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热力学定律经典测试题附答案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热力学定律经典测试题附答案
D.物体放出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不变
16.关于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可以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为功
B.理想气体的等压膨胀过程一定放热
C.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D.压缩气体做功,该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17.如图,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a经过ab过程到达状态b或者经过ac过程到达状态c.设气体在状态b和状态c的温度分别为Tb和Tc,在过程ab和ac中吸收的热量分别为Qab和Qac.则.
A.B中气体温度不变
B.B中气体温度降低
C.A中气体克服外力做功,外界对B气体做功
D.A中气体内能增加,B中气体内能减少
12.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 开始,经历 、 、 三个过程,其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过程气体吸收的热量大于内能的增加
B. 过程气体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对外做功
C. 过程外界对气体做的功大于放出的热量
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历ab、bc、ca三个过程回到原状态,其V-T图像如图所示,其中图线ab的反向延长线过坐标原点O,图线bc平行于T轴,图线ca平行于V轴,则( )
A.ab过程中气体压强不变,气体从外界吸热B.bc过程中气体体积不变,气体不吸热也不放热
C.ca过程中气体温度不变,气体从外界吸热D.整个变化过程中气体的内能先减少后增加
A. , , B. , ,
C. , , D. , ,
21.如图所示的p-V图像中A→B→C→A表示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状态变化过程。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状态C和状态A时,气体的内能一定相等
B.从状态C变化到状态A的过程中,气体一定放热
C.从状态B变化到状态C的过程中,气体一定吸热
D.从状态B变化到状态C的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
8.C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对悬浮微粒的撞击形成的,是悬浮微粒的运动,则A选项错误;无论是自然界还是实验室的温度只能无限靠近-273.15°C但却不能达到这个温度,B选项错误;据PV/T=K可知,一定质量的气体被压缩时,如果温度也降低,有可能使压强减小,C选项正确;热传递是指在不发生任何变化的情况下热量由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或者是高温部分传递给低温部分,也就是说热传递能否发生只和温度相关和内能的大小没有关系,所以D选项错误。
4.如图所示导热性良好的汽缸内密封的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下列关于气体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内能可能减少
B.气体会向外界放热
C.气体吸收的热量大于对外界所做的功
D.气体平均动能将减小
5.下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是( )
A.将两瓶不同液体混合,然后它们又自发地各自分开
B.利用其他手段,使低温物体温度更低,高温物体的温度更高
B.由B→C,气体的分子数密度增大,内能减小,吸收热量
C.由C→A,气体的内能减小,放出热量,外界对气体做功
D.经过一个循环过程后,气体内能可能减少,也可能增加
19.2018年3月2日上映的《厉害了我的国》的票房和评分都极高。影片中展示了我们中国作为现代化强国的方方面面的发展与进步。如图是影片中几个场景的截图,则下列说法正的是
D项:从状态b到a为等容变化,温度升高,内能增大,由公式 可知,体积增大,气体对外界做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从外界吸热,故D错误。
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气体等压膨胀,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知T升高;
A.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则内能增大,故A错误;
B.体积增大,则气体对外界做功,又内能增加,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知气体一定吸热,故B错误;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
B.在实验室中可以得到-273.15℃的低温
C.一定质量的气体被压缩时,气体压强不一定增大
D.热量一定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小的物体
9.关于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温度可以降到0 K
B.物体从单一热源吸收的热量可全部用于做功
A.Tb>Tc,Qab>QacB.Tb>Tc,Qab<Qac
C.Tb=Tc,Qab>QacD.Tb=Tc,Qab<Qac
18.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初始状态A开始,状态变化按图中的箭头所示方向进行,最后又回到初始状态A,对于这个循环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由A→B,气体的分子平均动能增大,放出热量
2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压缩气体也需要用力,这表明气体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B.若分子势能增大,则分子间距离减小
