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洗手采分点:1.清洁手0.2分(考试前一天摘除手上所有饰品,修剪指甲[考试前第一句话提到])2.洗手(六步法1.2分)1.掌心:(双手掌心相对,手指并拢,来回搓洗) 2.掌背:(手心对手背,手指交叉,来回搓洗相互交换 3.(手心相对,手指交叉,沿指缝来回搓洗) 4.双手空拳互握互搓。
5.拇指:(一手握住另一拇指,旋转摩擦搓洗,双手相交替) 6.指尖:(一手五指并拢置于另一掌心,来回旋转搓洗,双手相交替)7.搓洗手腕,交替进行。
整个洗手过程持续1-2min3.流动清水冲洗(0.2分)用肘部关水,冲洗时手的指朝上肘关节朝下,洗手后双手抱拳放在胸前(手一定擦干)二、戴手套(0.4分)注意:戴上手套的手指不可触碰任何地方,手套接触皮肤的一面手套封住白大衣袖口,最后用无菌盐水冲洗手套外面的滑石粉。
口腔黏膜的消毒(2分)1.物品准备(0.8分)1%碘酊、0.5%碘伏、0.1%的洗必泰(氯己定)、0.1%笨扎溴铵(新吉尔灭)、 75%酒精,无菌棉球、无菌钳或镊子等。
2.操作步骤:a.无菌干棉球擦干术区(以免唾液稀释药物)(0.6)消毒具的擦拭方式(0.6分)棉球醺取消毒液(正确选择)时:将棉球一般浸于消毒液中,千万不要全部浸于消毒液中,消毒时:应由手术区中心部向四周涂擦,如为感染伤口则相反,消毒范围:手术区外5cm左右(即棉球向外涂擦4到5圈)注意:做口腔黏膜活检不宜用碘或其他有色消毒剂,以免染色,可用75%酒精。
一般检查1探诊: a探针的方式和支点:左手拿口镜右手持笔式拿探针,右手无名指以邻牙为支点b探针顺序:右上.左上.左下.右下.检查时先探颌面再探邻颊面舌腭面,用力轻柔,大弯检查颌面小弯检查邻面2叩诊: a检查前向患者说明过程,应选择有重量的平头器械,如金属口镜柄镊子柄 b叩诊动作:用镊子柄端垂直轻叩切缘或颌面和侧面,力量来自腕力c顺序:先叩诊对侧同名牙,如对侧同名牙缺失以邻牙为准d力量:先轻后重,每个牙齿叩击3次力量不宜过大3扪诊:有无脓肿、脓肿大小、范围、质地、波动感、淋巴结脓肿扪诊:以食指和中指轻轻压迫根尖部牙龈,检查龈沟内有无炎性渗液、根尖部有无波动感和压痛4松动度检查:器械选着镊子,前牙切缘后牙中央窝判断:松动度.牙周组织病变程度,正常牙约有0.5mm生理松动,I度<1mm 内.唇颊舌腭方向松动,II度松动1~2mm唇颊舌腭方向松动伴有近远中方向,III度松动>2mm唇(颊)舌(腭)近远中加上下提拉特殊检查1牙髓温度测试(冷热诊)I冷诊用冷水、小冰棒Co2 、II热诊用热牙胶烫软不冒烟医嘱:向患者说明目的和可能出现的感觉,如何示意选择及测试顺序:以对侧邻牙对照按先上后下、前后牙在前牙顺序逐个测试测试与隔离:保护好牙龈及周围组织并隔湿干燥测试放置的部位:放置干燥过的牙冠唇颊面颈或中1/3处5~10s温度测试的临床意义:1.正常:被测牙与对照牙反应相同。
2.敏感:一过性疼痛。
3.疼痛:疼痛并持续一段时间。
4迟缓性痛:即刺激去除后一会儿患牙才出现疼痛反应,并持续一段时间。
5.迟钝:测试片刻后才有反应,或强烈刺激才有微弱感觉。
6.无反应:被测牙对刺激不产生反应。
2牙周探诊a器械选着:顿头带有刻度的牙周探针针,检查根分叉牙石用的普通探针,20-25N,探甲床发白或甲缝不痛。
b握持方法:握笔式、中指或中环指支点,支靠临近牙。
c探针动作:按牙唇(颊)舌(腭)侧、近中、中、远中共6个点作测量,探针尽可能紧贴牙面与牙体长轴方向一致,以提插式移动,探针深入牙周袋、力量轻微以免引起疼痛d探针内容:牙周袋深度、附着水平、探诊后出血、跟面牙石、根分叉病变.3咬合关系检查:检查时医生位于患者右前方观察后牙咬合关系、前牙咬合关系及中线磨牙关系:中性关系—上6近中颊尖咬在下6的颊沟轻度远中关系—上6近中颊尖咬在下6的近中颊尖,完全远中上6近中颊尖咬在5,6之间。
