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脑功能成像技术在心理学实验中的应用
脑功能成像技术在心理学实验中的应用
2.2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
2.2.1 PET技术原理 2.2.2 PET技术的特点
2.3 功能磁共振成像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2.3.1 fMRI技术原理 2.3.2 fMRI技术的特点
3.1.1 研究假设
ERPs成分研究的成果:对P300波的认识
P300是事件相关电位(ERP)中,潜伏期在300ms左右 的晚期正向波,一般认为该电位与认知过程有关,并 且是由“有意义的事件”所引起 P300的两个重要指标 潜伏期:反映对刺激物评价或分类所需要的时间 波幅:与接受的刺激信息量正相关,它反映了刺激 的信息量和大脑耗费能量的多少 如:熟人面孔比生人面孔包含更多信息 熟人面孔:面孔识别中的结构码、身份语义 码和姓名码等 生人面孔:图形码、视觉语义码 因此,熟人的面孔引起的P300波波幅更大
PET实验仪器
2.2.2 PET技术的特点
优点
空间分辨率高于ERPs,可达4-6mm
பைடு நூலகம் 缺点
成像时间较长,导致时间分 辨率低 被试需接受放射性物质注射 系统造价极高
2.3.1 fMRI技术原理
血氧水平依赖(BOLD)效应
神经活动兴奋性水平增强时,局部脑组织血流、血流 容积、以及血氧消耗均增加,但增加的比例不同,脑 血流量增加超出血流容积2-4倍,而氧耗量仅轻微增加, 血流量增加超出了氧耗量的增加。 这种差异导致脑激活功能区的静脉血氧浓度升高,使 该区域的磁共振信号明显强于其它非活动的区域,此 效应称为血氧水平依赖效应 (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 BOLD) 利用快速磁共振技术,就可以将大脑这一短时间内的 变化检测出来,这就是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
缺点
空间分辨率较低(厘米级)
2.2.1 PET技术原理
PET的技术原理
将同位素示踪剂通过静脉注射到人体中 示踪剂随血液循环可到达全身,并持续发射正电子, 正电子释放后与人体内的电子相遇并湮灭,产生两个 背对背光子 这对光子具有确定的能量(511keV),能穿透人体并被 环绕人体的PET探测器测到,显示出正电子的位置信息, 于是人们就可以对血流方向和流量进行追踪 当认知活动在大脑的某一特定部位进行时,该部位新 陈代谢加剧,所需的血流量便会增加,此时就可用PET 技术确定与特定认知活动相关的激活区域
——脑成像技术使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能直接观察到 大脑的认知活动和工作过程,有如研究脑功能的“显 微镜”和“望远镜”。
2 主要的脑功能成像技术
2.1 事件相关电位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ERPs)
2.1.1 ERPs技术原理 2.1.2 ERPs技术的特点
fMRI实验设备
2.3.2 fMRI技术的特点
优点
信号直接来自脑组织功能的变化,完全无创 可以同时提供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图像 空间分辨率极高(毫米级)
缺点
由于检测的是滞后于神经活动的氧信号,时间分辨率 较低(秒级) 实验环境较封闭,不适合幽闭恐惧者 扫描噪声巨大,无法使用听觉刺激 系统造价高
ERPs实验仪器及实验现场
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
事件相关电位是一种特殊的脑诱发电位 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s,EPs)
是指给予神经系统(从感受器到大脑皮层)特定的刺 激,或使大脑对刺激(正性或负性)的信息进行加工 时,在该系统和脑的相应部位产生的可以检出的、与 刺激有相对固定时间间隔(锁时关系)和特定位相的 生物电反应
3 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应用
3.1 ERPs实验案例:P300与测谎
3.1.1 研究假设 3.1.2 实验过程及结果
3.2 PET实验案例:人类言语活动定位的PET研究
3.2.1 任务设计 3.2.2 研究思路 3.2.3 研究结果
3.3 fMRI实验案例:关于道德判断的fMRI研究
P300
波幅
潜伏期
3.1.1 研究假设
用P300波测谎的原理
假设:只有真正的罪犯才充分掌握有关的犯罪细节 那么:与案件相关的实物或场景照片刺激对罪犯蕴涵 有更多的信息,也就必然会引出P300波幅高值 因此:可以将案情有关的和无关的事件编成一个刺激 序列,根据两者引出的P300波幅的高低来判定被试是 否为真正的罪犯
诱发电位的特征
在特定的部位才能检测出来 有其特定的波形和电位分布 其潜伏期与刺激之间有较严格的锁时关系,在给予刺 激时几乎立即或在一定时间内瞬时出现
ERPs实验现场
2.1.2 ERPs技术的特点
优点
直接反映了神经的电活动 时间分辨率极高(毫秒级),几乎达到实时 完全无创 设备造价较低,使用、维护方便
3.3.1 问题的提出 3.3.2 实验过程 3.3.3 结果与讨论
2.1.1 ERPs技术原理
脑电图(EEG)
大脑工作时,神经细胞中离子的运动产生电流,在头 皮表面形成微弱的(μV级)电位,这些电位可以通过 高灵敏度电极和放大器探测并记录下来
ERP与ERPs
ERP:一个概念 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 ERP) ERPs:一种脑成像技术 利用ERP的固定时间关系,即“锁时”(time-locked) 关系,经过计算机叠加处理,提取出与某种特定刺 激相对应的ERP成分
1脑成像技术的成熟与心理学的发展
1.1 脑是心理的器官
要更好地了解心理,就要更好地了解脑
1.2 怎样研究心理的脑机制?
1.2.1 创伤性动物实验 1.2.2 对脑损伤患者的观察 1.2.3 脑功能成像技术 无创性:可以安全地对正常人进行实验 高空间分辨率:能对相关脑组织进行精确的定位 高时间分辨率:能准确地反映大脑的动态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