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分类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1)(1~5/共18题)案例分析题张老汉现年70岁,家住某市A县农村,因早年丧妻,一人抚养三个儿子张大、张二和张三长大成人,三个儿子结婚后并分别居住在该市B区、C区、D区。
2011年8月以来,张老汉患上某种老年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然而三个儿子唯恐花费过高,竞拒绝为其进行治疗,把张老汉一人独自扔在农村家中且不给其生活费。
张老汉感到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且自己又无劳动能力及生活来源,于是于2012年5月向A县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三个儿子给付赡养费及医疗费。
法院受理后开庭审理前,张老汉病情突然加重,法院为了应对此紧急情况,裁定对被告三人先予执行。
后张老汉病情有所好转,法院决定于2012年6月3日开庭,并于6月1日通知了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
在开庭时,迟迟不见张二到来。
于是法院作出缺席判决,判决三被告分别给付老汉赡养费150元,并负担张老汉今后的医疗费。
判决后,张老汉、张大没有上诉,张二在一审结束后口头提起上诉,没有提交上诉状;张三通过书面上诉状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认为父亲在张大、张二买房时帮助了他们,应当由张大、张二多负担张老汉的生活费,自己少负担。
市中院受理后,组成了由一名人民陪审员参加的合议庭,在审理过程中,张老汉因长期精神紧张导致突然发病而死亡。
问:第1题张二、张三的上诉是否有效?第2题张三上诉后,如何列当事人?第3题中级人民法院接收到张三上诉后,应当如何处理?第4题本案在程序上还有哪些错误之处?第5题张老汉死亡后本案应如何处理?一审判决是否生效?下一题(6/18)案例分析题第6题刘力自幼由其伯父李某抚养长大并一直与其伯父生活在一起,后其伯父生病住院的3年期间,也一直由刘力负责为其伯父李某治疗并支付全部医疗费用,李某去世后的丧葬费也由刘力支付。
李某2009年3月去世前,曾于2009年2月留下遗嘱,将自己的一套三居室住房遗留给刘力所有。
伯父去世后,刘力即去外地工作,伯父李某的三居室房屋则一直由其儿子李泰居住。
2012年5月,刘力回到本地后,要求李泰将房屋交给自己居住,李泰拒绝。
2012年6月,刘力向甲区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甲区人民法院根据伯父李某的遗嘱判决该三居室住房归自己所有。
李泰则认为刘力的诉讼请求已超过诉讼时效,应当驳回。
甲区人民法院对该案件经过审理后,认为诉讼时效已超过,并且无中止、中断、延长的事由,因此,作出裁定驳回刘力的起诉。
刘力不服提出上诉,二审A市中级人民法院经过审理,以刘力的上诉请求不成立为由判决驳回上诉。
刘力向省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省高级人民法院决定再审,并指令甲区人民法院再审,甲区人民法院由原主审法官陈某与其他两名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对该案件进行了审理,审理后以刘力的诉讼请求超过诉讼时效,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为依据,判决驳回了刘力的诉讼请求,判决送达时告知当事人,因本案为再审案件,因此,对该判决不得上诉。
请问:该案在审理程序上存在哪些违反民事诉讼法规定的错误做法?上一题下一题(7~10/共18题)案例分析题案情:家住某市A区的甲方与家住B区的乙方签订房屋买卖合同,甲将位于B区的二层楼房以30万元卖给乙。
双方签订买卖合同,合同中除约定了有关房屋买卖事项外,还约定,如果双方发生纠纷可以提交B市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乙把购买的房屋装修后开了饭馆,饭馆开张后生意兴隆,客流源源不断。
甲看着眼急,遂要求乙在原有基础上多给付20万,否则不给其办理过户手续,乙坚决不同意。
甲便把房屋在乙不知道的情形下卖给丙,在甲与丙未办理房屋变更登记前,乙得知此情况。
乙为阻止甲与丙办理变更登记,向B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认定其与甲的合同有效并判决甲履行协助办理房屋过户手续的义务。
法院受理后开庭审理前,甲提出管辖权异议,告知法院其有仲裁协议,法院审查后驳回甲的异议,继续审理。
一审法院经审理认定,甲乙之间构成了房屋买卖合同关系,判决甲履行协助办理房屋过户手续的义务。
甲提出上诉。
请回答下列问题:第7题本案诉讼过程中,一审法院的何种做法不符合法律规定?正确的做法是什么?第8题一审法院能否通知丙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为什么?第9题乙在起诉前为了阻止甲与丙办理变更登记,可申请法院采取何种法律手段?法院准许其申请应当具备何种条件?法院应当如何准许和执行?第10题如果二审法院认为本案不应由人民法院审理,二审法院应当怎么做?上一题下一题(11~15/共18题)案例分析题2013年1月15日,佳木斯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杨晓朋诉朱嘉明欠款纠纷一案作出二审判决,责令朱嘉明在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还杨晓朋欠款1500元并承担该案的诉讼费。
10日之后,朱嘉明向法院交了诉讼费,而未向杨晓朋返还欠款。
2013年3月,杨晓朋向对该案作一审判决的佳木斯市K区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该区人民法院接受申请,指派执行员沈海波负责执行。
沈海波召集双方就如何还款进行调解,因双方要求的差距过大,宣告失败。
2013年4月,杨晓朋与朱嘉明告知沈海波,他们已就本案的还款问题自愿达成了和解协议:朱嘉明只向杨晓朋还欠款1300元,还款期限为2013年6月底之前还800元,2013年7月底之前还款500元。
沈海波因此以佳木斯市K区人民法院的名义裁定中止执行。
2013年6月,朱嘉明依和解协议还了杨晓朋800元,但到2013年7月30日,朱嘉明对杨晓朋说无法偿还尚欠的剩余款项500元,让杨晓朋再宽限他两个月。
杨晓朋不同意并于2013年8月到佳木斯市K区人民法院申请恢复原生效判决的执行,佳木斯市K区人民法院因此恢复执行并作出执行裁定,责令朱嘉明根据双方的和解协议在法院执行裁定送达之日起7日内还杨晓朋余款500元,朱嘉明依此还了杨晓朋500元钱。
