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章 腐蚀性毒物中毒2 法医毒理学
第二章 腐蚀性毒物中毒2 法医毒理学
中毒症状
口服中毒:
消化道灼伤,出现剧烈疼痛、恶心、呕吐, 呕吐物为强碱性。亦可有腹泻、血便和里急 后重感。有时可发生胃及十二指肠穿孔,引 起弥漫性腹膜炎。 吸入碱性物质可引起喉头水肿,严重者引起 窒息,并出现肺水肿和支气管炎。
吸入中毒:
皮肤表面接触中毒:
严重皮肤烧伤,可伴皮肤继发性感染。 碱性物质中毒早期多死于休克。有的 可死于严重的肺水肿。存活数日的迁 延性中毒者,可发生肾损害,重者发 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在皮肤、食道、 胃等接触毒物部位,可造成瘢痕性挛 缩或狭窄。浓碱液溅入眼内者可致角 膜及结膜广泛坏死。
尸体检查所见
死者体表腐蚀征象十分明显。口服者口周有 流注状腐蚀痕;口唇呈灰色,硬而脆;舌明 显肿胀。口腔、咽、喉及食道粘膜呈凝固性 坏死,有的粘膜部分脱落或皱缩形成皱襞。 胃壁发生穿孔,穿孔处边缘不整齐,穿孔后 腹腔内可见胃内容物,周围邻近脏器组织也 被腐蚀呈棕褐色。
吸入酸雾中毒死者上呼吸道可见明显 腐蚀现象,并有重度肺水肿、支气管 炎和支气管肺炎。有时口服中毒者因 呕吐物返流进入呼吸道亦可形成上述 改变。此外,当硫酸损及骨质时可使 其脱钙、软化。
毒理作用:
苯酚属高毒类毒物,为细胞原浆毒。 蛋白质:变性(低浓度),凝固(高浓 度)。 皮肤、粘膜: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显著抑制作用,如血管 舒缩中枢、呼吸中枢及体温中枢,从而 引起血压下降、呼吸浅慢和体温下降。 心肌:直接损害,使心肌变性、坏死。 对肝、肾也有损害,还有轻度溶血作用。
迁延性中毒者可见肾、肝实质细胞 变性和坏死。膀胱内尿呈棕绿色。 呕吐物被吸入呼吸道时,可见其呼 吸道粘膜凝固性坏死,粘膜下层充 血,喉头水肿、肺水肿,甚至支气 管肺炎。
检材采取
首选呕吐物、胃内容物,其次为
尿及肝、肾组织,也可取血或肺、 脑组织。
法医学鉴定要点
中毒者的衣服、呕吐物及胃内容物嗅到 苯酚特殊气味。 棕绿色酚尿是其特征。酚尿可用溴水试 剂法或三氯化铁试剂法进行检测。前者 是在尿液中加入溴水后生成白色结晶性 沉淀,在显微镜下呈针形结晶。后者则 是在尿中加入一滴三氯化铁试剂,若有 酚尿呈紫色。
立即引起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出现
呛咳、鼻、咽刺痛;流泪、胸闷、 呼吸加快等; 喉头水肿、肺水肿、支气管炎及支 气管肺炎,重者可发生窒息。 对吸入含硫酸的混合气体而致中毒 者,可出现其他毒物成分的中毒症 状,如神经系统症状等。
皮肤接触中毒
局部有烧灼样强烈刺痛,外观由潮红转为 暗褐色,继而腐蚀坏死,形成溃疡。溃疡 一般较深,边界清楚,周围微肿;有的溃 疡面可覆盖灰白色或棕黑色痂皮。 大面积硫酸灼伤立即引起休克。 浓硫酸溅入眼中可致结膜水肿、坏死、穿 孔,并可引起全眼炎,甚至失明。
自杀:少见
毒理作用
腐蚀性、氧化性和吸水性:对皮肤和粘膜 有很强腐蚀性,吸水性不但能吸收组织中 游离的水分,还能使机体碳氢化合物中的 氢和氧形成水结构而被吸收,使组织脱水。 使蛋白质凝固为不溶性酸性蛋白,使血红 蛋白变成暗褐色的酸性正铁血红素(acid hematin)。
中毒致死量
