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皮下、皮内、肌肉注射

皮下、皮内、肌肉注射


• 定义 目 的
再次核对、排气 穿刺
推药(抽动活塞,无回血,缓慢注入药物) 拔针、按压
再次核对,操作后处理
注意事项
1.要选择合适的臀部注射部位,应避开瘢痕,硬结或 压痛处,偏内侧易伤神经,血管;偏外侧易伤到髂骨 或形成断针。
2.注射针头刺入后若有血液回流,应立即将针头拔出, 重新更换部位。
3.遇两种以上药液同时注射时,应注意配伍禁忌。
皮下、皮内、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定义
肌肉注射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注 射治疗方法,指将少量无菌药液 通过注射器注入肌肉组织内,达
到治病的目的。
肌肉注射的目的
01
1.用于不宜或不能口服或静脉注射,且要求比皮
下注射更快发生疗效时
02
2.用于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
大的药物
注射部位选择
最常用的部位:臀大肌
其次:臀中肌、臀小肌 、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
• PNC皮试液如何配置?
• 取一支80万单位的青霉素,用5ml注射器吸 4ml0.9%氯化钠溶液稀释,每ml药液青霉素含量为 20万单位,用1ml注射器吸0.1ml上夜加0.9%氯化 钠溶液,每ml药液青霉素含量为2万单位;再用 1ml注射器吸0.1ml上夜加0.9%氯化钠溶液,每ml 药液青霉素含量为2000单位;再用1ml注射器吸 0.1ml上夜加0.9%氯化钠溶液,每ml药液青霉素含 量为200单位(每次配置时均需将溶液摇匀),配 置完毕换接41∕2号针头,妥善放置。
3
注射青霉素药液时,应现用现配,以减少过敏反
应。稠厚油类药物,须加温融化后在抽药。
4.切勿把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脱落;若发生
4
针梗脱落,应保持局部与肢体不动,迅速用止血 钳夹住断端并取出,若全部埋入肌肉内,即请外
科医师行手术取出。
05 5.需长期肌内注射的病人,注射部位应交替更换,以避 免或减少硬结的发生。
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2)
髂前上棘外侧三 横指处(病人手 指宽度为标准)
股外侧肌注射定位法
大腿中段外侧。 髋关节下10cm 至膝关节的范围
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法
上臂外侧, 肩峰下2-3 横指处
操作前准备
评估患者并解释 患者准备 护士自身准备 用物准备 环境准备
操作步骤
按医嘱吸取药液 核对、摆体位 消毒皮肤,待干

臀大肌(1)十字法
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 作一水平线,以髂嵴 最高点作一垂直线, 其外上象限(避开内 角)为注射部位
臀大肌(2)联线法
取髂前上棘与尾 骨联线的外上 1/3处为注射部 位。
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1 )
示指尖和中指尖 分别置于髂前上 棘和髂嵴下缘处, 髂嵴、示指、中 指间的三角区为 注射区
6.两岁以下的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因有损伤坐骨神经
06
的危险,幼儿在未能独自走路前,应选术
1、解除病人思想顾虑,分散其注意力。
2、取合适体位(上腿伸直,下腿弯曲),使肌 肉松弛,易于进针。
3、注射时 “二快一慢”,即进针快和出针快, 推药慢,注药速度均匀。
4、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选用针头宜粗长,进针 宜深,否则易造成注射部位硬结和疼痛。
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A (1)呼吸道阻塞症状:胸闷、气短、发 绀、口吐白沫伴濒死感
B
(2)循环衰竭症状:面色苍白、冷汗、
发绀、脉细弱、血压下降、烦躁不安等。
C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头晕眼花、面部及四肢麻木、
意识丧失、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D (4)皮肤过敏症状:瘙痒、荨麻疹及其他皮疹
过敏性休克抢救措施
• 5.呼吸受抑制时:可给予可拉明、洛贝林等呼 吸兴奋剂,必要时实行人工呼吸;急性喉头水 肿窒息时,可行气管切开术;如呼吸停止,立 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准备插入气管导管控制呼 吸,或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 6.心脏骤停时:立即施行体外心脏按摩术:心 脏内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1ml;必要时可行 胸腔内心脏挤压术。
定义
皮内注射
是将少量药液注入 表皮和真皮之间的 方法
皮内注射
• 1.目的:药敏试验、预防接种、局部麻醉的 先驱步骤
2.部位:表皮与真皮之间 (1)药敏——前臂掌侧下段,如青霉素皮试
; (2)预防接种——上臂三角肌下缘,如卡介
注意忌用碘酊
左手绷紧前臂内侧皮 肤,右手以平执式持 注射器,针头斜面向 上与皮肤成5°刺入
待针尖斜面进入皮内后, 放平注射器,左手拇指 固定针栓,右手注入药 液0.1ml使局部形成一圆 形隆起的皮丘,皮肤变 白,毛孔变大
注射完毕,迅速拔出针

再次核对,15~20min
后观察结果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皮试阳性判断
• 阴性:皮丘无改变,周围部红肿,无自觉 症状。
• 阳性:局部皮丘隆起,并出现红晕硬节, 直径大于1cm,红晕周围有伪足、痒感,严 重时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在观察反映的同 时,应询问有无胸闷、气短、发麻等过敏 症状。
1
1.立即停药,就地抢救:患者采取休克卧位,给予氧气吸 入,并保温。在患者脱离危险前不宜搬动;并密切观察患 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瞳孔变化。
2.给予抗过敏药物:a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 腺素0.5-1.0ml,小儿酌减。症状如不缓解,可每 20-30分钟皮下或静脉注射0.5ml,直至脱离危险。 b地塞米松5-10mg或氢化可的松200mg+50%葡萄 糖液100ml静推或加入5-10%葡萄糖液500ml静点。 c抗组织胺类药物:选用异丙嗪25-50mg或本海明 40mg,肌肉注射。
• 3.抗休克治疗:a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 。可给予低分子右糖酐500ml或4%碳酸氢钠 +5%葡萄糖内静点。b如血压不回升,需立 即静脉输入5-10%GS200ml+去甲肾上腺素12ml,或多巴胺20mg.根据血压调节滴速。c 加大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的计量。d针刺 人中、十宣、涌泉、足三里、曲池等穴位 。
5、同时注射多种药液时,应先注射刺激性较弱的药 液,然后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液,同时注意药物配伍 禁忌。
体位选择
• 臀部肌内注射时,为使局部肌肉放松,减 轻疼痛与不适,可彩以下姿势:
• 侧卧位:上腿伸直,放松,下腿稍弯曲。 • 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垂,头偏向一侧
。 • 仰卧位:常用于危重病人及不能翻身的病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