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杆菌(课堂PPT)
.
2
日军曾用炭疽菌残杀百万中国人
日本战败后,731部队为了避免遭到世 界各国的谴责,迅速毁坏了自己所有的设 备和用品。他们还将不便携带的大部分炭 疽菌等细菌散播在华中一带,造成大量无 辜民众丧生。
.
4
9.11事件发生以后 , 随着美国频频遭受炭 疽的袭击、感染者人 数不断增加,一股炭 疽恐慌又在全球范围 内出现。炭疽似乎突 然之间变成全人类的 大敌,“炭疽”这两 个字也成了人们谈话 中高频率使用的词语
(三)传染的途径:
第一 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因采食被炭疽 杆菌污染的草料,或饮过被污染的井水、河水, 以及在污染牧地受到感染。
第二 是通过皮肤感染,主要是由带有炭疽 杆菌的吸血昆虫叮咬及创伤(如绵羊的剪毛、 断尾、去势及口、咽粘膜创伤等)而感染。
第三,通过呼吸道感染,是由于吸入混有 炭疽芽孢的灰尘,经过吸道粘膜侵入血液而发 病。
粘膜呈暗紫色,有出血点,剥开皮肤可见皮下、 肌肉及浆膜有红色或黄约色胶样浸润,并有数 量不等的出血点。
淋巴结肿大,出血。肺充血、水肿。心、肝、 肾也有变性。胃肠有出血性炎症。
颌下淋巴结病变 肠系膜淋巴结病变
四、诊断 、治疗及防疫
(一)诊断:
(1)临诊及流行情况诊断 对于原因 不明而突然死亡或临诊上出现体温升高、 腹痛、痈肿、血便、病情发展急剧,死 后天然孔出血等病状时,首先要怀疑为 炭疽病 。
(3)亚急性型:也多见于牛、马,症状 与上述急性型相似,除急性热性病征外, 常在颈部、喉部、胸部、腹下、肩胛或 乳房等部皮肤、直肠或口腔粘膜等处发 生炭疽痈,初期硬固有热痛,以后热痛 消失,可发生坏死或溃疡,病程可长达1 周。
(4)慢性型:主要发生于猪,多不表现 临床症状,或仅表现食欲减退和长时间伏 卧,在屠宰时才发现颌下淋巴结、肠系膜 及肺有病变。有的发生咽型炭疽, 呈现 发热性咽炎。咽喉部和附近淋巴结肿胀, 导致病猪吞咽、呼吸困难(见右图),粘 膜发绀最后窒息死亡,肠炭疽多伴有便秘 或腹泻等消化道失常的症状。
病原菌形态
炭疽杆菌为兼性需氧菌,对培养基要求不严, 在普通琼脂平板上生长成灰白色,表面粗糙的 菌落,放大观察菌落有花纹,呈卷发状,中央 暗褐色,边缘有菌丝射出。
炭疽杆菌菌体对外界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强, 但芽胞则有坚强的抵抗力,在干燥的状态下可 存活 32—50年,150℃干热60分钟方可杀死。 现场消毒常用20%的漂白粉,0.1% 升汞,0.5% 过氧乙酸。来苏儿、石炭酸和酒精的杀灭作用 较差。
(二)传染源:炭疽病畜及死后的畜体、 血液、脏器组织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等 均含有大量炭疽病杆菌,如果处理不当 则可散布传染。 另外从病畜口、鼻、肛 门、阴道流出的血液、家畜炭疽痈破溃 液等污染厩舍、饲养管理用具、饲草、 饲料,一经接触健康家畜,就可能被传 染而发病。被污染的土壤、水源及牧地 还可成为炭疽长久的疫源地。
(四)其它:本病有一定季节性,夏 季发病较多,秋、冬发病较少。夏季 发生较多,可能与放牧时间长,气温 高,雨量多,吸血昆虫大量活动等因 素有关系。有的地区发病是因从疫区 运入病畜产品,如骨粉、皮革、羊毛 等。
三、引起的疾病
(一)畜禽潜伏期一般为 1—5 天,最长 的可达 14 天。按其表现不一,可分为以 下四种类型:
(3)肠炭疽:发病急,有高热、持续 性呕吐、腹痛、腹泻,血尿血及腹胀, 腹膜炎等症状,全身症状明显。
(三)病理变化
尸体迅速腐败而膨胀,尸僵不全,天然孔流出 带泡沫的血液。
血液粘稠,颜色为黑紫色呈煤焦油样,不易凝 固。
脾脏高度肿大,比正常大3~5倍,包膜紧张, 切面脾髓软如泥状,黑红色,用刀可大量刮下。
炭疽芽孢杆菌
(B.anthracis)
营养与食品卫生 M150879 吴鹏
炭疽芽孢杆菌
(B.anthracis)
炭疽芽胞杆菌习惯称为炭疽杆菌,是 引起的各种家畜、野生动物和人类共患 的传染病——炭疽(Anthrax)的病原体 。在临诊上表现为急性、热性、败血性 症状。在病理变化上的特点是呈败血症 变化、天然孔出血、血液凝固不良、脾 脏显著肿大、皮下有浆膜组织出血性胶 样浸润。
呼 吸 困 难
咽 喉 部 红 肿
(二)人的潜伏期 12h 至 12 天, 一般为 2—3 天。临床上可分为三 种病型:
(1)皮肤炭疽:较多见,约占人炭 疽的98%,主要在面颊、颈肩、手、 足等裸露部位出现小斑丘疹,以后 出现有痒性水泡或出血性水泡。
(2)肺炭疽:患者表现高热、恶寒、 咳嗽、咯血、呼吸困难、可视粘膜发 绀等急剧症状,常伴有胸膜炎、胸腔 积液,约经 2—3 天死亡。
.
5
美国首次从这封信中检出炭疽杆菌
.
6
.
7
内容提纲
一、病源特征 二、流行特点 三、引起的疾病 四、诊断、治疗及防疫
一 、病原特征
炭疽杆菌(Bacillus anthracis),
革兰氏染色阳性,菌体两端平直,呈竹节 状,无鞭毛;在病料检样中多散在或呈 2—3个短链排列,有荚膜,在培养基中则 形成较长的链,一般不形成荚膜;本菌在 病畜体内和未剖开的尸体中不形成芽胞, 但暴露于充足氧气和适当温度下能在菌体 中央处形成芽胞。
二、流行特点
(一)易感动物:各种家畜、野生动物 和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易染性。绵羊、牛、 驴、马、骡、山羊、鹿最多发病,骆驼、 水年及野生动物次之,猪发病较少,犬、 猫最低,家禽一般不感染,野生动物, 如狼、狐狸、豹等吞食炭疽尸体而发病, 并可成为本病的传播者。人主要通过污 染炭疽杆菌的畜产品而感染。
(1)最急性型:常见于绵羊和山羊,偶尔 也见于牛、马,表现为脑卒中的经过(卒 中型)。外表完全健康的动物突然倒地, 全身战粟,摇摆,昏迷、磨牙,呼吸极度 困难,可视粘膜发绀,天然孔流出带泡沫 的暗色血液,常于数分钟内死亡。
(2)急性型:多见于牛、马,病牛体 温升高至 4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表现兴奋不安,吼叫 或顶撞人畜、物体,以后变为虚弱,食 欲、反刍、泌乳减少或停止,呼吸困难, 初便秘后腹泻带血,尿暗红,有时混有 血液,乳汁量减少并带血,常有中度程 度臌气,孕牛多迅速流产,一般 1-2 天死亡。马的急性型与牛相似,还常伴 有剧烈的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