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填空题附答案

高考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填空题附答案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复习提纲(一)、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1640~1688年) 1、原因: 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2、完成:1688年“ 关荣革命 ”,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二)、确立:1689年的《 权利法案 》 1、内容: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2、意义:该宪法使封建时代的君权神授遭到否定,君主权力由 法律赋予,受到法律严格制约, 议会 的权力得以保障, 标志着英国的 君主立宪 制确立起来。

(三)、内容:1、国王:国王作为国家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处于 “ 统而不治 ”地位;同时,也是英联邦首脑,起着维系英联 邦的纽带作用;2、议会:国家权力中心,国家的最高 权力 机关。

议会掌握 制定法律 的权力、 监督政府 和决定重大的经济政策 的权力。

产生:国王任命在议会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 职能:掌握国家的 行政 大权和 军事 权 3、首相:(英国第一位首相是 沃尔波尔 ) 4、内阁:内阁首脑是首相。

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 内阁及首相对 议会 负责,体现 一致性 原则。

(四)、特点:①议会权力至上,是国家权力中心;②国王是国家 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五)、作用及影响:1、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有利于避免暴力冲突,稳定社会秩序;(各派可通过议会竞争 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如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 得更多席位。

)3、使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 4、为其他国家树立了一种政体模式。

一、美国1787年宪法 (一)、建立原因和条件:1、前提条件: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2、主要原因:独立之初的美国的邦联制使形势很严峻(中央权力 较弱,各州的权力很大,有权征兵、征税和发行货币,财政政策 更是各行其是。

邦联制使美国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受阻。

)3、理论来源: 受启蒙思想家 孟德斯鸠 的“三权分立”学说的影响(二)、制定:1787年在 费城 召开 制宪 制定了1787年宪法。

(三)、内容:1、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实行 联邦 制A.联邦政府拥有 政治 、 经济 、 军事 、 外交 大权,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B.地方有一定的自治权,避免过度集权,有利于发挥地方积极性,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国家权力的分配(1)、立法权—— 最高法院 行使 ①国会实行两院制参议员 : 每州2名,任期 六 年,每两年改选1/3众议员 : 按各州人口比例由选民直接选出 ②国会通过的法案,须经 国会 批准后才生效③国会除有立法大权外,还拥有 否决 权和通过 权, (2)、行政权—— 总统 行使 ①总统由选民 间接 产生,任期 四 年 ②总统是 国家元首 、 政府首脑 和 军队总司令 ③总统可任命政府官员和大法官,但须经 国会 同意 ④总统可对国会通过的法律行 否决 权 (3)、司法权—— 最高法院 行使 ①最高法院法官由 总统 任命,但须经 国会 批准②最高法院拥有 司法权 权,并有权 司法解释 (四)、原则:1787年宪法体现了 分权与制衡 原则(五)、评价: 1、积极意义:①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 资产阶级宪法 ,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并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起到示范作用;②加强了国家的权力,又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③地方自治权与中央政权形成和谐统一的关系,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维护了独立战争的重大成就,使政府建立在民主原则的基础上,带来美国长期稳定。

2、局限性:①没有真正解决人权问题,承认 奴隶制合法 的存在,留有种族歧视的烙印;②妇女地位低下,印第安人、黑人无选举权。

(六)、实践:1789年, 华盛顿 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他两届任满后,坚持不再参选,开启了美国总统任期一般不超过 二 届的先例。

二、两党制的形成与发展1、美国“两党”主要指: 共和党 (象征物: );民主党 (象征物: )他们的性质都是: 资产阶级政党 2、两党对峙格局最终形成的时期是: 19世纪50年代中期 3、美国总统共和制的一大特色是: 两党交替执政(一)法国的资产阶级共和制 1、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了解)1789年,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1792---1804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804—1814年, 法兰西第一帝国 ; 1815—1830年,波旁王朝复辟;1830---1848年,七月王朝;1848—1852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52—1871年,法兰西第二帝国;1871年以后,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

结论:法兰西历史的发展进程,就是 资产阶级 与 封建贵族 斗争,最终确立 共和 体制的过程,揭示了人类每一步的前进 都冲满着矛盾和斗争。

2、法国共和政体(1)、确立:1875年 广大人民拥护下 通过了《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标志着法国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2)、内容: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 议会 ,它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众议院议员由成年男子 直接选出 ,任期四年;参议院议员由 间接选举 产生,任期九年,每三年改选其中的三分之一。

参议院有权否决 众议院的决议案 。

宪法规定国家的行政权由 总统 掌握,总统由 参议员和众议院联席会议 选出,任期 七 年,可连选连任。

总统是 国家元首 和军队最高统帅 ,有权任命 部长 、 缔结条约 和实行 特赦 ;经参议院同意有权 任命内阁 。

(3)、作用: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和巩固,为法国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1、前提:德国统一大业的完成①原因:19世纪中期,德意志 四分五裂 状态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概括:普鲁士首相 俾斯麦 通过三次王朝战争,于 19世纪60年代 年完成统一,建立了 德意志帝国 。

2、确立:1871年颁布《 德意志帝国宪法 》,标志着德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了。

3、内容:① 皇帝 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等。

②宰相主持内阁工作,由 皇帝 任命而不是议会选举产生,任期由 皇帝 决定并对其负责。

③议会是 立法 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

联邦议会由各邦的代表组成。

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作用 很小 ,它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 皇帝 和 联邦会议 的批准才能生效 4、影响:①积极意义:国家统一和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推动德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很快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②消极影响(特点):德国的代议制 存在缺陷 ,保留了大量的 封建残余 ,使德国逐渐走上军事侵略道路。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课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第一次鸦片战争(时间: 1840 年— 1842 年)(一)背景1、清朝在清朝后期开始衰落,鸦片战争前社会问题严重。

2、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强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战争的根本原因)3、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4、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对华走私鸦片。

面对鸦片危害,道光皇帝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

5、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借口):虎门销烟(二)经过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侵占了台湾岛,台湾人民英勇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

(三)结果1、1842年,中英两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其中规定:割给英国;赔款 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5处为通商口岸;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进出口货物关税。

《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英国从中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

2、美国和法国分别强迫清政府签订《望夏条约》和《黄埔条约》(四)影响1、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加深了2、中国进入民主革命时期,肩负起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双重任务。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 1856 年— 1858 年)(一)原因1、根本原因:英国和法国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直接原因:英国和法国“”讹诈未能如愿(二)结果2、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分别签订《北京条约》,规定: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给英国;对英法的赔偿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第2课太平天国运动(一)原因: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激化了社会矛盾。

(二)准备:1、组织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在广西传教二、经过1、初期: 1851 年的广西桂平金田村,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太平军攻克永安标志着太平天国政权的初步建立;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国都,同清朝对峙,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政权。

2.全盛:西征挺进湖南同汉族地主武装交战,。

东征(领导者——秦日纲)过程中摧毁了清政府建立的江南和江北大营,标志着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

三、治国方案(一)前期:《天朝田亩制度》。

1、内容:是以户为单位,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原则“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2、目标: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3、意义:《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基础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4、未能真正实施的原因:客观:没有安定的环境;主观:它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二)后期:1859年洪仁王干提出了《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第一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四、失败1.1856年,天京叛乱标志着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石达开出走。

2.1858年陈玉成、李秀成合力打垮了清军的江北大营,还取得了三河镇大捷。

3. 1864 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4.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根本原因农民阶级局限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