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运动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运动

1.3 地球的运动、 地球运动 自转 围绕中心 地轴(并不存在, 是人们假想的) 运动方向 侧面:自西向东 北极看:逆时针 南极看:顺时针 运动周期 ①恒星日——23 小时 56 分 4 秒, 转过 360°,是地 球自转的真正周 期 ②太阳日——24 小 时 , 转 过 360°59',被用作 基本的时间单位 (生活中常用的 时间单位) 一个恒星年 即 365 天 6 时 9 分 10 秒 一个回归年 即 365 天 5 时 48 分 46 秒 运动速度 角速度:地球自 转的角速度除了 ①南北两个极点 为 0 ,②其他地 点处处相等,为 15°/小时 线速度:地球自 转线速度①由赤 道向南北两极逐 渐减小,②南北 两极为 0 W、V 都是近快远 慢 ①角速度: 近日点公转角速 度比远日点快, ②线速度: 近日点公转线速 度也比远日点快
c、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距离一个地方(的纬度)越远,这个地方正午太阳高度角就越小。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距离一个地方(的纬度)越近,这个地方正午太阳高度角就越大。 d、影子越长,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 影子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因此,冬至日时,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夏至日时,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4、四季的形成 (1) 天文四季(划分依据:太阳高度、昼夜长短) 夏季——一年中太阳最高、白昼最长的季节 冬季——一年中太阳最低、白昼最短的季节 春秋——冬季和夏季之间的过渡季节 (2) 气候四季 春 3、4、5 月 夏 6、7、8 月 秋 9、10、11 月 冬 12、1、2 月
5、五带的形成 � 热带——有阳光直射 � 温带——无阳光直射、无极昼极夜现象 �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知道黄赤交角与五带的变化关系。
小结: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赤道平面 黄道平面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昼夜长短 季节变化 太阳高度 四季 昼夜长短 太阳高度
纬度变化
五带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a、变化规律 随纬度: 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1)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随季节: (1)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 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小值。 (2)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正 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小值。 b、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1)画三线图(太阳直射点的运动图) ,写公式 H=90º-纬度差 (2)找两个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地理纬度 (3)先计算纬度差,即为两纬度所夹度数(同半球大减小,异半球相加) ; 再算正午太阳高度 (如求在夏至日、冬至日、春秋分南京地区 32ºN 的正午太阳高度)
180 W
o
3oW 0o
差 8 个时区
180oE
东八区 17+8=25 为次日一点
(1) 、时区: 中时区 (2) 、时区区号差或时间差或经度差: (3) 、时间: 17 点
各国不同的计时方法: 我国——首都时间 美国——跨经度广,采用不同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 朝鲜——为充分利用太阳光照,采用东部时区的时间 地球上有东西各 12 区,其中哪两个时区重合:东 12 区和西 12 区。 时区:伦敦——中时区、开罗——东 2 区、莫斯科——东 3 区、北京——东 8 区、东京—— 东 9 区、纽约——西 5 区、美国太平洋时间——西 8 区 ②地方时的计算 每一条经线对应着一个地方时。 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永远是 6 点或者 18 点, 到底是 6 点还是 18 点就要看这条线是晨线还是 昏线(沿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进入白天的就是晨线;沿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进入黑夜的就是昏 线) 。 ③国际日期变更线(国际日界线) : (1)国际日界线与 180 度经线并不完全重合,为了陆地居民日期使用的方便,绕开了大陆。 所以经过 180 度经线日期有可能增 1 天,也有可能减 1 天,还有可能不变。 (2)从西多少区进入东多少区,+1 天;从东多少区进入西多少区,—1 天。 (3)地球上有两个日期——今天和昨天。分界点除了 180 度经线外,另外一条就是 0 时经 线。从 180 度(西经方向)到 0 时经线为昨天;从 0 时经线到 180 度(往东经方向)为今天。 3、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会用生活中的例子说明) 二、地球公转的意义(5 点) 轨道: 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则为夏至( 6 月 22 日) ;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则为冬至( 12 月 22 日) 。 夏至日接近远日点(7 月初) ,公转速度慢;冬至日接近近日点(1 月初) ,公转速度快。 注意:是接近不是重合 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为白昼的中间那条经线,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 12 点;黑夜 中央那条经线的地方时为 0 点。
公转
太阳 ( ①公转轨道 : 黄 道 ; ②呈椭圆形 ; ③中心天体-太 阳偏离公转轨道 的中心,位于椭 圆焦点处)
侧面: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看:逆 时针 南极上空看:顺 时针
读图思考: 近日点(1 月初)在冬半年,远日点(7 月初)在夏半年;近快远慢,走过相同路程, 在近日点附近所需时间短,所以冬半年时间较夏半年要短一点。 一、地球自转意义——昼夜更替、地方时、地转偏向力(3 点) 1、昼夜更替:昼夜更替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地球在自转。 这个要区别于昼夜的产生:昼夜产生的原因在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2、地方时——地方时的计算 ①区时的计算 三大原则: (1) 时区序号=已知经度/15度 余数>7.5 度 时区序号为所得整数+1 余数<7.5 度 时区序号就为所得整数 (2)时差:异区相加,同区相减 (3)区时:东加西减 另外,15o——1 小时,1o——4 分钟,1’——4 秒 例子:曼彻斯特城(3oW)准备在下午 5 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区时)向世界转播曼联队的比赛,我国在几点 能看到这场比赛的转播实况?
2、昼夜长短的变化 (1) 昼夜长短和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
日出 上午X个小时 12点
下午X个小时 日落
先把上述坐标画出来,上下午的时间长度相同。 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日出时间=12-昼长×(1/2) 日落时间=12+昼长×(1/2) (2) 从极地看的地球图,怎么判断昼长、夜长? 答:看纬线,有百分之多少在白昼部分,再用 24 小时×百分比。 赤道与晨昏线的交电永远是 6 点或者 18 点。 (极地图和侧视图都要会看) (3) a、告诉你确定时间(如夏至日) ,问哪个地方昼长: ①这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则地理位置越北越长; ②这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则地理位置越南越长; b、告诉你具体地点,问什么时候昼长: ①地点在北半球,则太阳直射点越北越长; ②地点在南半球,则太阳直射点越南越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