至此,本案执行终结。
2013年9月12日,朱嘉明之子朱小明到法院找沈海波吵闹,说沈海波执行本案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沈海波对其进行了批评,朱小明仍不罢休,继续辱骂沈海波。
沈海波将此情况报告院长,并提请院长批准,以朱小明妨害民事诉讼秩序为南,决定对其进行拘留。
问:第11题在执行程序中,沈海波可否主持调解,为什么?第12题杨晓朋与朱嘉明自愿达成的和解协议是否有效,为什么?第13题朱嘉明未完全履行和解协议,杨晓朋是否有权申请恢复执行?第14题佳木斯市K区法院受理杨晓朋的申请,并裁定执行和解协议是否正确?第15题佳木斯市K区人民法院是否能以妨害民事诉讼秩序为由,对朱小明采取强制措施?为什么? 上一题下一题(16~18/共18题)案例分析题甲省建筑总公司下属的第一分公司与上海某企业集团签订了一项建筑承包合同,由甲省建筑总公司第一分公司在上海浦东新区为该企业集团建厂房共近2万平方米,双方在合同中并未订立仲裁条款。
后在合同履行中发生纠纷,某企业集团便向某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仲裁委员会接到申请后,经过审查,7日后,认为符合受理条件,决定受理,并在5日后将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
被申请人收到后,于15日内提交答辩状,仲裁委员会在收到被申请人的答辩状后,即将开庭的时间、地点以书面形式通知了当事人并按期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三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公开审理此案,并作出裁决。
建筑总公司第一分公司被申请人对裁决不服,在收到裁决书后15天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问题:第16题仲裁委员会是否能受理该案?为什么?第17题仲裁委员会的做法有何违法之处?为什么?第18题本案被申请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是否可以受理?为什么?上一题交卷交卷答题卡答案及解析(1~5/共18题)案例分析题张老汉现年70岁,家住某市A县农村,因早年丧妻,一人抚养三个儿子张大、张二和张三长大成人,三个儿子结婚后并分别居住在该市B区、C区、D区。
2011年8月以来,张老汉患上某种老年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然而三个儿子唯恐花费过高,竞拒绝为其进行治疗,把张老汉一人独自扔在农村家中且不给其生活费。
张老汉感到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且自己又无劳动能力及生活来源,于是于2012年5月向A县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三个儿子给付赡养费及医疗费。
法院受理后开庭审理前,张老汉病情突然加重,法院为了应对此紧急情况,裁定对被告三人先予执行。
后张老汉病情有所好转,法院决定于2012年6月3日开庭,并于6月1日通知了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
在开庭时,迟迟不见张二到来。
于是法院作出缺席判决,判决三被告分别给付老汉赡养费150元,并负担张老汉今后的医疗费。
判决后,张老汉、张大没有上诉,张二在一审结束后口头提起上诉,没有提交上诉状;张三通过书面上诉状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认为父亲在张大、张二买房时帮助了他们,应当由张大、张二多负担张老汉的生活费,自己少负担。
市中院受理后,组成了由一名人民陪审员参加的合议庭,在审理过程中,张老汉因长期精神紧张导致突然发病而死亡。
问:第1题张二、张三的上诉是否有效?参考答案:《民事诉讼法》第165条规定上诉应当递交上诉状。
上诉状的内容,应当包括当事人的姓名,法人的名称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姓名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及其主要负责人的姓名;原审人民法院名称、案件的编号和案由;上诉的请求和理由。
依据《民诉法解释》第320条规定,一审宣判时或者判决书、裁定书送达时,当事人口头表示上诉的,人民法院应告知其必须在法定上诉期间内递交上诉状。
未在法定上诉期间内递交上诉状的,视为未提起上诉。
虽递交上诉状,但未在指定的期限内交纳上诉费的,按自动撤回上诉处理。
张二的上诉无效,张三的上诉有效。
详细解答:第2题张三上诉后,如何列当事人?参考答案:张三为上诉人,张大、张二为被上诉人,张老汉为原审原告。
《民诉法解释》第319条规定,必要共同诉讼人的一人或者部分人提起上诉的,按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上诉仅对与对方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分担有意见,不涉及其他共同诉讼人利益的,对方当事人为被上诉人,未上诉的同一方当事人依原审诉讼地位列明;(二)上诉仅对共同诉讼人之间权利义务分担有意见,不涉及对方当事人利益的,未上诉的同一方当事人为被上诉人,对方当事人依原审诉讼地位列明;(三)上诉对双方当事人之间以及共同诉讼人之间权利义务承担有意见的,未提起上诉的其他当事人均为被上诉人。
详细解答:第3题中级人民法院接收到张三上诉后,应当如何处理?参考答案: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5日内将上诉状移交原审人民法院。
详细解答:第4题本案在程序上还有哪些错误之处?参考答案:(1)依据《民事诉讼法》第136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在开庭3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
公开审理的,应当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
本案中一审法院决定2002年6月3日开庭而于6月1日通知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是不合法的,应当于开庭3日前通知。
(2)依据《民事诉讼法》第40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第二市民事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