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第二节地球表面的形态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二、内力作用 与地表形态
三、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四、人类活动和地表形态
地 球 表 面 形 态
地 质 作 用
内 力 作 用
板块运动与 -----板块构造学说 宏观地形
地质构造与 (局部)地形
褶皱 断层
背斜 向斜 地垒 地堑
外 力 作 用
2、断层(地壳的垂直运动)
岩石产生断裂未必形成断层,关键看是否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 位移。
断裂面 断层线
岩层受力达到一定 的强度,发生断裂, 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 产生显著的位移,成 为断层。
地垒
地堑
在地垒构造上常形成陡峻的山峰。如华山西峰、峨眉山万佛顶等。
在地堑构造上则常形成盆地或谷地。如吐鲁番盆地、渭河谷地等。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自学指导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P36) 2.板块之间的两种基本关系?(P36)
师生互动
1.板块构造学说 近几十年解释 大地构造 和 海陆分布规律 较为盛行的一种学说。
2.主要观点
完整一块 ,而是被断裂带分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不是 割成 六大板块 。这些板块处于相对的 运动 状态。
沙丘--风力沉积地貌
黄土高原----风力沉积
人工修建的梯田
怎样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具有双重性?
海岭
喀斯特地貌(溶洞)---流水溶蚀地貌
风蚀蘑菇----风力侵蚀作用
风蚀城堡----风力侵蚀作用
海蚀崖----海浪侵蚀作用
冰碛地貌----冰川沉积地貌
山前冲积扇---流水沉积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由于流速减慢,导致大 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山河流中下游地区,由于流速减慢, 导致泥沙淤积,从而形成宽广的冲 击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3.板块间的两种基本关系
互相
挤压碰撞 或者相邻的板块 彼此分离
。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 块交界处是地壳活动频 繁的地带,多地震和火 山。全球有两大火山地 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 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 火山地震带。
重点探究
板块运动对地形的影响?(P38)
板块运动 对地貌影响
板 块 碰 撞
板 块 张 裂
侵蚀地貌
冰川沉积地貌---冰碛地貌
沉积地貌 流水沉积地貌----冲积扇、河口三角洲 风力沉积地貌---沙丘、黄土高原
角峰——冰川侵蚀作用
冰川侵蚀地貌--U形谷
V形谷--流水侵蚀作用 流水侵蚀作用
喀斯特地貌(峰林)----流水溶蚀地貌
桂林山水
喀斯特地貌分布于石灰岩地区,是水对石灰岩长期溶蚀的产物
举例
喜马拉雅山
边界类型
消亡边界
陆陆 形成山脉和 青藏高原 相碰 高原 陆海 海沟、海岸山 美洲西岸的 山脉,亚洲 相碰 脉或岛弧 东部的岛弧 大陆 板块 海洋 板块 裂谷
东非大裂谷
生长边界
海岭
大西洋中脊
喜马拉雅山
红海 东非大裂谷 太平洋西部岛屿
落基山脉
安第斯山脉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自学指导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什么是地质构造?(P38) 2.什么是褶皱?褶皱有哪两种基本形态?(P38) 3.什么是断层?(P39) 4.什么是地垒?什么是地堑?(P40)
而在断层线上,由于岩石抗侵蚀能力弱,则发育成沟谷或河流。
重点探究
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背斜:良好的储油、 气构造;铁路隧道。 向斜:利于储藏地下 水,常形成自流盆地, 水库坝址选择点
气 油 水
断层:隧道、水库选址时,应避 开,以免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 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火 山 ↓
地 表 形 态
能量 来源
地球内部
表现 形式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地震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固结成岩
对地表形态 的影响
使地表隆起或凹陷, 形成高山和盆地
地球外部 的太阳能
削高填低,使地表 趋于平坦
友情 提示
各种地表形态,都是 内力 与 外力 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但在特定的时间和区域来说,往往是某一种作用占优势。
一般成山岭, 有时成为谷地 一般成谷地或盆地, 有时成为山岭
向斜
向下弯曲
中间新,两翼老
重点探究
想一想,背斜谷和向斜山分别是怎样形成的?
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性比较 疏松,若裸露在地表,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地 区的岩石在褶皱作用下被挤压,比较坚硬,抗侵蚀 能力较强,反而成为山岭。
师生互动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 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地球表面形态
大气环境
地壳的物质组 成和物质循环
水循环和 洋流 运 动 和 能 量 交 换
自 然 环 境 中 的 物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地球表面形态:
指地球表面的起伏状态,又称地形或地貌。
平原
高原
盆地
丘陵
山地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内力和外力) 地 球 表 面 的 形 态
日本富士山
地 震 ↓
地 表 形 态
地震裂缝
(一):外力作用
主要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冰川侵蚀地貌---角峰、U形谷 流水侵蚀地貌---V形谷 流水溶蚀地貌----喀斯特地貌、溶洞 风力侵蚀地貌---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海浪侵蚀地貌----海蚀崖
(二) 外力 作用 对地 表形 态的 塑造
侵蚀地貌 沉积地貌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自主学习
1.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力有哪两种?(P36) 2.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源及表现?(P36) 3.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源及表现?(P36)
重点探究
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主要来自 内力作用 和 外力作用 ,即地质作用。
地质 作用
内力 作用 外力 作用
师生互动
地质构造: 地壳运动留下的“痕迹”。
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
背斜
向斜
地垒
地堑
1、褶皱(地壳的水平挤压运动)
强烈碰撞和水平挤压,可以使沉积岩发生弯曲,形成褶皱。
岩层
岩层
老-------新------老
背斜
向斜
新-------老------新
褶皱的基本形态
岩层形态
岩层关系
地表形态
背斜
向上拱起
中间老,两翼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