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学案 实验2 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

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学案 实验2 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

实验2 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
1.实验原理 脲或称尿素,是 降解产物,有一些细菌含脲酶,通过降解尿素作为其生长的氮源。

在尿素固体培养基中加入 指示剂,如有含脲酶的细菌存在,这些细菌会向外分泌脲酶,使培养基中的尿素分解产生氨,导致培养基pH 升高,颜色变 。

可用______________固体培养基作为对照。

2.实验步骤
3.实验结果
4.讨论分析
·题组训练
1.下列培养基中,能分离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是( )
A .葡萄糖、NaCl 、K 2HPO 4、酚红、琼脂糖、水
B .蛋白胨、酵母提取液、NaCl 、K 2HPO 4、酚红、琼脂糖、水
C .葡萄糖、NaCl 、K 2HPO 4、酚红、琼脂糖、水、尿素
D .蛋白胨、酵母提取液、NaCl 、K 2HPO 4、水、尿素
2.幽门螺杆菌(Hp )感染是急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

在患者体内采集样本并制成菌液后,进行分离培养。

实验基本步骤如下:
(NH 2)2C=O+H 2O 脲酶 2NH 3+CO 2
请回答:
(1)在配制培养基时,要加入尿素和酚红指示剂,这是因为Hp含有,它能以尿素作为氮源;若有Hp,则菌落周围会出现色环带。

(2)下列对尿素溶液进行灭菌的最适方法是灭菌。

A.高压蒸汽 B.紫外灯照射 C.70%酒精浸泡 D.过滤
(3)步骤X表示。

在无菌条件下操作时,先将菌液稀释,然后将菌液到培养基平面上。

菌液稀释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菌落。

(4)在培养时,需将培养皿倒置并放在中。

若不倒置培养,将导致。

(5)临床上用14C呼气试验检测人体是否感染Hp,其基本原理是Hp能将14C标记的_________分解为NH3和14CO2。

现从土壤中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细菌,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3.
(1)欲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将土壤用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同一浓度的土壤稀释液应至少涂布个平板,通常以每个培养皿中有个以内的单菌落的那一组稀释倍数为最合适。

(2)接种后的培养皿于37 ℃的恒温箱中培养。

若培养基中存在含脲酶的细菌,其菌落周围会出现,这是由于尿素被分解产生氨,遇培养基中的产生的颜色变化,从而证明这一菌株能以尿素为氮源。

(3)分离能利用尿素的细菌时所用的培养基成分上最主要的特点是。

(4)下列操作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的是(多选)()
A.称取葡萄糖、琼脂糖等培养基成分 B.倒平板 C.涂布平板 D.微生物的培养
(5)与LB全营养培养基上的菌落数相比,尿素培养基上只有少数菌落的原因
是。

4.各种微生物对氧的需求是不同的,研究组开展了氧对微生物的影响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含有LB固体培养基(刚配好,尚未凝固)的锥形瓶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若在121 ℃条件下灭
菌,则灭菌时间一般为________min,灭菌时间从_________________开始。

灭完菌后将锥形瓶取出,待
温度下降到60 ℃(不烫手的温度)时,用______________擦拭桌面和双手,在超净工作台的___________ 旁将锥形瓶中的LB培养基分装到一系列试管中,并做标记。

(2)当试管温度下降到40 ℃(培养基还是液态)时,用灭菌过的移液器吸取0.1 mL的各类微生物悬液加
到相应试管中并封口,双手快速搓动试管,使菌种_______ ___于培养基内后迅速将封口的试管放置
在______ __条件下使培养基凝固。

(3)将上述试管放置于常温条件下培养
48小时后观察实验结果,下图中表示果酒
制作菌种的图是________。

实验2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
1.蛋白质酚红红 LB全营养 2.99 玻璃刮刀 3.较多少量红
·题组训练
1.C
2.(1)脲酶红(2)D (3)接种涂布单(4)恒温培养箱无法形成单菌落(5)尿素3.(1)无菌水320(2)倒置红色环带酚红指示剂(3)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4)BC(5)土壤中能利用尿素的细菌在土壤菌群中只占极少数量
4.(1) 15 达到规定压力酒精棉酒精灯火焰 (2)均匀分布低温 (3) B。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