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研究_以广州市为例_孙彬

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研究_以广州市为例_孙彬

DOI:10.13583/ki.issn1004-3780.2015.03.013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研究——以广州市为例孙彬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新型城市化的发展,大量农民工进城成为“新市民”,随之而来的就是农民工随迁子女队伍的不断壮大。

作为农民工流入地的主要城市之一——广州,其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现状及问题和地方政府的应对策略皆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目前,随迁子女基数大、增长快,同时教育资源相对短缺,构成了广州地区随迁子女教育现状的两大主要特征,为此,必须在现有的工作基础上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落实随迁子女异地中考、高考政策等配套政策措施,并大力改善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条件。

关键词: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新型城市化;广州中图分类号:C9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80(2015)03-0086-06随着我国新型城市化战略的实施,农民进城务工成为普遍现象。

2012年10月,由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发布的《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称,中国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

[1]中国城市人口第一次超过了农村人口。

进城的农民工,面临着如何在城市生存、发展的问题。

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特指“80后”“90后”农民工,以“三高一低”为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越来越多地选择把子女带到城市,而不是把他们留在农村成为留守儿童。

教育既是随迁子女们首当其冲的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程度。

随着随迁子女队伍的不断壮大,因为教育资源不足和相关政策的滞后性,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日显突出,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研究意义20世纪90年代开始,农民工进城开始由原来分散的、单个的方式向拖家带口的方式转变。

进入21世纪,伴随着我国新型城市化的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开始走上历史舞台,随迁子女的数量也开始爆炸式地增长,随迁子女教育问题开始浮出水面。

随迁子女教育问题不仅是农民工个人和家庭的问题,也是关乎社会和谐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对我国新型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将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促进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我国文化中一直有重视家庭的传统,“安居”是“乐业”的前提。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而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讲,子女的教育问题是核心问题。

从城市融入的角度来看,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关乎农民工及其家庭能否在城市立足、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因此,随迁子女的教育情况影响着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情况。

(二)实现社会公平国家统计局2014年发布的最新监测结果显示,2013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6,894万人,比上年增长2.4%。

数量如此巨大的人群流动,不亚于一次移民(Migrant)运动。

以移民研究的视角来看,在基金项目: 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2014年度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编号:2014C07)成果。

作者简介: 孙彬,广州市团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青年工作、志愿服务。

移民群体涌入流入地的过程中,流入地社会成员如果不能以积极的态度和理性的方式来看待并接纳移民,如果没有及时有效地进行自我心理调适,那么本地居民就会形成对于移民群体的巨大心理排斥,甚至会导致两类群体之间的冲突与隔离。

[2]因为户籍制度等原因,进城务工人员无法获得同本地居民一样的社保、福利等社会保障,其中包括随迁子女的相关受教育权利与保障。

解决好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保障他们的教育权利,实现“有教无类”的教育目标,是维护社会公平、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之一。

(三)影响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未来在探讨中国近些年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奇迹的同时,很多人认为“人口红利”的存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2013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劳动人口在近年来第一次出现了绝对数值的下降,比上年减少345万人,这意味着当前我国的人口红利趋于消失。

[3]为此,我们必须未雨绸缪,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其中一个重要举措就是着力于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升级城市未来的群体素质。

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正是为新型城市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作好人力资源的储备。

今天的随迁子女,就是明天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能力、素质必须在父辈的基础上有明显的提升,才能担负起新型城市化发展的重任。

二、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广州是中国的南大门,国家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国务院定位的三大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国际大都市,同时,也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伴随经济发展的是人口的增长,广州市流动人口规模和比重较大,农民工随迁子女数量也很大,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很突出。

2013年,广州市义务教育人数统计显示,非广州市户籍在校生人数达到53万,占总体比例的43.16%,接近一半。

[4]这一数据是“移民广州”现象的一大反映和佐证,同时,也预示着广州必须重视并解决好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的问题。

经过调查分析,当前广州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随迁子女基数大、增长快2013年年底数据显示:广州实际居住的流动人口有837万人左右。

这个数量,已经超过广州常住人口的数量。

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广州常住人口为832万人。

[5]2013学年统计,非广州市户籍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学生有53.04万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122.89万人)的43.16%,非广州市户籍学生和户籍学生比例接近3∶4。

