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母爱的名人故事
母爱像大海那样深,像山峰那样高;母爱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
快一起来看看关于母爱的名人故事吧!
关于母爱的名人故事【1】“我满怀敬意和爱意地感谢一直给我以仁慈和爱的母亲。
在我年轻的时候,人们说我是个好儿子。
有这样一位堪称模范的忠实的母亲,怎么会不成为一个好儿子!”在一份日期注明为1860年的遗嘱中,弗朗茨·李斯特这样写道。
弗朗茨·李斯特生于1811年10月22日。
五岁时,他就显出了音乐方面的非凡天赋,经常看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
其父亚当·李斯特也是个不错的音乐家,他决定孤注一掷,放弃了自己的职业,带着儿子去了维也纳,找一个配得上其才华的老师。
母亲安娜拿出了自己的嫁奁,为这次冒险提供了经济资助。
九岁时,弗朗茨举行了他的第一场音乐会。
两年后,他成为奥地利首都的宠儿。
再过两年,他征服了巴黎。
他父亲领着他跑遍了欧洲,举行了一场又一场音乐会。
不料,在弗朗茨16岁时,父亲忽然死在他的怀中。
安娜急忙赶到巴黎,为的是给少年弗朗茨一个家。
从此以后,母子间的共同生活才真正开始。
但儿子继续投身于音乐会和巡回演出。
母亲终日在家默默等待,等儿子在数日、数月、数年之后归来。
从弗朗茨和玛丽相爱,直到他们的爱情消退,她一直都在那里。
她照看他们的三个孩子,布兰迪娜、科斯玛和达尼埃尔,保护他们免遭可怕的母亲的伤害。
安娜将一腔未曾用完的母爱重又倾注到她的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孙辈身上,鼓励这两女一男崇拜他们的父亲,鼓励他们与他大量通信,收集这位远方伟人的信件、胸像和肖像。
她就这样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关于母爱的名人故事【2】商人薛子罗有妻妾三人,大娘生一子,名小义,年方一岁.子罗携同老仆薛保往镇江经商,投宿客栈后薛保下乡办货,回来但见客栈遭贼匪焚毁,便以为主人已死,遂返家报丧.二娘与兄长刘球及奸夫孙坤乘机夺取薛家财产,引诱大娘改嫁刘球,然后哄她变卖产业,再迫三娘与薛保迁出,三娘唯有偕同小义在城外租茅寮栖身.三口子以织布及耕种维持生计.转瞬十年,三娘送小义入学,但小义生性顽皮,无心向学,三娘屡教不善.薛保见状,遂把他身世告知,小义听后自省,并向三娘认错.小义心恨生母弃子改嫁,决定寻找大娘.其时大娘家财已被刘球散尽,被迫斩柴度日;二娘亦因孙坤在押以致生活无.当小义寻至大娘家,碰巧遇上刘球返家,刘竟把他囚禁起来,欲卖予周员外作义子.幸好大娘及时返家,放走小义.怎料大娘为此跟刘球争持起来,大娘更在纠缠间被杀.刘球穷追小义,途中碰上子罗,他喝止刘球,并嘱兵将之收押.原来子罗当年并未遇害,被统领救活,更擢为副官.子罗得悉家中巨变后,因感三娘节义,为她立'节义流芳'的牌坊。
关于母爱的名人故事【3】德国大作家歌德所拥有的敏感和想象力,得归功于她的母亲——温柔而快乐的卡特琳娜·伊丽莎白。
作为长子兼独子(他的兄弟都夭折了),他深得这位年轻妇人的宠爱。
由于自小身体虚弱,他需要悉心的照料,这就避开了父亲的严厉管教。
母子两人分享着难以言说的温情时刻。
竖起耳朵倾听母亲讲述骑士故事时的狂喜,手牵手体验戏剧的激动,自然无邪的快乐……这就是他的甜蜜的童年时光。
当他的青春期来临时,另一种形式的同谋关系又将母子连为一体。
19岁时,这个年轻小伙子生了病。
他不得不中断法律学业,回到故乡疗养身体。
与过去蜷缩在母亲的裙下,和她一起虚构着那些稀奇古怪的故事一样,在其处于这一有着重大问题并发生着种种变化的年龄段,他也呆在了母亲的身边。
当时,卡特琳娜·伊丽莎白引导他的人生路程,走向虔诚派修会(虔诚派修会17世纪末植根于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
虔诚主义作为对路德宗教义的反动,鼓吹受苦在皈依过程中的必要性。
处于康复中的歌德,在母亲的陪伴下,在这个甜美的神秘主义的圈子内作了一次小小的浏览。
身体康复了,他不能再滞留家中。
他离开时,自身已发生了转变。
可以确定的是,个体高于群体,情感高于理性,个人经验高于被灌输的真理,自我实现成就于苦难之中--他后来的浪漫主义的全部资源即在于此。
母亲的形象很快出现在了那部几乎给他带来世界性声誉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中。
在这部小说里,主人公深受那不可能成功的爱情的折磨,在自杀中找到了自我了结——自我救赎之道。
母亲对儿子的作品非常满意。
从儿子发出第一声啼哭的那一刻起,她就从未怀疑他将是个天才。
几十年后,在母爱故事第二部,亦即哥德去世那年所完成的最后
的作品里,卡特琳娜·伊丽莎白的形象再次闪现。
当听到梅非斯特吐出“母亲”这个词时,浮士德情绪激动道:“这到底是个什么字眼?听了叫我心惊!”
关于母爱的名人故事【4】师徒二人云游到一个偏僻的小镇,投宿在一户李姓人家。
半夜,被一阵骚乱惊醒。
师徒俩起身一看,只见当院停着一具水淋淋的女尸,男人正准备棺木,而他的女人正背着一个婴儿,趴在那具女尸上哭得死去活来。
师父忙问:“施主,请问是谁过世了?”
男人回答说:“死的是我妹妹,村里流行一种缩骨病,得病的人全身的骨节都会缩小变形,痛不欲生,最后缩成一个小球死掉。
我妹妹就得了这种怪病,忍受不了痛苦才投河自尽。
”师父忙双手合十,念了一句“阿弥陀佛”。
男人神情黯淡,低声说:“我女人也得了这种怪病,早晚也是这样。
”
第二天天一亮,师徒就起身了。
路上,徒弟问:“师父,这家两个女人,一个跳河,一个啼哭,为什么都这么脆弱?”师父说:“女人是弱者。
”
经过三年,师徒二人又云游到这个小镇,正巧又路过李姓人家——这户人家已经盖起了新瓦房,墙上挂着成串的辣椒,家门口还有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在玩耍。
徒弟说:“师父,这一定是李家的那个孩子。
想必女施主已经不在人世,男施主再娶了。
”正在这时,门里走出一个女人,这是一个怎样的女人啊,整个身子弯成了弓形,骨头紧紧地挤在一起,比孩子高不出多少,几乎看不出人形。
但他们仍一眼看出,
这就是当年那位女施主。
女人也认出了他们。
师父忙上前问道:“施主这几年可好?”女人摇了摇头,说道:“大师走后,我男人就扔下我们娘俩,一去无踪,想来是怕我把缩骨病传染给他。
别人都说我活不了多久,可我一想,如果我死了,我的孩子也必死无疑,所以我不能死,就算痛得满地打滚也要给孩子熬玉米粥。
”女人微微笑了笑,接着说;“没想到,我就这样挺过来了。
可我也成了这副人不人鬼不鬼的模样。
”看着收拾得井井有条的院落和女人的笑容。
徒弟问师父:“你不是说女人是弱者吗?这……”师父点点头,说道:“但母亲是强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