轻度近中关系—上6近中颊尖咬在下6的远中颊尖,完全近中关系;上6近中颊尖咬在,6,7之间。
4前牙咬合关系:覆盖:是指上前牙切缘至下前牙唇面的水品距离在3mm以内为正常I度:3~5mm II度:5~7mm III度:>7mm覆颌:是指上前牙切缘覆盖下前牙唇面的垂直距离I度:1/3~1/2(中1/3) II度:1/2~2/3(颈1/3以内) III度;>2/3(颈1/3以上或下前牙咬在上前牙腭侧软组织)中线关系:正常时两侧上下切牙之间连线与面部中线一致下颌下腺检查1体位:医生位于患者的右前或右后方2检查方法: a视诊:下颌下区是否对称,有无明显外凸,口内,观察导管口是否红肿,唾液池是否存在,由后向前挤压腺体,看导管有无阻塞,有无脓性分泌物。
黏膜是否干燥及有无裂纹舌。
B扪诊:双手合诊一手放在舌下,一手放在下颌下。
右后向前,扪诊腺体是否有肿物及结石,导管有无结石。
3下颌下腺检查结果:有无脓肿、红肿、质地、唾液腺分泌情况社区牙周指数器械:CPI牙周探针检查方法:握笔式握持,探针与牙体长轴平行,紧贴牙根沿牙颊舌面龈沟从远中向近中以提插式移动,作上下短距离颤动感觉牙石情况、查看牙龈出血、观察牙周袋深度检查指数牙:分6区段,检查每个区段的指数牙(11及31,四个6,四个7)年龄20岁以上检查者10颗牙年龄20岁以下15岁以上只检查6颗牙(11及31,四个6),15岁以下也6颗但不检查牙周袋深度每个区段必须有2颗或2颗以上功能牙,且无拔牙指征,成年人的后牙区有一颗缺失或有拔牙指征,则检查另一颗指数牙如果一区段内的指数牙全部缺失或有拔牙指征则检查此区段的所有牙,以最重情况记分,每个区段2颗牙检查结果以最重计分,6个区段中最高分作为个人CPI值一、测血压患者术前半小时禁烟酒,禁咖啡,安静环境下休息5-10钟1. 检查水银柱是否在“0”点,抚平袖带(是否漏气)2.被检查者“肘部、心脏、血压计0点”在同一水平面,在肘窝内侧摸到肱动脉波动明显处3.将血压计袖带置于上臂下缘距肘窝2~3m,松紧适宜(即可进如一指)4.听诊器胸件置于肘窝动脉动明显处,不能接触袖带5.边听诊边打气,待动脉搏动消失再将贡柱提高20~30mmhg后缓慢气(2-5mmhg/s)6.听到第一个声音时的压力值记为收缩压,声音转弱消失时为舒张压7.先读收缩压在读舒张压2. 正常血压收缩压(12-18kpa)90~140mmhg 舒张压(8-12kpa)60~90mmhg3. 高血压收缩压 >140mmhg 或舒张压 >90mmhg4. 低血压收缩压 <80mmhg 或舒张压 <50mmhg 脉压差30-40mmhg8.测量完毕,排净袖带内气体,拧紧气门螺丝,倾斜45度关闭血压计。
二、吸氧术吸氧目的:通过氧气吸入可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改善组织缺氧状态,促进维持机体正常代谢活动吸氧指正:肺源性疾病,心源性疾病,各种中毒引起的呼吸困难,昏迷,脉速等缺氧分度:轻度O 50-70 CO2》50中度 35-50 》70重度《35 》901.物品准备:(1)氧气装置:氧气瓶、流量变、扳手(2)鼻塞或鼻导管(清洁、检查是否通畅)(3)湿化瓶(湿化液)2.操作步骤开启给氧装置:a开氧气总开关 b开流量表 c连接湿化装置 d检查氧气是否通畅放置鼻导管:a湿润鼻导管前端b清洁鼻腔 c轻柔操作自鼻孔插入,导管插入深度为鼻尖至耳垂距离的2/3,无呛咳后固定。
3.调节氧流量:轻度缺氧1~2L/mim 中度缺氧2~4L/mim 重度4~6L/mim4.停吸氧:拔下鼻导管,关流量表,关总开关,再开流量表(放余气)。