相关统计数据还显示,从2007年的43.8万,到2013年的53.04万,义务教育阶段非广州市户籍学生增加约9.2万,6年间年均基本上增加近1.5万人,而且基本保持了持续的增长(见图1)。

年份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人数43.8万46.31万统计数据缺51.0953.58万55.59万53.04万图1 2007~2013年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非广州市户籍学生增长曲线60万50万40万30万20万10万(二)教育资源短缺通过2012年北京、天津、上海和广州四大国家中心城市基础教育的相关数据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广州市基础教育资源是比较短缺的。

表12012年北京、天津、上海和广州基础教育的相关数据对比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小学学校数(所)1081843761941在校生数(人)718655532282760377822594专任教师数(人)46783377694806644632学校平均规模(人)664.81631.41999.181874.17生师比15.36114.09315.819418.431初中学校数(所)341317缺354在校生数(人)305510256541432686373481专任教师数(人)19968260553520026675学校平均规模(人)895.92809.28缺1055生师比15.39.846112.2914.001高中学校数(所)289202760124在校生数(人)193505181235157709169536专任教师数(人)37411154401660013407学校平均规模(人)669.57897.2776.8361367.2生师比5.172411.7389.5012.645注:北京数据来源于《2013北京统计年鉴》;上海数据来源于《2013上海统计年鉴》;天津数据来源于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官网统计数据;广州数据来源于《2012年广州市教育统计手册》。

1.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占总人口比例最高从图2可以看出,在四大城市中,广州市小学在校生人数排名第一,初中在校生人数排名第二,而总人口数却位列末席。

这个数据反映出,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占总人口比例最高。

分析其原因,显然同人口的年龄分布以及来源构成有关。

作为四大城市中唯一的非直辖市,广州市对外来人口准入的政策门槛比较低,外来务工人员的比例也较高。

劳动力人口比例就更大,随之而来的就是这部分人口子女当中入学适龄儿童数量的增长。

所以说,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占总人口比图2 2012年北京、上海、天津和广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以及总人口比较例最高,是典型的移民城市的表现。

2.广州市义务教育资源紧张从教育资源紧张程度的两个参考数据:学校规模和师生比(学校规模为每个学校平均人数,生师比为学校学生同老师人数的比值,数值越大表明教育资源紧张程度越高)来看,广州都处于高位,再结合前文提到的“随迁子女基数大、增长快”的现象,我们可以断定,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非常紧张。

(见图3、4)而占据其中半数的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状况,更是可见一斑。

3.非义务教育阶段,广州市学生数量锐减义务教育阶段,广州市在校人数遥遥领先,而到了高中阶段,广州市在校学生数量却出现了锐减,同其它三大城市基本持平。

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广州市的非户籍生源比例过大。

因为在义务教育之后的阶段,随迁子女无法享受到国家免费政策,造成部分生源回流至户籍地接受高中教育或职业教育。

这种现状提示我们,对于随迁子女异地中考、乃至异地高考的探索工作必须加大力度,为随迁子女在完成义务教育之后继续升学提供便利条件。

因为这种不正常的“回流”现象对于随迁子女的成长和流入地城市的发展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三)随迁子女区域分布差异较大2013年统计数据显示,广州市随迁子女的分布区域差异比较大,白云、花都、番禺、天河等四个区非广州户籍学生较多,共占全市非广州户籍学生总数的64.74%。

其中,排名第一的白云区非广州户籍学生有9.84万人,占全市非广州户籍学生总数近五分之一,达到18.54%。

综合实际情况分析,这种分布基本同广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分布的情况相吻合:排名前三的白云区、花都区和番禺区都是劳动密集型工厂比较集中的地区,天河区则是高科技产业发达的新区。

另有一项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天河区、白云区、花都区小学阶段非户籍学生分别已占当地小学总学生人数的61.03%、68.84%、61.92%。

这种区域性差异大的分布状况,提醒政府在分配教育资源的时候,要适当地、有针对性地向相关地区倾斜,不能搞“一刀切”。

(四)部分实现“两为主”目标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首次提出了“两为主”政策(即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和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为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提供了政策方向。

从目前广州市的现状来看,已经部分地实现了“两为主”的目标:随迁子女的教育已经实现了“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但是还未完全实现“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

图32012年北京、天津、广州学校平均规模比较图42012年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学校生师比比较因为:2012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广州市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总量均为800多万,基本持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