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体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国家对精神卫生事业也给予越
来越多的关注,精神卫生服务工作也在不断完善。
但总体来讲,我国的精神卫生
服务事业让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仍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结合
笔者在精神卫生领域的工作实践,分析现阶段精神卫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
提出相关的改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精神卫生工作;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7-0371-01
精神卫生问题作为一个社会重点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它关系到人
类精神文明建设这一重要课题。
精神卫生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于两个方面:第一、
对各类精神疾病进行防治、跟进与总结,保障一定时期内的社会安定和物质文明
建设的稳步发展;第二、密切关注人们的精神卫生状况,建立、健全各类精神卫
生服务体制,为国民的精神文明注入正能量,让国家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两个方面得到关注与发展。
1.精神卫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精神卫生服务行业一直处于空白的状态,在不断摸
索和吸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一个符合我国基本情况的精神卫生服务
机制,至今已经建立起一个初具规模的精神卫生医疗保健和服务体系。
但同时我
们仍然能看到诸多制约精神卫生行业健康发展的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1.1 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庞大,各类弱势群体现阶段仍难以享用国家完整的社会
福利保障制度,尤其是一部分无法定抚养人、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的“三无”
人员,他们更是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所应面对的特殊群体。
很显然,我们针对这一
部分人群仍然缺乏成熟、完整的服务制度。
如何解决国家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这
一社会不均衡状态,建立、健全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体系无疑是现阶段社会发
展所应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同时,我们也看到许多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由于缺
乏相应的资金来源,导致机构服务水平达不到标准,更难解决社会上其他特困精
神病患者的医疗保障问题。
1.2 地方政府对精神卫生体制建设的重视度不够
精神卫生服务保障事业的顺利开展,需要自上而下的成熟体制的建立和社会
各界力量的共同参与。
然而,长期以来的经济快步发展,使得各个地方政府普遍
存在着重经济而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需要地方主管部门仍未认识到发展精
神卫生服务事业的重要性,在资源投入、文化宣传、配套体系建设等方面没有认
真贯彻国家政策要求,导致地方社区、街道、乡镇精神卫生服务站点或少或无,
服务水平更是达不到标准,根本无法有力的开展精神病诊疗服务。
此外,社区、
街道、乡镇卫生服务站很大一部分都没有配置具有高专业能力的精神卫生专职人员,其岗位大多由其他医护人员兼职。
即使有专业的精神卫生工作人员,受到薪
资待遇水平低、工作环境差、不受重视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工作积极性很低,只要有机会就寻求调离,使社区精神卫生服务队伍很不稳定。
1.3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经费严重不足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精神卫生工作的投入虽然有所增加,但与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的水平不相称,以“医”养“防”成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资金来源的主要手段。
卫生行政部门和业务单位(如社区卫生管理部门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部分领
导在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方面缺乏对建立制度、机制、工作模式等的深层次思
考和行动。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投入结构不合理,投入以生活救助为主,精神卫生
服务工作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
1.4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管理方面的问题
我国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管理问题。
第一,我国虽然已经出台了精神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或规范,但对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的若干具体问题并未做出相应规定,导致社区精神卫
生防控监测体系缺失、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难以落实到位等;第二,社区精神
卫生服务部门与精神卫生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并不是很
清晰,不同层次机构和不同单位之间实现有效的工作衔接不够;第三,社区精神
卫生管理制度不健全,项目档案资料记录及保管欠完善,存在管理漏洞。
2.发展对策分析
2.1 建立合理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广泛吸收国外先进的精神卫生服务经验,依托
我国现有的精神卫生服务网络,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系统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是精神卫生事业在我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2.2 增强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性,保障工作计划的落实
各个地方政府部门应积极配合国家相关政策,制定监管、监督政策并交由专
设部门执行管理。
健全和完善由卫生部、民政部、公安部、司法部、教育部、劳
动保障部、计委、财政部以及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部门和团体组成的精神卫生领
导小组,通过各个部门的协作沟通与通力合作,整合国家和地方可利用资源,建
设一支具有高素质、高专业精神、高服务水平的精神卫生团队。
坚持有效的协调
会议制度,统筹安排精神病患者治疗、康复、就业、收养和福利待遇等问题。
2.3 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活动
现阶段,主流媒体、新媒体、互联网等新闻传播方式的便捷、快速和舆论指
导功能,为精神卫生事业的宣传和推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外部宣传和教育环境。
国家相关部门、地方政府和各个服务中心和服务机构可以通过此类媒介让公众普
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全民的心里健康意识、提倡对精神病患者给予关怀和尊重
而不是歧视、促进社会各界对精神卫生事业发展的支持和承诺,并借由大众的监
督力量防治各类不良现象的滋生。
2.4 以公共卫生为载体,发展精神卫生
做好公共卫生服务事业是政府部门应有的责任和义务,政府部门应结合国家
发展的基本情况大力扶持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对地方和服务机构给予资金上投入,通过各类高校和科研机构提升精神卫生技术水平。
通过相关配套设置的建设,提升社区、街道、乡镇精神卫生服务质量水平,唯有国家、地方政府、精神卫生
服务部门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才能保障精神卫生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季卫东,周国权,黄佩蓉等.发展中国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的思考[J].中
国卫生资源,2011(04).
[2]郑灵巧.中国精神卫生服务现状调查[J].医院管理论坛,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