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和社保分析
24
职工基数1
职工工资收入高于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 工资 300% 的,以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 资的300%为社保缴费基数
基数解析
单位基数解析
参保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的基数可以为职工工资总额, 也可以为本单位职工个人缴费 工资总额基数之和,但在全省 区市范围内应统一为一种核定 办法
纳税人本人或配偶使用商业银行或住房
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其配偶购 买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 尝贷期间按每年000元标准定额扣除。
教育
1
医疗
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
一个纳税年度内,在社会医疗保 险管理信息记录的由个人负担超 过 15000 元的医药费用支出,为 大病医疗支出,可以按照每年 60000元的标准据实扣除。
容易发现异常,特别是金税三期以 后,经过大数据比对,系统更是分 分钟预警,就看税局是不是来查。
C
虚增员工人数,虚增薪资成本,从而少
交企业所得税,替员工避个税,一旦被 查处,补缴税款、罚款不用说,更严重 者,将触犯刑法,面临坐牢的风险!
16
新个税法对企业人工支出的影响分析
税法
近期,广东省鹤山市地税局稽查局对当 地某制造企业进行个税稽查时发现该企 业在2014年~2016年期间,通过非法冒 用他人的个人身份信息的方式,虚列10
多方信息共享
税务部门将与多部门 实现信息共享,核对 信息的真实准确性, 最大限度地减少纳税 人提供证明材料, “ 让信息多跑网络, 让纳税人少跑马路”
子女专项附加扣除
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学前教育和
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 个 子 女 每 年 12000 元 ( 每 月 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
现状3
规模较大或经营状况较好的 单位长期申报税额为0元。 个税申报的人员数跟缴纳社 保的人员数差距较大。
元或者临近3500元。
个税申报系统申报的工资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金跟企业所得税年报中申报 的工资薪金差距较大。
21
1 3
风险1
以前,中国社保采取的是申报
制,由企业自行申报员工收入,
确定社保缴费基数,大部分企 业为了节省支出,缴费基数一 般定的比较低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应当 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 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
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
养老保险统筹基金。 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 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 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
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
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 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 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 本养老保险费。
账户。
国务院1999年出台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 17.30% 17.20% 18.00% 16.60% 2.48 16.20% 条例》规定执行的。 2.41 15.50% 16.00% 2.29 14.90% 2.22 根据该规定,社会保险费的征收机构,由省 14.30% 2.12 2.02 14.00% (自治区、直辖市)一级政府规定, 1.94 可以由税务机关征收,也可以由社保机构征 12.00% 收。 10.00% 国务院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 8.00% 案》,其中第46条明确了2019年1月1日开 6.00% 始,社保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 改革之前,社会保险费交给当地的人社局或 4.00% 地税局。 2.00% 改革之后,社保由国地税合并后的税务局来 0.00% 统一征收和管理
2
住房
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
纳税人本人及配偶在纳税人的主 要工作城市没有住房,在主要工 作城市租赁住房发生的租金支出, 可以按省会城市每年 14400 元, 户籍人口超过 100 万的城市每年 12000元,不超过100万的城市每 年9600元
3
养老
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
你人赡养60岁(含)以上父母 及其他法定赡养人的赡养支出, 独生子女按每年 24000 元扣除; 非独生子女分摊 24000 元且每 一纳税人分摊不超过 12000 元。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综合所得 3%-45%
税率
