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19、海滨小城》说课稿(附教案)

部编《19、海滨小城》说课稿(附教案)

《海滨小城》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海滨小城》。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学方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说教材说起广阔,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大海。

大海无边无际,碧蓝碧蓝,非常美丽。

可以想象,海边的小城也同样美丽。

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用心去体会;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爱美的心,你就会发现:美,就在你的身边。

《海滨小城》是九年义务教育部编版第五册一篇阅读课文,可谓是独具匠心。

这是围绕本单元“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使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这一训练重点去写的一篇讲读课文。

课文分为两部分。

第一至第三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这部分写海滨的景色;第四至第七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这部分写小城的美丽景色。

其中,第一部分作者抓住了丰富多采的颜色,展示了海滨的美丽;第二部分作者抓住了小城三处具有特色的景物加以具体描绘:一是小城里庭院的树多,种类也多;二是小城公园美;三是小城的街道很美,概括出小城最突出的特点:美丽、整洁。

课文通过大海——沙滩——庭院——公园——街道的顺序进行叙述,使学生学会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和叙述的方法。

根据素质教育的新思想和语文课标的新理念,充分考虑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我依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

2、学习按地点转换的顺序记叙事物的方法。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

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孩子写作经验有限,想要让他们真正体会关键句的特点和作用,就已经不容易了,再加上学以致用,可想而知难度更大。

教学时,教师既要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获得直观的审美体验,同时又要引导他们深入到文字中去,通过抓关键词句的方式,体会海滨小城不同地点的景物特点,进而准确感知小城的美。

三、说教法为了较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成预定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主要运用网络辅助教学以及运用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我根据教学目标,利用电脑指定并输入各种教学信息,呈现给每一位学生,并且实现资源共享。

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可直接登陆本课的虚拟网站进行学习。

计算机所呈现的生动逼真的情景,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热情,学生通过“人机对话”,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解决学生自己在学习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激发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四、说学法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要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转变,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的对学生引导、点拔和培养。

对照教法和教学内容,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创设了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让每个学生运用已有的电脑操作能力,带着问题上网学习。

同时,培养学生养成与同学合作,共同讨论和探索问题的习惯。

学生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环境中阅读课文,培养了他们收集、初步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说教学程序整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为一课时,以下我对教学设计做进一步说明:(一)交流信息激发兴趣上课伊始,我让学生交流课前所收集到的关于大海、城市的一些信息和资料,谈谈对大海和城市的感受。

然后告诉他们:今天,我们就到广东的一座海滨小城去游玩一番,看看这座海滨小城与你们所了解的海滨城市是否一样?这样,学生的兴趣自然就被吸引,从而直扑课文的内容。

(二)网上冲浪浏览美景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而我们中国传统的教学弊端却是老师烦琐的讲解和分析,占用了学生的读书时间,从而使学生失去了辨析的机会。

事实上,语文学科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时代发展到今天,网络已在很短的时间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的教学也不例外。

因此,我利用网络容量大、速度快、可接受性强的特点,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功能,通过网络,直观、形象、生动地把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展现给每一位学生,为学生形象思维提供了依据,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较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具体的做法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虚拟网站,根据网站所提供的内容:主页·课文内容·扩展知识·个人空间,让学生进行自行操作,帮助学习课文。

在此过程中,学生可自由选择学习伙伴,自由选择学习内容,从而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和信息交流呈现出双向和多向的互动局面,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态度投入到读、思、议、说、写等语文实践活动中去。

(三)检验自学汇报结果在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操作时间后,我让学生自由发言:通过刚才的“大冲浪”,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了解什么?于是,学生就根据刚才的自学,纷纷把自己从课文的虚拟网站中了解到的关于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告诉大家,同时把自己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来。

在第一自然段中,我指点学生:文章一开始就点明题目“我的家乡在广东,是一座海滨小城”,我们写作文时,也应该一开始就扣紧题目,不要说许多与题目无关的话。

通过学生的不断发言及演示,大家对课文的内容了解层层加深。

如第二、第三自然段中,同学们抓住了“金黄色、遍地、理睬、满载着、银光闪闪、喧闹”等最深刻的重点词句,感受到海滨的美丽及物产丰富;第四至第六自然段中,同学们抓住了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小城的每一个庭院都载了很多树,小城的公园更美,小城的街道也美”中感受到了小城的美丽、整洁,领略到作者地点转换的写作方法及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描写的方法。

