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班干部竞选制度 1

班干部竞选制度 1

一年级(1)年级班干部选举制度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培育。

这是一项长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

学校教育是我国的主要教育形式,班级授课制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

在班级管理中,对班委干部的配备与引导是极为重要的。

班委是班主任开展工作不可缺少的小助手。

班委是班集体的核心。

在一个班级中是否有一支健全的、具有良好素质和较强能力的班委队伍。

既是衡量班集体水准的重要标准,也是开展班级工作,建立一个良好班集体的重要条件。

更为重要的是班委岗位是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

所以如何构建班委管理制度,建立合理化的班委管理制度,全面提升班主任工作质量是推进班级工作有效进行的重要突破口。

一、“管理”现代意义的认识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只有实行全员管理,整体的力量才能得到发挥,个性、积极性和素质才能得到提高。

只有确认学生在班集体中的地位、权利和义务,让其真正享受到民主、平等、自由的权利,才能唤起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义务感,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班集体才能成为学生自我教育、尝试成功的精神乐园。

因此,我认为现代小学班委管理应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保
姆式”的管理模式。

让每个孩子都来参与班级管理,学生才会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从本质上真正做到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关心自己,促进学生独立、自主地发展。

小学班委管理不是针对小部分学生群体,而是一项整体的育人工程。

据调查显示,在我国小学班级组织中“正式结构”分为三层:第一层是对全班工作负责的角色,即班委干部;第二层是对小组工作负责的角色,即小组长;第三层是对自身的任务负责的角色,即小组一般成员①。

担任班干部的学生只是少数,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这样的经历。

因此如何将每个学生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构筑起合理、合力的小学班委管理机制,这为我们提出了全新的课题。

二、目前小学班委管理的类型及优劣比较
(1)任命制
即由班主任推荐和任命的小学班委管理方式。

这种形式在班级刚刚组建,处于形成与发展期时比较多见。

(往往用于一~二上)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刚从幼儿教育转入较为正规的九年义务教育的开端。

心理上自我中心感强,自我表现欲也很强,学生之间互相不了解。

只有用任命制的方式,才能建立小学阶段班委的雏形。

但任命班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班主任的意图,又由于学生干部的威望是外加的,所以往往缺乏学生的信赖,威信较低。

有些则呈现出开始时威信很
高,慢慢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年级的升高、同学之间的互相了解而威信大降。

(2)民主选举制
即通过学生提名和投票选举产生。

民主选举制往往适用于二下~五上。

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上具有较多的从众心理。

班集体也已经趋向于稳定与成熟。

在这样的状态下,由这种方式产生的班干部众望所归,与任命制相比,往往具有较高的威信,与大多数学生的关系比较融洽。

(3)自由竞争制
即在自由平等的气氛中,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参与班干部的竞争。

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有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民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的培养。

这种形式往往和民主选举等相结合。

即首先竞选候选人,然后再通过民主选举,在若干名候选人中选出班委。

这种方式能很好地体现班委管理的公平、公正性。

但自由竞争制所需要的时间、精力比前两者要多得多。

通过此作为班主任往往能挖掘到那些平时不“鲜为人知”的人才。

对班级工作的促进具有积极作用。

(4)轮换制
即根据一定的规则,班级干部轮流担任。

一般与民主选举或自由竞争等形式结合起来选出班级干部,以后定期改选,但原班委必须全部或大部分更换。

这种形式利弊并存。

优点在于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提高的机会。

他们会在自己的任期中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对于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促进作用。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班级的“管理者”长期处于更新状态,对于班级体的稳定是一大考验。

从总体来讲,轮换制式的班委管理方式利大于弊,因为教师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学生得到更好的锻炼与发展。

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式。

三、教师和学生对班委管理的评议与建议
在目前的小学班委管理中有部分班主任尝试性地进行了班委管理制度的改革,让多数的学生参与了班级的管理。

但在具体的操作中往往还是有几个固定的班委组成了班级的中坚力量。

班委选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班主任组织选举方式产生的。

(不排除低段班主任的直接任命制)。

这部分学生在班主任眼里往往表现是相当突出的。

在其他任课老师面前的表现却常常显得那么不尽如人意。

对此,在选举班委时,班主任老师除了参考该学生在班主任面前的表现、同学之间的交往外,听取其他任课老师的意见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

班委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一块。

担任班委的学生,往往能比较自觉地规范自我行为,还能培养很多有益的能力和个性品质。

如组织能力、责任心等等。

给每个学生一次机会,等于培养了一个又一个“人才”。

我们要坚信:处于小
学阶段的孩子可塑性很强。

在教师的稍加引导下,就能获得成功。

在教师眼里班委学生只不过比别人多了一次机会。

班委管理若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主线,给每个孩子一次机会,作为班主任工作就会有意义得多。

有46.5%②的少先队员反映,班委仍然由老师任命而不是由队员选举产生。

有一部分学生对现行的班委管理不持乐观态度。

认为他们是老师的宠儿。

大家羡慕的对象。

有些教师认为“保姆式”的一手包办体现了教师的权威。

殊不知小学生心目中对班委有自己的衡量方式。

据统计,有半数的学生认为,若给他们一次机会,他能跟现任的班委做得一样好,甚至更好。

据此,学生是很有信心为班级出力,关键在于我们的教师是否为学生树立了这份信心。

总之,班委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点”的作用。

所以,惟有根据本班实际,科学、慎重、合理地选拔和培养干部队伍,班主任工作才能逐渐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

我们的孩子才能从实质意义上得到锻炼、培养与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

”而我说,“把机会给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孩子,尊重每一个孩子,为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创造契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