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石油钻井工中级理论知识精彩试题(1)

石油钻井工中级理论知识精彩试题(1)

钻井工中级理论知识试题一.选择题(每题有4个选项,其中只有l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号填入括号内)1.AA001 通常把沉积盆地又分为(C )。

(A) 陆相沉积盆地和湖泊沉积盆地(B) 湖泊沉积盆地和海相沉积盆地(C) 陆相沉积盆地和海相沉积盆地(D) 淡水沉积盆地和盐水沉积盆地2.AA001 陆相沉积盆地中的沉积岩成为(C)。

(A) 化学岩(B) 碎屑岩(C) 陆相沉积岩(D) 海相沉积岩3.AA001 在海、洋等海相环境下形成的盆地叫( C )。

(A) 湖泊相沉积盆地(B) 沼泽相沉积盆地(C) 海相沉积盆地(D) 滨海相沉积盆地4.AA002 在沉积岩中,油气生成必须具备的条件是(C )。

(A) 含有丰富的有机质(B) 还原型的沉积环境(C) 选项A和B (D) 氧化型的沉积环境5.AA002 可生成石油、天然气的泥岩多为( C )。

(A) 白色(B) 红色和绿色(C) 灰黑色或灰褐色(D) 蓝色和紫色6.AA002 以下岩石中不可能生成石油天然气的是( C )。

(A) 暗色泥岩(B) 页岩(C) 花岗岩(D) 石灰岩7.AA003 地层中石油和天然气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是(C )。

(A) 浮力(B) 水动力(C) 地层压力(D) 重力8.AA003 地层中石油和天然气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通常不包括(C )。

(A) 浮力(B) 水动力(C) 构造力(D) 地层压力9.AA003 油气的二次运移与一次运移相比所具有的特点是(D )。

(A) 规模大(B) 阻力小(C) 速度快(D) 上述三项10.AA004 油气田的形成要素包括(D)。

(A) 生油层(B) 储集层和改成(C) 圈闭(D) 上述三项11.AA004 不能作为盖层的岩石是(C)。

(A) 泥岩和石膏(B) 页岩和盐岩(C) 砂岩和砾岩(D) 致密灰岩12.AA004 根据圈闭的形成条件,圈闭的类型可分为( D )和岩性圈闭。

(A) 构造圈闭(B) 地层圈闭(C) 断层圈闭(D) 上述三项13.AA005 把松散的碎屑物质胶结起来的化学成因物叫(A )。

(A) 胶结物(B) 胶结质(C) 介质(D) 矿物14.AA005 石油钻井中常遇到的岩石是( A )。

(A) 沉积岩(B) 砂岩(C) 碳酸盐(D) 碎屑岩15.AA005 岩石碎屑颗粒紧密接触,胶结物充填其中的胶结是( B )。

(A) 基质胶结(B) 空隙胶结(C) 接触胶结(D) 化学胶结16.AA006 岩石在外力作用下,从变形到破碎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B )性质叫岩石的机械性质。

(A) 化学(B) 物理力学(C) 弹性(D) 塑性17.AA006 砂岩的强度是指岩石抵抗( A )的能力。

(A) 外力破坏(B) 压缩变形(C) 拉伸扭曲(D) 弯曲折断18.AA006 砂岩中胶结物的强度一般认为(C )。

(A) 泥质>铁质>钙质(B) 硅质>泥质>钙质(C) 硅质>铁质>钙质(D) 钙质>铁质>硅质19.AA007 在( D )中钻进易发生跳钻、蹩钻和井壁坍塌。

(A) 黏土层(B)砂岩层(C) 盐岩层(D) 砾岩层20.AA007 黏土岩极易吸收钻井液中的自由水膨胀而导致( A )。

(A) 井径缩小(B) 泥包钻头(C) 井斜(D) 井漏21.AA007在砾岩层钻井容易出现的现象(C )。

(A) 井斜(B) 泥包钻头(C) 跳钻.蹩钻和井壁坍塌(D) 钻速过快22.AA008 “钻时”通常用( C )来表示。

(A) m/min (B) s/m (C) min/m (D) h/m23.AA008 根据(D )的大小可以判断地下岩层的变化和缝洞发育的情况。

(A) 钻压(B) 转速(C) 返速(D) 钻时24.AA008 通常把岩屑从井底返至地面所需要的时间叫做岩屑的( D )时间。

(A) 上返(B) 返出(C) 到达(D) 迟到25.AA008 石油中的油质.沥青质等在紫外光的照射下,能发出一种特殊光亮,叫( C )。

(A) 放光(B) 闪光(C) 荧光(D) 发光26.AA008 荧光录井是录井从左中发现油气层的(D )而有效的重要方法。

(A) 间接(B) 相关(C) 比较复杂(D) 直接27.AA008 在钻井过程中用气测仪通过直接测定钻井液中(B )的含量,从而判断油气层的过程叫做气测录井。

(A) 岩屑(B) 气体(C) 固相(D) 黏土28.AA008 气测录井除了钻井中直接判断油气层外,还可以预告( A )。

(A) 井喷(B) 井塌(C) 卡钻(D) 缩径29.AA008 气测值的突然(C ),就说明钻井液气侵严重。

(A) 降低(B) 为零(C) 增高(D) 上下浮动30.AA009 电法测井是通过研究井下岩层及所含流体的( B )性质,进而研究岩层的岩性.储油物性和含油性的方法。

(A) 热学(B) 电学(C) 升学(D) 光学31.AA009 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 A )差别很大。

(A) 速度(B) 方向(C) 路线(D) 能量32.AA009 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地表(C )以下,地层温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A) 10m (B) 20m (C) 30m (D) 50m33.AB001 钻井液密度升高,钻速将(B )。