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因此,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问他们:海滨小城的每一处地方都是如此的美丽、整洁,相信你们肯定都喜欢,那,你们能否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于是,学生的朗读自然就会带上感情色彩。

同时,我还因势利导,让学生看录象,使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之情油然而生。

这样,不仅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更是一次最自然的思想教育。

(四)小组合作介绍美景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语言表达能力、语文知识及实践能力都得到提高。

因此,在学生对海滨小城有了一个总体的感觉,即美丽、整洁后,我让学生锁定自己最喜欢的画面,和其他的同学说说喜欢的理由,并运用已有的电脑操作水平分小组在网页“个人空间”中进行介绍,具体内容有:小组成员、景点名称、具体景物、景物特点。

然后进行网上交流。

这样,学生的学习知识得到了巩固,自豪感和成就感就会得到很大的满足,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课文小结是全文的点睛之处,通过小结我使学生更深刻懂得海滨小城是美丽的,我们要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

(六)作业练习丰富知识在作业的安排上,我设计了看一看、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唱一唱、做一做等自由选择的作业内容,体现了训练的层次性,体现了各学科的整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也使学生的学习充满了乐趣。

一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活动的完结,而应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激发学生进一步的学习热情。

于是,我将课内学习延伸到了课外,介绍了相关的旅游网站,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有效地利用了学校的教育资源。

六、说板书设计: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我让学生在动口、动脑、动手的活动中,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飞跃,使知识教育与计算机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19 海滨小城》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臂”。

2.学习作者按空间转移的顺序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臂”。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与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投影片两张,海滨小城图;小黑板两块。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激趣蓝色的大海,蓝色的天,银白色的军舰,白色的或灰色的海鸥;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青色的虾和蟹,金黄色的海螺,出海归来的船队。

这一切是多么美丽、多么诱人呵!想去看看吗?临海的小城里那些桉树叶子散发出的清香,凤凰树开出的美丽花朵;小城公园里那一棵棵婀娜多姿的榕树,树下那些笑语欢颜的儿童、青年、老人;小城街道那踩上去就咯吱咯吱作响的细沙路面。

这一切又是那么自然、清新、洒脱。

同学们,不想去瞧瞧吗?好!老师就带你们一同去——海滨小城(板书,学习“滨”)。

二、揭题审题1.什么叫海滨?2.看课题,你能知道文章中写了哪些内容吗?三、初读课文,扫除障碍,了解大意逐节读课文,思考:1.学生字,理解字词。

2.各自然段讲了什么?第1自然段:美丽的海。

第2自然段:早晨的海面。

多音字:胳臂(bei)、臂(bì)膀。

第3自然段:沙滩上的贝壳与捕鱼归来的船队。

第4自然段:小城庭院里的树。

第5自然段:小城公园的榕树。

第6自然段:小城街道清洁。

第7自然段:总结小城美丽整洁。

四、指导分段1.把课文分成“海滨”和“小城”两部分。

(1—3自然段,4—7自然段)2.作者按什么顺序来观察海滨小城的?(从海滨——小城,也即从远——近的顺序)五、读议第一部分:海滨。

1.出示思考题,让学生边读边想。

(1)从这座小城看大海是什么样儿的?(2)作者写了哪些景物?(3)大海什么时候景色最美?(4)海滩有什么特点?2.讨论自学情况。

3.作者怎么写出海滨之美?(画出表示色彩的词)(1)色彩词——把海滨描绘得绚丽多彩。

美!(2)分层练习——写贝壳又多又美和它的寂寞,再写渔船归来时的喧闹,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写静态,后为动态,突出海滨景色美丽、生机勃勃、惹人喜爱。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5.结束语:海滨是这样的美丽,在它的旁边还有更为漂亮、更为吸引人的小城。

我们下节课就去游览。

第二课时一、读议课文第二部分:小城。

1.作者写了小城的哪些地方?从文章中找出一句能概括小城特点的句子来。

(庭院、公园、街道。

最后一自然段。

)2.小城的庭院有什么特点?请从这段中画出一句能概括其特点的句子来。

(总述句,也点出了庭院的特点。

)(1)作者围绕总述句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联系上下文理解“热闹”与“笼罩”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此段。

总结学法,举一反三:找总述句(中心句);看怎样围绕其去写的;感情读文。

3.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小城公园”和“小城街道”两段。

二、总结全文,学习写法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