经营所得 5%-35%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财产租赁、财产转让所 得; 偶然所得;
除以上 20%
低税率
低税率
3%、10%、20% 三档低税率级距 的扩大,使中等 及以下收入人群 的税负降低明显
1企业年金
个人负担的 五险一金
2税收商业健康 险 3税收递延型养 老保险 4捐赠支出 5公务用车、电 话补贴
2 4
22
风险2
因为社保由人力资源部门监管,
税务局只负责代收,管理比较
宽松,所以大部分企业为了节 省开支并不按照实际收入缴纳。
税务征收社保带来的变化
1.税务机关征收效率更高。 2. 纳税人靠虚增职工人数偷逃 税成本大。
风险3
现在由税务局统一征收,员工 的收入无所遁形,企业再想按 照低标准缴纳社保变的不可能, 只能按照实际收入缴纳社保, 否则就将面临处罚
3.税费同步征管稽查政策统一
4.缴费基数,税费比对。 5.缴纳社保费和所得税挂钩 6. 人数多交费少,工资高按最 低标准交社保的情况将被预警
01
个税工资与企税扣除工 资、社保缴费基数、年金 缴费基数、住房公积金缴 费基数不匹配。
养老、医疗缴费基数差 异预警
02
03
工商、社保、公积金、公安、 统计等部门提供的营业收入、 股权登记、社保缴费、公积金 缴费、户籍登记等信息不匹配
2017年企业社保缴费基数情况
19% 11%
24%
按全部工资 按最低下限 按企业自行分档
15.00%
10.00% 5.00% 0.00%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3%
23%
按部分工资 其他
19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及潜在风险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及潜在风险
3 3 20.00% 20.00% 17.30% 17.20% 18.00% 16.60% 16.20% 2.48 2.41 2.5 2.5 15.50% 16.00% 14.90% 2.22 2.29 14.30% 2.12 13.70% 13.70% 13.10% 1.94 2.02 14.00% 13.10% 12.50% 2 1.85 12% 12.50% 2 11.60% 1.85 1.76 12% 1.67 11.60% 1.76 12.00% 1.59 1.67 1.53 1.59 1.53 1.5 10.00% 1.5 8.00% 1 1 0.5 0.5 0 0 2017 60岁以上人口数量(亿) 2008 60岁以上人口比重( 2009 2010 %) 2011 4.00% 2.00% 0.00% 6.00%
综合所得应纳税额=
(收入额-60000元-
专项扣除 -
专项附加扣除-
其他扣除)
*税率-速算扣除数
七级超额累进税率
工资薪金所得全额 劳务报酬*80% 特许权使用费*80% 稿酬所得*80%*70%
1.子女教育 2继续教育 3大病医疗 4住房贷款利息 或住房租金 5赡养老人
申报就能扣除
纳税人只要结合自己 的实际情况申报就能 享受扣除。申报时尽 量减少资料报送,简 化办税流程,相 关资 料尽量不用报送 到税 务机关。 个人还可以将专项附加 扣除信息提供给单位 , 每个月发放工资,代扣 个税时,单位就可以根 据实际情况进行扣除, 这样大家预缴环节就可 以享受到政策红利了。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60岁以上人口比重(%)
60岁以上人口数量(亿)
我国社保的现状
现状1
企业员工人数(发工资的人 数)≠企业员工参保人数 企业员工实际工资收入≠企 业员工参保基数
现状2
公司工资表中始终申报老板 一个人或者长期只给1、2个 员工申报个税。 大部分员工的工资都是3500
4
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
纳税人接受学历继续教育 的支出,学历教育期间按
每年 4800 元(每月 400 元)
定额扣除。
10
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外取得的 所得,可以从其应纳税额中 抵免 已在境外缴纳的个人 所得税税额 但抵免额不得超过该纳税人 境外所得依照本法规定计算 的应纳税额
抵税
税收优惠
残疾、孤老人员和 烈属的所得; 因自然灾害遭受重 大损失的
税 务0 培训
主办方
主讲人:XXX
时间:2018-11-20
1
公司名
01 02 03
个税篇 社保篇 税务筹划篇
2
公司名
个人所得税
3
境内有住所
01 境内有 无住所
02
居民
境内无住所,一个纳税年度,183天
非居民
工资、薪金所得;
按月按次; 分项预交; 按年汇总计算; 多退少补;
劳务报酬所得;
稿酬所得;
减征
免税
独生子女补贴; 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未纳 入基本工资的补贴、津贴 差额和家属成员的副食品 补贴 托儿补助费; 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
按年计征
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
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 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其中,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 收入减除20%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 入额减按70%计算
01 02 03 04
12
代扣代缴、自行申报
扣缴义务人在支付所得时,按月或次预扣 预缴;年度终了,在预扣预缴税款的基础 上,个人按年汇总全年收入和扣除后计算 税款,办理自行申报
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对纳税人按年计税后的年度应纳税款,与 日常已缴税款进行清算,确定应补退税款, 由纳税人依法补缴或申请退还多缴的税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