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十二经络_动画图___A_Microsoft_PowerPoint_演示文稿PPT幻灯片
十二经络_动画图___A_Microsoft_PowerPoint_演示文稿PPT幻灯片
“虚实”在实际操作中的指导作 用
• 虚症表现:面色白或黄、身体怕冷、肌肉 松软、声音低沉、小便多且不黄、舌软并 且色淡
沙龙操作:慢、轻、时间短
• 实症表现:面色红、身体怕热、肌肉结实、 声音宏亮、小便黄、舌硬并且色红
沙龙操作:适当快、重、时间适当长
五行
• 概念:古代哲人认为组成世界万事万物的 五种基本元素
• 说明了世界的物质本原,肯定了世界的物 质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气)的 不同形态,世界上一切现象都是根源于物 质(气)的,这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 的基本理论。
• 宇宙茫茫,生物吐纳,有一种有形无形而 存在的东西,中国古代哲学称之为气 。
五脏六腑皆赖气
• 气在于人,和则为正气,不和则为邪气。 故气的生理,贵在乎“和”。“气和而生, 津液相成,神乃自生”《素问·六节脏象 论》。
中医基础
• 中医学: 中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同疾
病作斗争的一门科学体系,属于自然科学 范畴: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 病的诊断与防治,以及摄生康复的一门传 统医学科学,它有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这个体系是由有关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制 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
气一元论
• 《河洛原理》所说,“太极一气产阴阳, 阴阳化合生五行,五行既萌,遂含万物”, “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 死。……故万物一也”《庄子·知北游》。
肺的基本知识
• 肺的位置:胸部的两侧 • 肺的作用:主气,掌管呼吸 • 功能失调:咳嗽无力、痰白清稀、容易感
冒、声音低沉(气虚);干咳无痰或黄痰、 胸闷、便秘、皮肤干燥、声音高亮(火旺)
大肠的基本知识
• 位置:腹部小肠的外周,分为升结肠、横 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五部分
• 作用:吸收水分、排出废物 • 功能失调:大便拉不净、便质粘稠、腥臭
(湿);便秘、口臭、口干咽燥(燥)
肾的基本知识
• 位置:背部肋骨最末端的两侧 • 肾的作用:主生长发育、生殖、水液代谢 • 功能失调:怕冷、腰酸、性欲低下、夜尿多、
精神不佳、乏力(阳虚-寒)怕热、腰酸、月 经少、手脚心发热、心烦、口干舌燥、脱发 白发、失眠梦多(阴虚-热)
膀胱的基本知识
• 位置:腹部盆腔的最底端 • 作用:储尿和排尿 • 功能失调:尿频、尿急、尿痛、浑浊
心经
• 产品操作循行区 域
上肢内侧下缘
心包经
• 产品操作循行区 域
上肢内侧中间 (介于肺经与心经
之间)
手厥阴心包经
上肢内侧中间
手少阴心经
上肢内侧下缘
手太阴肺经
上肢内侧外缘
大肠经
• 产品操作循行区域 • 上肢外侧上缘
小肠经
• 产品操作循行区 域
• 上肢外侧下缘
三焦经
• 产品操作循行区域 上肢外侧中间 (介于大肠经与小肠
经之间)
手少阳三焦经
上肢外侧中间
手太阳小肠经
上肢外侧下缘
手阳明大肠经
上肢外侧上缘
脾经
• 产品操作循行区域 • 大腿内侧前方
肾经
• 产品操作循行区域 • 大腿内侧后方
肝经
• 产品操作循行 区域
• 大腿内侧中间 • 介于脾、肾经
之间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大腿内侧后方
大腿内侧中间
足太阴脾经
大腿内侧前方
• 功能失调:胃痛拒按、喜冷、容易饿、口 臭、牙痛、便秘、小便黄(热);胃痛喜 按、喜热、胃口差、口淡不渴、腹胀(寒)
肝的基本知识
• 位置:腹部的右上侧 • 作用:贮藏、调节血量(主藏血);分泌
胆汁(主疏泄) • 功能失调:头晕头痛、面赤口苦、咽干口
• 位置:胸部中间偏左
• 作用:掌管人的精神(主神志)和血液运 行(主血脉)
• 功能失调:精神疲倦、无力、自汗、心慌、 手脚冷(气虚);烦燥、失眠多梦、口渴、 尿黄、手脚心热、口腔溃疡(心火旺)
小肠的基本知识
• 位置:腹腔 • 作用:接受经过胃的食物(受盛),加以
消化(化物),吸收水谷精华,排出食物 残渣(泌别清浊)。 • 功能失调:消化不良、大便不成形
胃经
• 产品操作循行区域 胸部:乳头上方至肩 腹部:肚脐中线的两
侧 腿部:大腿前外侧
膀胱经
• 产品操作循行区域 背部脊柱两侧 及大腿的正后侧
Hale Waihona Puke 胆经• 产品操作循行 区域
腰侧面及大腿正 外侧
足少阳胆经
腰侧面及大腿正外侧
背部脊柱两侧
足太阳膀胱经
大腿的正后侧
足阳明胃经
大腿前外侧
脏 腑
心的基本知识
手太阴肺经
• 操作循行区域: 上肢内侧外缘;清晨
03:00—05:00 【手太阴 肺经,服用药物效果好】 《寅时》血气流注于肺, 称为「手太阴肺经」。肺 部功能欠佳者,在清晨时 过敏性鼻炎及咳嗽、气喘 易发作;有些医师认为严 重气喘患者,应在此时起 床服药,治疗效果会更好, 且宜吃补肺饮食,如燕窝、 银耳等。
• “人之有生,全赖此气”《类经·摄生类》。 • “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
生焉”《金匮钩玄·卷一·六郁》
阴阳的虚实(二)
• 阳虚:意味着人体的“火”小了; 表现:怕冷、乏力、饭后易困、大便不成形 (与阴盛相似,但程度小于阴盛);
• 阳盛(阳亢):意味着人体的“火”太大了; 表现:头痛、失眠、易怒、口苦、便秘 (与阴虚相似,但程度大于阴虚);
• 五行与脏腑是相互对应的,五行的相生相 克关系,代表了脏腑的能量是相互传导的
• 任何一个脏腑的失调都会影响其他脏腑, 所以应当全面调整,而不应只调节一个脏 腑
经络
• 概念:是人体中内连脏腑,外连肢节,运 输能量(气血)的通道
• 十二正经:脏腑相对应的经络
• 脏腑与经络的关系:两者表里相通,当脏 腑功能失调时经络则出现堵塞。
• 五行:金 、 木 、 水 、 火 、 土 • 五脏:肺 、 肝 、 肾 、 心 、 脾 • 五腑:大肠、 胆 、膀胱 、小肠 、 胃
五行的基本关系
• 相生:资生、助长、促进的关系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 相克:制约、克制的关系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关系在实际中的指导作用
脾的基本知识
• 位置:腹部的左上方 • 脾的作用:消化(主运化)、吸收水份(主
运化水湿)、造血、储血(主统血) • 功能失调:腹胀食少、肌肉松软(消化吸
收)、不爱喝水、腰腹部突挺(湿气重)、 面色黄、月经推迟量少(血虚)
胃的基本知识
• 位置:腹部的最上端
• 作用:贮存与消化食物(受纳、腐熟水 谷)、传导至小肠(降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