硫酸的中毒致死量在成人为 2-5ml,吸入硫 酸 雾 6-8mg/m3 就 可 造 成 窒 息 , 突 然 吸 入 3mg/m3就会有窒息感。
三、腐蚀性碱类中毒
常见碱性物质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 氨、氢氧化铵、氢氧化钙、氧化钙、 碳酸钠等。其中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 又称为苛性碱,其腐蚀性最强。由于 碱性物质在工业上用途很广,是不可 缺少的基本化工原料和重要的化学试 剂,故腐蚀性碱类中毒案例仍有发生。
氢氧化钠(sodium hydroxide, NaOH): 又名苛性钠(caustic soda),亦称烧碱。 为白色不透明固体,分子量40.01,比重 2.13(20℃),沸点1390℃。易溶于水,同 时放热。也可溶于乙醇、乙醚和甘油中。 吸湿性很强,若置于空气中,可完全潮解 成液体。液态的NaOH称液碱。
中毒症状
口服中毒:
上消化道剧烈疼痛,难以抑制的呕吐,
呕吐物呈棕色或黑色,混有炭化的粘 膜碎片;上消化道广泛腐蚀坏死,易 发生穿孔,引起弥漫性化学性腹膜炎。
胃穿孔
肠出血、坏死
喉头有反射性痉挛、水肿、声音嘶哑、呼吸困 难,重者出现窒息症状。 中毒者一般知觉存在,有的甚至到死时意识仍 清楚。重症患者有烦躁不安,运动性兴奋,反 射性痉挛,甚至出现休克。
意外中毒:工业生产过程中皮肤接触、
吸收致意外中毒。误服中毒。如有将来苏 尔误作止咳药棕色合剂内服中毒。也偶见 将来苏尔溶液误作肥皂水灌肠或充当洗胃 液引起医源性中毒。 自杀:少见,有的电烫药水中含有苯酚, 偶见服电烫药水自杀者。 他杀:罕见,因苯酚及来苏儿具有特殊 气味,所以用作。
毒理作用
氢氧化钾(potassium hydroxide, KOH)又名苛性钾(caustic potash), 为白色半透明晶体。分子量56.1,比 重2.04,沸点1320-1324℃。易溶于水 和乙醇,微溶于乙醚。放置空气中因 易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结合而形成碳 酸钾。
中毒原因
生产运输过程中的意 外中毒,意外掉入液碱池内、小 儿误服等。 自杀:少见。 他杀:罕见。
二、苯酚中毒
苯酚(phenol, C6H5OH)简称酚, 又称石炭酸(carbolic acid)、羟基苯, 是一种弱有机盐。纯品为白色,半透 明针状结晶体,具有特殊气味。 苯酚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生 产炸药、肥料、油漆、橡胶、石棉制 品、合成树脂、石油、造纸、制革及 染料等工业。
中毒原因
血液中氢氧离子浓度增高可使血液和体 液的碱性增加,从而引起体内物质代谢 严重紊乱和心、肾功能障碍。 造成人体皮肤、粘膜、角膜的损害。 吸收组织中的水分,使组织细胞脱水坏 死,并因此放热而使组织遭受热的损害。
中毒致死量
95% 的 苛 性 碱 的 致 死 量 为 5-10g , 10%-30% 的 液碱致 死量 10-20ml 。 硫 酸钠为30g,碳酸钾为15g。
中毒症状
口服中毒:
局部症状:口腔、咽喉、食道和胃有强 烈的烧灼感和疼痛。皮肤粘膜接触处呈 灰白色或棕黄色,腐蚀严重者呈黑色干 痂。 全身症状: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头痛、 头晕、呼吸浅慢、脉搏细弱、血压下降、 肌肉抽搐、体温下降、呼气中带有酚味。 严重者发生虚脱、昏迷。
