢创新的甘一世纪持续发展的人才。
三、实验原则1、主体性原则。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将作文内化为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承认学生的差异,通过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使每个学生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2、发展性原则。
通过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意志、情感、动机,提高其积极性、自主性,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主动、和谐、全面发展。
3、循序性原则。
作文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语文教材中作文训练内容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识规律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形成基本技能,培养系统周密的思考能力。
4、整体性原则。
作文教学要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把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参与生产能力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提高口头与书面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同时,要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作文训练要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四、实验目标(一)学校研究目标1、研究如何使作文教学过程成为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的过程,使作文教学成为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有效载体。
2、研究如何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乐学会学,成为学习主人,最终达到“自能作文”。
3、研究如何进行读写结合,实现读写互补,实现大语教学观。
(二)工作目标1、通过实验培养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个体有专长,群体有优势的实验队伍。
2、以作文教学实验为突破口,深化学校课程改革。
3、探索作文评价方法,通过描述式、展望式等评价,激励学生热爱作文。
(三)发展学生目标1、加强对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生在校期间阅读总量要达到200万字,阅读速度每分钟要达到400字左右。
3、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语言。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4、在作文训练中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把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和发展学生认识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操,使学生学作文与学做人做到完美统一。
五、实验内容与操作(一)实验内容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教材、作文教学现状与学生实际,采用循序渐进策略,确立“五段六步”作文训练序列。
五段:是指把每一次作文的教学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即准备酝酿阶段、试写初稿阶段、评议例文阶段、自行修改阶段、鉴赏总结阶段。
准备酝酿阶段:是学生观察事物、搜集资料、进行各种活动摄取作文素材的写前准备阶段。
在这个阶段提出下次作文的总要求,并给予指导,提前一周公开作文题目。
试写初稿阶段:是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本次作文训练要求的理解,按照自己的想法,把准备的材料和认识整理成文字表达出来的写作阶段。
评议例文阶段:是让学生按习作要求把有代表性的文章作为例文进行评议,从中正确理解习作要求,学会修改方法。
自行修改阶段:是让学生把在评议例文中学到的修改方法及时地运用到实践中去。
自己修改自己的文章,也可以同学互改和教师个别指导改。
教师在课后要批阅全班学生的作文,掌握第一手资料,选择符合本次要求的范文为下个阶段做好准备。
鉴赏总结阶段:是让学生鉴赏好文章或片断,总结写作经验的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目的是欣赏好文章和精彩片断让学生体验成功,增添写作欲望,并从鉴赏中学到好经验。
应强调的是好文章要由教师筛选,精彩片断要让学生自选自读。
六步训练:是指学生在由写话到写片断再到写成文的整个作文训练过程中,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分为六步进行有序训练。
第一步:一年级以看图说话,模仿说话,写一句日记,联句说一段话为主的说话写句训练;第二步:二年级以看图写话,听话写话,联句写一段话为主的写话训练;第三步:三年级以观察作文,实用作文为内容的写段为主的片断训练,学写生活作文;第四步:四年级以观察作文、记实作文为主的作文训练,学写实验作文;第五步:五年级以想象作文、记实作文为主的快速作文篇章训练,学写阅读作文;第六步:六年级以全面达标为主的综合训练,包括快速作文即兴作文的训练,学写说理作文。
(二)实验操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为确保实验内容的具体落实,要注意开发小学语文教材中作文训练资源;落实语文活动课和作文活动课,让学生体验生活处处有语文;挖掘当地教育资源,丰富学生作文素材;加强学生的联想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加强阅读和背诵,拓宽学生视野;改革作文评价方法,激发学生作文热情。
操作时必须做好“四个”有机结合:1、大小作文有机结合。
这里的“大作文”是指按课程计划规定的间周一次的作文。
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仅靠这几次作文是不行的,因此,我们提出要挖掘教材本身的作文训练因素,开发与“大作文”相配合的“辅助训练”的小练笔内容。
教师要根据各年级作文教学要求,把各单元教材提炼出训练点,编制成从低到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训练序列,在课堂教学中逐一加以训练。
训练可采用仿写、改写、续写、补写等方式进行,使读写得到最佳结合,也使大小作文融为一体,有机结合。
2、作文训练课和作文活动课有机结合。
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必须有具体的时间和空间作保证。
本轮实验,在过去间周2节作文课的基础上,间周增设一节作文活动课,彻底改革旧的作文课堂结构,构建新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建立作文活动课与作文训练课有机结合的双轨运行体制。
作文训练课主要完成试写初稿,评议例文,自行修改这几个阶段的训练任务。
作文活动课是主要完成准备酝酿阶段和鉴赏总结阶段的教学任务,是作文训练课的写前准备课,也是作文鉴赏总结课。
准备活动分学生自主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两类。
自主活动主要是学生自己选定并亲自参与的活动,是动眼、动脑、动手、动口、动笔的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年级或班级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去参观、访问、慰问、游览等活动。
作文活动课主要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作文训练课则是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操作时单周上作文活动课,双周上作文训练课,要把作文活动课列入课表。
每学期初,要制订出作文活动课的详细教学计划,并在教导处备案。
教导处每月要检查班级作文活动课纪实,定期组织汇报、交流。
3、主导与主体的结合。
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采用“教师布置题目学生写,教师批阅文章学生看,教师讲评作文学生听”的陈旧教学方法,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地位,很难以主人翁姿态参与学习,学生所关心的只是最后的分数。
“五段六步”作文训练实验,体现了学生自己观察选材,自己动手作文,自己评议修改,自己总结提高的自主学习教学思路。
因此教师的主导首先要保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全员主动参与学习,在学习中获得科学的方法,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独立自、积极主动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留心身边小事,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师的引导,要注意方向明确、方法科学、过程实在;教师的评价,要通过描述和展望式语言,激励学生热爱作文,使学生在教师的导向、导思、导练、导创的学习进程中不断发展。
4、作文实验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有机结合。
可以说作文课题的实验,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
因此,在本轮实验中,我们结合学校的实际,每周安排两节语文活动课。
力求通过作文活动课、语文活动课,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变成一个积极的、主动的求索过程。
六、实验的对象、方法和步骤1、对象:一至六年学生共72个实验班2、方法:自然实验法,实验班按实验目标内容和具体措施组织作文教学活动,评价时,采用实验班本身纵向比较,与同年组横向比较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3、实验的步骤:(1)准备阶段(2000年9月——2001年1月)实验准备阶段完成以下几项工作。
①制定和论证方案,由实验领导小组制定方案,聘请专家论证方案。
②实验对象摸底测验,进一步了解实验班学生的知识能力情况。
③培训实验教师。
(2)实施阶段(2001年2月——2005年8月)①在实验的实施阶段,实验班按实验的总体设想,把握低中高各年级的实验目标,落实实验的具体措施,全面深入进行“自主学习、循序作文”的研究。
②阶段测验:根据实验的总体设想和各年级的培养目标,每个学期进行一次综合性测验。
各年级的测验,实验班自身进行纵向比较,同年级横向比较,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对实验进行阶段总结。
(3)总结阶段(2005年9月——2006年1月)在前五年阶段总结的基础上,以实验目标为标准,在实验结束后进行全面总结,并请专家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