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的员工类犯罪2016

常见的员工类犯罪2016


案例六 吴X等三人盗窃案
吴X等三人,案发时19至21岁,任仓库普通员 工,其利用公司仓库晚间不清场的漏洞,悄悄滞 留在仓库货架区,待公司下班后,将公司货物从 窗口抛出,由其负责接应的同伙运走,盗窃公司 财产15万元。得手后,三人畏罪潜逃。 经公司报案、公安人员追捕,终被抓获。 法院认为,吴X等三人仅仅是仓库普通员工, 不存在利用职务便利的情况,应认定为盗窃罪, 且15万元数额巨大,因此该三人皆被判处无期徒 刑。
五、故意伤害罪
刑法条文 •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 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 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 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案例八 刘某故意伤害案
案例二 黄某某侵占案
黄某某利用担任某某电子有限公司叉车工,负责收发货及 搬运公司仓库货物的职务便利,将公司双叶路仓库内的各种规 格电缆线1箱(共计价值人民币3万多元)搬运出库,低价销售 给他人。后黄某某在公司人员陪同下向公安机关投案,如实供 述了上述事实,并将上述电缆线归还给公司。
法院认为,被告人黄某某身为公司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 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 成职务侵占罪。被告人黄某某系自首,当庭自愿认罪,依法从 轻处罚;被告人黄某某在事发后能归还赃物,对被告人再酌情 从轻处罚。 最终,法院认定被告人黄某某犯职务侵占罪,判处有期徒 刑八个月。
案例一 李某侵占案 李某,案发时30岁,任公司行政部员工,负责购 买、保管、发放公司的卫生用品和办公用品。由于制 度的漏洞,本应由三人负责的事情,全部交由李一人 全包了,于是李在自己家开设了一家杂货铺,售卖从 公司拿回来的卫生用品和办公用品,并自行开发票回 公司报销。其自行制作采购、保管及发放记录,采用 账实不符的简单作案手法,蒙骗了公司的主管领导和 财务,得以猖狂作案一年之久,侵占公司财产达12万 元之多。后因偶然的机会,被公司主管领导发现电脑 部打印纸用量大大超出合理数量,进而与电脑部核对 时,才曝光了李的犯罪行为。 最终,法院认定被告人李某犯职务侵占罪,判处 有期徒刑四年。
案例十 网络售假案
G公司为著名品牌服装企业,某著名网络商城有多 家网络店铺均声称销售G公司品牌的服装正品,且价格 最高的也仅为实体店的三分之一。G公司向该类网络店 铺购买多件产品并进行鉴定,确认该类网络店铺销售 的产品均为仿冒、且仿冒产品均擅自使用了G公司的注 册商标。 G公司一方面联系网络商城提供售假网络店铺的 资料,另一方面提起商标侵权诉讼,要求网络店铺( 开店个人或公司)支付侵权损失费用。G公司同时提起 多起针对数间售假网络店铺的诉讼,在网络商城有效 地震慑了售假商家。售假网络店铺主动与G公司联系赔 偿事宜并请求和解,保证不再犯。
案例十一 施某某单位行贿案
2008年至2010年7月,被告人施某负责经营A公 司、B公司。两公司在向上海市浦东新区多家市容环 境卫生事务所销售环卫设备的过程中,为谋取竞争 优势,被告人施某多次给予各事务所负责人财物共 计人民币134,000元。 法院认为,被告人施某作为A、B公司的法定代 表人、实际经营负责人,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 多名国家工作人员钱财共计人民币13万余元,情节 严重,被告人施某的行为已构成单位行贿罪。 被告人施某犯单位行贿罪,判处拘役六个月, 缓刑六个月。
(接上文)公司主管进行审查时,发现某个新注册的网络 推广员的链接点击数和推广费分成突然大幅增加,又发现公司 网络店铺内多个原始链接数据被篡改,因此顺藤摸瓜揪出梁某 某。公司立即进行了报警处理。 最后法院认定:被告人梁某某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 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梁某某实际侵吞了公司原本无须支出的 推广费),数额达5万余元,其行为已构成职务侵占罪。被告 人梁某某当庭认罪,并同意向公司退还赃款。 最终,考虑有认罪和退款情节,法院认定被告人梁某某犯 职务侵占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案例五 李某受贿案
被告人李某于2006年4月至2008年6月期间,利用担 任江苏某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的职务之便,与南京某公 司发生采购锻件业务过程中,先后9次收受该南京公司总 经理杨某的贿赂款,共计人民币44万元。
法院认为,被告人李某作为公司工作人员,利用职 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钱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 额巨大,其行为确已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判决如下: 一、被告人李某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判处有 期徒刑五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2万元。 二、追缴被告人李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违法 所得人民币44万元,予以没收,上缴国库。
三、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刑法条文
• 第一百六十三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 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 取利益,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 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利用 职务上的便利,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 归个人所有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 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 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两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 十五条、第三百八十六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案例四 胡某某挪用资金案