5.记录给氧时间.氧流量,清洁患者面颊部(吸氧装置为面罩,将面罩置于病人口鼻处,松紧带固定.松紧适宜.将氧气接管连接到氧气径口处)(如果流量表已经连接好,先连接鼻导管,打开总开关,调节流量表,检查氧气是否通畅,清洁湿润患者鼻腔,湿润鼻导管,放置鼻导管。
)(三)人工呼吸判断患者:,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1.检查呼吸道是否通畅,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及其他异物(取下义齿)2.患者仰卧于硬质平面上或背部垫硬板。
术者站立或跪于患者右侧松解患者衣物,腰带操作:a.举颏抬颈上提下颌骨 b.一手捏患者鼻,一手打开口腔 c.深吸气后对病人口腔吹起 d.深而快的吹起,持续1秒以上直到胸廓向上抬起 e.脱离接触,头偏一侧再吸气同时松开捏鼻的手,保持患者口张开继续第二次 f.先连续吹气4~5次,然后维持频率12~16次/分(人正常呼吸频率12-20次/分),吹气量400~600ml g.操作结束后,将抢救效果进一步处理告知相关者.#&8,仰卧压胸人工呼吸,双手放于胸肋部挤压胸部,每4-5次停一次。
(四)胸外按压判断意识:患者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颈动脉搏动消失。
患者仰卧于硬质平面上或背部垫硬板,术者术者站立或跪于患者右侧松解患者衣领,腰带清理口腔及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畅通。
操作:a.按压部位:胸骨体中下1/3交界处或剑突上3~5cm b.按压方法:掌根重叠,手指不要触及胸壁,手臂与胸骨垂直 c.力度适度:胸骨下陷3~5cm(少年3cm,婴幼儿2cm) d,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1:2,按压放松时手掌不可离开原部位 e.按压频率:80-100次/分,如果配合人工呼吸是30:2(单人也是) f.操作结束后,将抢救效果及进一步处理告知相关人员。
有效指标:颈动脉搏动恢复,呼吸心跳恢复,面色及口唇转为红润,散大瞳孔缩小。
(1).开髓术高速裂钻,改良持笔式,开髓后改用球钻提拉式去除髓室顶,三弯针挂探髓壁。
(一)髓腔入路的合格标准1.髓腔入口洞形正确:上颌前磨牙椭圆形,下颌前磨牙卵圆形。
上颌磨牙的标准入口洞形为钝圆的三角形,不在咬合面正中央而偏至近中颊尖上。
下颌磨牙的标准入口洞形呈方形,位于面近远中向的中1/3偏近中,中央沟的颊侧约1mm。
2.全部髓顶揭净。
3.全部根管口可暴露于直视洞口中。
4.根管锉可直线进入根管根尖部。
5.进入根管的器械仅尖端接触根管壁,洞缘和髓室侧壁不会对器械造成阻碍、卡压。
6.最大程度保存牙体组织,无操作缺陷。
(2)磨牙邻颌面洞制备准备,医患体位,高速裂钻,改良握笔式,中指或中指环指紧靠作为支点。
先制备邻面后制备颌面,在邻面边缘脊内侧下钻,点磨,到达龈上1mm时向颊舌向扩展,形成梯形结构,龈壁宽度:前磨牙1.0mm,磨牙1.5mm。
在牙本质以下0.5mm处向颌面扩展,形成鸠尾洞形,鸠尾宽度:前牙颊舌径1/3-1/2,后牙1/4-1/3,改用倒锥钻修整洞形(颌面盒装洞形,底平壁直)。
(3)磨牙邻颌面嵌体制备要求:1.无倒凹 2.有洞面斜缘 3.邻面做成片切形器械:高速手机,金刚砂车针,改良执笔式握持1.颌面鸠尾预备:用柱状金刚砂车针(TF-12),在颌面形成鸠尾,洞深2-3mm,轴壁平行或外展2-5度,鸠尾宽度,点线角圆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