肾脏损害:症状出现较晚。48小时内 出现少尿、蛋白尿,甚至引起急性肾 功能衰竭。特征性的症状是尿液呈棕 黑色(酚尿)。 头痛、头昏、无力、皮肤苍白、出冷 汗、紫绀、体温下降、血压和脉搏初 期升高,继而下降。严重者很快出现 神志不清、烦躁、抽搐及肺水肿症状, 最后出现呼吸和循环衰竭。
溃烂、坏死,导致剧烈的烧灼痛,治愈后 可遗留疤痕,并可引起功能障碍或残废;
口服:可造成上消化道的广泛腐蚀坏死,
易发生穿孔;严重中毒则引起明显的全身 反应,可发生休克,甚至死亡。
主要中毒途径: 意外:工农业生产、
局部皮肤的直接 接触 口服 呼吸道蒸气吸入
中毒原因:
运输及贮存过程中接触 毒物而致意外中毒以及 医学上的误用及日常生 活中的意外事故。误食 中毒。 自杀: 他杀:毁容
喉 头 重 度 水 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口服大量浓硫酸而未及时有效治疗者常在 12-24小时内死亡,经数天后死亡者,常出 现少尿或尿闭等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 口服稀硫酸(30%)中毒者可迁延数星期 再死亡。经治疗存活者,由于化学性灼伤 所致的疤痕挛缩可造成食道和幽门狭窄、 腹膜粘连及消化道功能紊乱等。
吸入中毒
现场勘察:
查出毒物来源,现场是否有残留的硫 酸或气体及其盛装容器的情况。若发 现有硫酸外溢,有气体泄露,应立即 采取措施切断毒源。 根据现场情况和中毒致伤、亡者的中 毒特征,尽量查找和分析中毒者与现 场毒物的关系,为分析案情性质收集 证据。
尸体解剖:
尸体外表检查:注意口周的流注痕,体 表暴露部位如手掌、头面部及颈前处 皮肤及衣物的烧灼、腐蚀状况。 解剖中注意观察消化道、呼吸道的腐 蚀部位、程度、范围、有无穿孔,周 围脏器组织是否被腐蚀及其程度。如 系口服硫酸中毒,其呕吐物及胃内容 物呈强酸性反应。
中毒原因
意外中毒:多见。工业生产、贮存或运 输过程中发生的泄漏、溢出、喷溅或吸入。 2001年5月26日中午,广东省湛江市麻章 区发生一起高浓度硫酸泄漏事件,造成 90 人因吸入硫酸雾而不同程度中毒灼伤。 他杀: 少见,用于毁容较多见,偶见用 于销毁碎尸者。曾有报道乘人昏迷之际,将 硫酸注入项部哑门穴而杀人的案例
肝细胞的坏死
点状坏死(SN)
散在的肝细胞坏死灶 仅累及数个肝细胞 伴炎细胞浸润
碎片状坏死(PN)
坏死的肝细胞呈片带状 或灶状连结状 常见于肝小叶的界板
中毒致死量
人口服苯酚致死量约 2-15g ,最小
致死量1.3g。来苏尔的致死量约为 20-40g 。体腔注射苯酚的致死量 约为1-2g。
检材采取
采集呕吐物、胃内容物、衣服沾染
处及被腐蚀的组织作为检材。
法医学鉴定要点
案情调查:
了解中毒时间、地点、人数、原因、
毒物的量、中毒症状、体征、抢救诊 治经过等。
如疑为个人自服中毒,或他人所为,要了解死、 伤者近期思想情绪,个人及家庭关系。 若系意外事故则应了解生产、运输及贮存情况, 是否有漏气、漏液现象及其原因。
一、腐蚀性酸类中毒
无机酸类:硫酸、硝酸、 盐酸、氢氟酸、铬酸等。
酸类物质:具 有强烈的腐蚀 作用
有机酸:甲酸、乙酸、 草酸等。
硫酸(sulfuric acid, H2SO4),又称 矾油,硫精。为无色油状液体,有明 显的酸味,常温下不挥发,吸湿性强。 硫酸是重要的化学试剂和工业基础原 料,广泛用于各种实验室和工业生产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