被告人胡某某系丽水市某有限公司的员工。2012年4月27日,被 告人胡某某受公司老板富某某的指派,到丽水松阳、遂昌等地运送 家用电器并代收货款。当天晚上,被告人胡某某回到丽水市区后在 赌博游戏机上进行赌博,将收取的公司货款共计人民币15550元全部 输光。次日早上,被告人胡某某将此事如实告知被害人富某某并提 出以工资折抵挪用的货款,被害人富某某表示同意。 2012年5月17日,被告人胡某某的家属已将被告人胡某某挪用的 人民币15500元货款归还给被害人富某某。 法院认为,被告人胡某某作为公司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 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进行非法活动,其行为已构成挪用资金罪。 被告人胡某某归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当庭自愿认罪,且 被告人胡某某的家属已将被告人胡某某挪用的货款归还给被害人, 依法从轻处罚。 最终,法院认定被告人胡某某犯挪用资金罪,判处拘役五个月 、缓刑十个月。
七、侵犯著作权罪
刑法条文 • 第二百一十七条 以营利为目的,有下列侵犯著作权情 形之一,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 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 电影、电视、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的; (二)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的; (三)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录 音录像的; (四)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的。
广东凯通律师事务所 欧阳奕 律师 主任 仲裁员
一、职务侵占罪
刑法条文
• 第二百七十一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 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 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 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 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在五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 应予追诉。 •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违反公司受贿、侵占、挪用 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之规定,是指侵占 公司、企业等单位财物5000元至2万元以上。
案例七 林某某盗窃、毁坏公司财物案
林某某为某公司保安员,某日负责夜晚公司和厂房巡 逻班次时,擅自离开巡逻岗位、开锁进入厂房盗取公司货 物,并意图撬开公司后门转移赃物。林某某在破坏电子门 锁后仍无法打开后门,将赃物抛出围墙外让同伙接收。 次日公司盘点时发现货物异常并查看监控录像,由于 案发时间在凌晨、光线不足,监控录像显示林某某从厂房 出来后,撬锁失败、无法打开后门,并将一袋密封物品扔 出墙外。公司立即作报警处理,警方到场带走林某某并进 行盘问、调查等工作。林某某承认相关不法行为,当即被 警方刑事拘留。 经公司统计,货物损失达2万余元、电子门锁损失2千 余元;林某某不仅涉嫌盗窃,还构成财产毁坏违法行为, 触犯了刑法并违反了公司员工手册等规章管理制度。林某 某除了被追究刑事责任,还被公司作解除劳动合同处理。
案例三 梁某某侵占案(利用网络犯罪)
梁某某为广州某公司的电子商务部的员工,平时负责公司 在某网络商城的网络店铺的销售管理和广告发布。公司与网络 商城达成了合作,在网络商城注册的网络推广员将网络产品的 链接放到各处发布,买家若通过点击专门的推广链接、进入公 司网络店铺并购买网络产品的,公司需根据网络产品金额向推 广员支付一定比例的推广费。但若买家是直接进入公司网络店 铺购买产品,公司无须向推广员支付推广费。 梁某某用他人身份注册成为网络商城的网络推广员、获得 专属推广链接,并利用自身权限,直接将公司网络店铺中的广 告、图片以及产品链接修改为梁某某名下网络推广员的专用链 接;这意味着:即使买家是直接进入公司网络店铺、点击有关 链接购买产品的,也会被网络商城认定为买家通过推广链接购 买商品、使得公司额外向梁某某支付原本不存在的推广费。
六、假冒注册商标罪
刑法条文 • 第二百一十三条 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 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 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 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 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 徒刑,并处罚金。
案例九 内鬼高仿案 A公司业务员多人,与负责生产加工并验货的 技术人员合谋,在公司的定点加工厂,以1:1的比 例在同一家加工厂生产未经授权的公司品牌产品, 即:公司下单生产多少,他们就给工厂双倍下单, 并利用职务之便,在辅料工厂以类似办法多准备了 辅料,一并提交给加工厂。然后业务员又将该等侵 权产品供应到外省市场的非正式渠道进行销售,后 因公司打假部门在打假行动中,在非法批发市场中 打获大批“高度仿真”的假货才揭穿了犯罪手法, 经缜密调查,查出了内鬼,予以刑事报案处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