(A) 升高(B) 下降(C) 不变(D) 加快34.AB001 钻井液中粒度为(D )以下的小固体颗粒对机械钻速的影响更为严重。

(A) 10µm (B) 5µm (C) 3µm (D) 1µm35. AB001 钻井液密度过高的危害不包括(C)。

(A) 降低机械钻速(B) 易憋漏地层(C) 降低黏度和切力(D) 易发生滤饼黏附卡钻36.AB002 钻井液密度的钻用是对井底和井壁产生(A )。

(A) 压力(B) 摩擦力(C) 润滑钻用(D) 润湿作用37.AB002影响钻井液密度的因素有水.( D )以及地层中的可溶性盐类等。

(A) 黏土(B) 处理剂(C) 岩屑(D) 上述三项38.AB002 降低钻井液密度的方法有机械法.(D )等。

(A) 稀释法(B) 使用发泡剂或充气(C) 使用化学絮凝剂(D) 上述三项39.AB003 为提高钻井液密度,通常在钻井液中添加(C )。

(A) 膨润土(B) 原油(C) 重晶石粉(D)水40.AB003 在正常情况下,钻井液密度的附加系数按压力值计算,气层为(C )。

(A) 1.0~1.5MPa (B) 1.5~2.0MPa (C) 3.0~5.0MPa (D) 1.5~3.5MPa 41.AB003 在正常情况下,其密度的附加系数按压力值计算,油层为(D )。

(A) 1.0~1.5MPa (B) 1.5~2.0MPa (C) 3.0~5.0MPa (D) 1.5~3.5MPa 42.AB004 反应钻井液在流动时,液体分子和液体分子之间,液体分子和固体颗粒之间,以及固体颗粒和固体颗粒之间的内摩擦力总和的是钻井液的(A)。

(A) 黏度(B) 切力(C) 流动性(D)六边形43.AB004 钻井的初切力事故钻井液静止(A )后所测得的切力。

(A) 10s (B) 3min (C) 5min (D) 10min44.AB004 钻井液的终切力是钻井液静止( D )后所测得的切力。

(A) 10s (B) 3min (C) 5min (D) 10min45.AB005 钻井液的切力越大,其悬浮岩屑能力(A )。

(A) 越强(B) 越弱(C) 无变化(D) 不能确定46.AB005 下列导致钻井液的黏度和切力升高的因素是( D )。

(A) 增加黏土含量(B) 加入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C) 提高固相颗粒分散度(D) 上述三项47.AB005 当钻井液受油气侵、黏土侵、盐侵、钙侵等污染后,钻井液的黏度和切力(A )。

(A) 升高(B) 降低(C) 不变(D) 基本稳定48.AB006 通常在保证携带岩屑的前提下,黏度应尽量(B )。

(A) 高(B) 低(C) 保持不变(D) 提高49.AB006 低固相钻井液若使用宾汉模式,其动塑比值一般保持在(C )左右。

(A) 2.4 (B) 3.6 (C) 4.8 (D) 6.050.AB006 降低黏度和切力的最通常的方法是(C)。

(A) 加清水稀释(B) 提高温度(C) 加降黏剂(D) 加性改石棉。

51.AB007 在钻井过程中钻井液(B )才能形成滤饼。

(A) 有压力(B) 有滤失(C) 无压力(D)无滤失52.AB007 井壁形成滤饼能(C)和阻止进一步滤失。

(A) 保护钻具(B) 提高钻速(C) 巩固井壁(D) 保护钻头53.AB007 钻井液的API滤失量是在(C )压力和常温下测定的滤失量。

(A) 10MPa (B) 30MPa (C) 686kPa (D) 1034kPa54.AB007 测定钻井液的滤失量所用的滤纸面积为( C )左右。

(A) 20cm2 (B) 30cm2 (C) 45cm2 (D) 100cm2 55.AB008 不同钻井液,滤失量相同,其滤饼厚度(C )。

(A) 一定不同(B) 一定相同(C) 不一定相同(D) 基本相同56.AB008 钻井液所形成的(C )滤饼能够有效控制钻井液的进一步滤失。

(A) 厚(B) 疏松(C) 致密而坚韧(D)薄57.AB008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井内压差对滤失量也有影响,随压差增加滤失量(A )。

(A) 增大(B) 减少(C) 基本不变(D) 因钻井液类型而异58.AB009 钻井液滤失量过大,滤饼厚而松软的危害不包括(D )。

(A) 堵塞地层空隙(B) 损害油气层(C) 降低渗透率(D) 改变水力状况59.AB009 钻井液滤失量过大,滤饼厚而松软,易导致泵压( C )。

(A) 不稳(B) 降低(C) 升高(D) 急剧升高60.AB009 钻井液滤失量过大,滤饼厚而松软的危害包括(DD )。

(A) 易使钻头泥包(B) 易做成阻卡(C) 易堵死水眼(D) 上述三项61.AB010 井深时钻井液滤失量的要求( C )。

(A) 较松(B) 较宽(C) 较严(D) 较大62.AB010 在易塌地层钻进,滤失量需严格控制,最好不大于(C )。

(A) 10mL (B) 15mL (C) 5mL (D) 20mL63.AB010 钻井时,裸眼时间长要( C )控制钻井液滤失量。

(A) 放宽(B) 从宽(C) 从严(D) 提高64.AB011 钻井中钻井液的含沙量一般控制在C(B )。

(A) 0.5%以上(B) 0.5%以上(C) 1.5%以下(D) 1.5%左右65.AB011 含沙量增高会使钻井液密度升高,钻井速度(C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