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土地整理规划

区域土地整理规划

第四章区域土地整理规划
区域土地整理规划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通过对一定区域内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综合分析和土地开发整理潜力的调查评价,制定土地开发整理目标,划分土地开发整理区域,明确土地开发整理重点,落实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指导土地开发整理活动所作的总体安排。

区域土地整理规划目的
在对规划区域土地利用
现状分析和土地整理潜力评价的基础上,对土地整理做出总体安排,并确定规划区域的重点整理区域、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确定土地整理的近期任务和实施措施。

区域土地整理规划的目的
区域土地整理规划的任务
对区域土地整理进行统筹规划
确定区域土地整理的目标和方向
安排重点整理的区域、工程和项目
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编制原则
指导思想
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为依据;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要以内涵挖潜为重点,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依靠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提高土地开发整理的水平;要遵循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坚持以增加农用地,特别是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的实现。

总体目标
服务和服从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保障经济发展的用地需求。

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任务,实现规划期内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土地整理全面、有序开展,工矿废弃地得到有效复垦利用,
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宜农未利用地得到适度开发。

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全面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编制原则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上下结合,与相关规划相协调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统一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切实可行
在多方案比较的基础上确定规划方案
政府决策和公众参与相结合
区域土地整治规划的内容
分析土地整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进行区域土地整理的潜力分析确定区域土地整理的规模、布局和项目分析评价区土地整理的预期投资和效益制定实施区域土地整理规划的措施
一、准备工作成立领导小组组建编制小组进行宣传动员
二、调查与分析
收集资料
1.自然条件资料
2.自然资源资料
3.社会经济资料
4.生态环境状况
5.土地利用现状和潜力
6.相关规划和标准资料整理与补充调查
1.资料整理
2.补充调查
3.分析评价
三、拟定规划供选方案
1.供选方案的内容
(1)土地整理补充耕地和其他农用地的数量和布局(2)规划指标的分解和补充耕地的区域平衡方案(3)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安排
(4)预期投资和效益
(5)实施规划的政策
2.供选方案的制订
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技术、经济条件,结合社会需求,提出不同的规划目标,据此制订不同的规划方案。

加图片开原和喀左土地整治规划图
四、协调论证
五、确定规划方案
六、规划评审
七、规划实施
区域土地整治规划目标的确定
土地整治规划目标是指为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在规划期间通过土地整治所要达到的特定目的。

主要包括规划期内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开发的规模及增加耕地与其它用地面积。

确定目标的内容
土地整治增加的有效耕地及其他农用地面积土地整治后提高的土地生产率和产出率
土地整治提高农用地质量情况
土地整治对规划地区的生态环境的改善情况
规划目标的制定方法
提出初步规划目标
对初步规划目标进行可行性论证确定规划目标
规划的分解
规划目标的近期安排
土地整治分区
分区目的
土地整治分区是为规范土地开发整理活动和引导投资方向,在规划期内有针对性的安排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而制定的区域。

明确各区土地开发整理方向和重点
分类指导土地开发整理活动
引导投资方向
为安排项目提供依据
因地制宜地制定土地开发整理措施
重点区域与重点工程
重点区域
重点区域是指在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为统筹安排省域内耕地及各类农用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引导土地整治方向,实现土地整治长远目标所划定的区

重点工程
重点工程是指在划定重点区域的基础上,围绕实现规划目
标和形成土地整治规模,以落实重点区域内土地整治任务,或解决重大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流域开
发治理、生态环境建设等国土整治活动中出现的土地利用
问题为目的,所采用的有效引导土地整治活动的组织形式。

重点项目规划
项目与项目类型
项目一般指在土地整治区内安排的、在规划期内组织实施的、具有明确的建设范围、建设期限和建设目标的土地整治任务。

重点项目选定的原则
以土地整治潜力评价为基础,注重生态环境影响集中连片,且具有一定规模
具有较好的基础设施条件
具有示范意义和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地方政府和公众积极性高,资金来源可靠
项目建设期一般不超过3年
重点项目选定的方法
初步提出项目类型、范围与规模
进行实地考察,邀请当地干部、群众座谈与有关部门协商,进行综合平衡
确定项目边界线、量算面积
进行项目汇总,编绘项目图集
第四节区域土地整理规划的成果
规划文本
规划文本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a) 前言:简述规划目的、任务、依据,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
b) 背景与形势:简述土地整治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上一轮规划实施效果,土地整治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c) 规划原则与目标:明确土地整治的原则、目标、任务和主要规划指标;
d) 任务安排:阐述农用地整治特别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土地复垦、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等任务和措施;
e) 项目安排:阐明土地整治项目的规模、布局、时序和资金安排,明确建设内容和要求;
f) 投资与效益:阐明土地整治的资金需求规模、筹资渠道,以及土地整治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g) 实施保障措施:阐明实施规划需采取的行政、法律、经济和技术手段等;
h) 文本附表: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表、土地整治规划控制指标表、土地整治规划指标分解表、土地整治潜力汇总表、土地整治项目表.
a)上一轮土地整治工作情况和规划背景:说明土地整治取得的经验、成效,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形势等;
b)编制规划的简要过程:阐述规划编制各阶段的主要工作;
c)规划基础数据:说明规划采用的自然、人口、经济、土地利用等基础数据及其来源;d)土地整治潜力调查评价:阐明规划采用的调查评价方法、评价过程,土地整治的潜力类型、级别、数量及其分布状况等;
e)规划目标与任务分解:阐明确定规划目标的依据,说明整治任务的指标分解依据,重点说明方案形成过程、比选方法等;
f)项目安排:阐明土地整治项目确定的依据和方法;
g)投资与效益:说明资金测算的依据、方法和结果,说明效益评价的方法和结论,分析规划实施的可行性;
h)与相关规划衔接情况:说明土地整治规划与上位土地整治规划、本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的协调衔接情况;i)征求意见情况:说明规划方案论证、征求部门和公众意见以及处理情况;
j)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土地整治规划的必备图件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整治潜力分布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规划图和土地整治项目规划图。

其中,土地整治潜力分布图应分类型编制,包括农用地整治潜力分布图、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分布图、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分布图、土地复垦潜力分布图、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分布图。

各地可根据需要编制其他图件,包括农用地整治图、城乡建设用地整治图、土地复垦图、宜农未利用地开发图等。

规划附件
(1)土地整理规划编制的工作报告(2)土地整理规划的调研报告(3)专题研究报告
(4)基础资料
(5)图件
(6)相关文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