C.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都减小
D.自然界中热现象的自发过程不一定沿分子热运动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
23.蛟龙号深潜器在执行某次实验任务时,外部携带一装有氧气的气缸,气缸导热良好,活塞与缸壁间无摩擦且与海水相通。已知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则深潜器下潜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吸收了热量的物体,其内能一定增加
D.压缩气体气体的温度一定升高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的热运动就是布朗运动
B.气体的温度越高,每个气体分子的动能越大
C.物体的速度越大,内部分子的热运动越激烈
D.热力学温标的最低温度为0K,它没有负值,它的单位是物理学的基本单位之一
11.如图所示,A、B为两相同的绝热气缸,用绝热活塞封闭了压强、体积、温度、质量均相同的同种气体,活塞和杠杆质量不计,活塞和杠杆接触,忽略一切摩擦.O为固定轴,且MO=NO,将A中气体温度升高(变化不大)到杠杆MN重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4.研究表明,新冠病毒耐寒不耐热,温度在超过56℃时,30分钟就可以灭活。如图所示,含有新冠病毒的气体被轻质绝热活塞封闭在绝热气缸下部a内,气缸顶端有一绝热阀门K,气缸底部接有电热丝E,气缸的总高度h=90cm。a缸内被封闭气体初始温度 ℃,活塞与底部的距离 cm,活塞和气缸间的摩擦不计。若阀门K始终打开,电热丝通电一段时间,稳定后活塞与底部的距离 cm,关于上述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ca过程中气体温度不变,内能不变,体积变小,外界对气体做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放热,故C错误;
D.整个变化过程温度先升高,后降低,最后不变,所以气体的内能先增加,后减小,最后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3.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项:从状态d到c,气体温度不变,压强减小,由公式 可知,体积增大,气体对外做功,故A正确;
A.甲图中火箭点火后加速上升阶段,舱内的物体处于失重状态
B.乙图中的光伏电池能把太阳光的光能转化为内能
C.丙图中静止站立在电缆上的工作人员受到的合力垂直于倾斜的电线
D.丁图中某根钢索对桥面的拉力和桥面对该钢索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0.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分子力不计),体积由V膨胀到V′.如果通过压强不变的过程实现,对外做功大小为W1,传递热量的值为Q1,内能变化为△U1;如果通过温度不变的过程来实现,对外做功大小为W2,传递热量的值为Q2,内能变化为△U2.则( )
A.第二类永动机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故A错误.
B.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加;故B错误.
C.保持气体的质量和体积不变,当温度升高时,压强增大,每秒撞击单位面积器壁的气体分子数增多;故C正确.
D.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但从能时转化或转移的观点来看这两种改变方式是有区别的;故D错误.
C.由前面分析知气体吸热,即Q>0,气体对外界做功即W<0,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U=Q+W>0
得Q>W,故C正确;
D.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升高,气体平均动能将增大,故D错误。
故选C。
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扩散现象有方向性,因此不能自发地各自分开,故A错误;
B.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自发地传递给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的变化,但通过一些手段是可以实现的,故B正确;
C.打开一高压密闭容器,其内气体自发溢出后又自发溢进去,恢复原状
D.某种物质从高温热源吸收20kJ的热量,全部转化为机械能,而没有产生其他任何影响
6.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某一过程中,气体对外界做功1.6×104J,从外界吸收热量3.8×104J,则该理想气体的( )
A.温度降低,密度减小
B.温度降低,密度增大
A.每个氧气分子的动能均减小
B.氧气放出的热量等于其内能的减少量
C.氧气分子单位时间撞击缸壁单位面积的次数增加
D.氧气分子每次对缸壁的平均撞击力增大
24.关于物体内能的变化,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大
B.物体对外做功,内能一定减少
C.物体吸收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内能可能不变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热力学定律经典测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把水和酒精混合后,用蒸发的方式又可以分开,然后液化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说明()
A.扩散现象没有方向
B.将水和酒精分开时,引起了其他变化,故扩散具有方向性
C.将水和酒精分开时,并没有引起化学变化,故扩散现象没有方向性
D.用本题的实验,无法说明扩散现象是否具有方向性
故选B。
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其V-T图像如图所示,其中图线ab的反向延长线过坐标原点O,所以ab过程中气体压强不变。体积变大,气体对外做功,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从外界吸热,故A正确;
B.bc过程中气体体积不变,温度降低,体积不变,气体不对外界做功,外界也不对气体做功,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放热,故B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