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研究生姓名:靳双琳所在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指导教师:孙君顶学位类别:工程硕士专业名称:计算机技术研究方向: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技术填表时间:2017年3月8日河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处制报告说明1. 报告格式适用于各类各层次研究生,各学科、专业可根据本学科专业特点适当调整“报告内容”,并及时公告相关研究生。
2. 报告内容一般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进展、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包括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手段、关键技术等)、研究计划及预期研究成果、主要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必须标注)。
3. 主要参考文献,以“报告内容”中出现先后为序进行编号,且编号与“报告内容”中标注一致。
4. 撰写格式参阅《河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
5.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最迟应于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3年制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 2.5年制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
6. 本报告是学位评定材料之一,填写要认真。
报告内容字体为五号宋体,A4纸打印。
此报告纸版经过导师和有关人员签字后,一式两份,一份交研究生工作秘书处备案,一份自留;电子版需同时通过“研究生党员系统”上传备案。
论文题目选题来源(请从以下来源选择): NA、973、863项目B、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C、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D、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E、中央、国家各部门项目F、省(自治区、直辖市)项目G、国际合作研究项目H、与港、澳、台合作研究项目I、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J、外资项目K、学校自选项目L、国防项目M、非立项N、其他一、研究目的和意义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已经处于一个信息电子化的时代。
新世纪新阶段,党建工作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许多新挑战、新课题。
为了应对新挑战、解答新课题,党的建设工作必须更新理念、更新手段。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
加强党的建设,应树立大数据理念、运用大数据技术,使党建工作更加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提高科学化水平。
传统宣传教育机制已经不能很好适应新形势,党的思想教育不能有效灌输到基层,部分基层干部的理论水平和自身能力不高,少数党员不能很好履行党员义务和责任,既不能使党员深入理解党的指导思想的精髓和先进性,又不能充分满足广大党员的精神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大数据做好低成本、差异化、准确性、高效化的党建组织工作,特别是人员流动频繁、传统组织架构形式松散的情况下,利用网络可以有效地做到人员多层次管控和思想学习状况的实时更新,从而实现党组织对党员的关爱。
大数据使一切都可被标准化和数字化,然后被存储、挖掘、统计、分析并进入到各种应用之中。
通过积累过去、分析现在、预测未来,实现由数据到知识的转化、由知识到行动的跨越,推动各项工作的飞速发展。
传统各项工作具有滞后性,对于新生事物是不敏感的,必须等事情发生并且成长到一定规模以后才能分析应对。
在大数据时代,可以通过海量数据对行为进行分析,一旦有新情况、新动态立即予以关注,从而实现对新生事物的早期干预和分析,大数据甚至可以发现事物发展潜在的规律,具有一定的“智能性”。
党建研究方法的变化。
以往收集基础信息采用抽样方法,用少量样本模拟代表整体来进行研究,但是抽样的质量对研究结果影响很大,比如民主测评和党风廉政调查问卷发放范围和数量最多不超过几百份,得出的结论和建议也并不能被公众和单位接受。
在大数据时代,很多场合下已经可以直接将总体作为研究对象,可以反应现实中的事实。
从而得出符合实际的结果。
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中央明确表示要大力加强党组织信息化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
要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同时,要按照党章规定,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等制度,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
通过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使党员队伍不断优化,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更好完成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这就对于党员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党务管理工作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和新问题,构建标准化、统一的党员目标考核,能够为各级党组织领导与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进而有效提高管理效率,提升工作水平,缩短工作周期,实现党务工作信息化、标准化、科学化。
有助于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助于党内民主渠道与党群沟通渠道的畅通与扩大,有助于党的方针政策的快速传播与落实,同时更有利于缓解矛盾、坚固党的基础地位。
二、国内外研究进展(一)党员管理研究现状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期刊网上,首先通过“党员管理”这个主题关键词,在数据库中进行搜索,同时将2017年设定为日期,这样一共找到了16158篇文章。
从1954年开始将发表文章数量以20年为研究区间,1954年-1973年共发表18篇,1974年-1993年共发表455篇,1994年-2014年共发表12618篇,而2014年至今已经发表了2998篇,占到了之前20年的23%以上。
如下图:中国知网也通过“关注度”“相关词”“学科分布”对党员管理相关文章进行统计,很明显党员管理方面的研究逐年递增,在这些文章中“党建”“机制”等词成了高频词汇,同时反映出,当前党员管理量化指标不够统一,党员考核成效不明显,党员在行业中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数据挖掘技术研究现状数据挖掘(Data Mining)技术最早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同时在九十年代之后得以快速推进。
数据挖掘是指从大量随机选取的数据中,通过探索和分析揭示数据的规律,发现不为人知的且有利用价值的知识和信息,以概念、模型等形式展示出来。
数据挖掘的过程包括:建立逻辑数据库、数据选择、数据处理、数据转换、信息提取、知识同化,因此数据挖据的过程呈现一种螺旋上升的态势。
最近些年,数据挖掘成为人们议题,在逐步发展成熟的过程中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究其原因,数据挖掘通过将模糊无规律的数据有效的转换成为规律的概念、信息和知识,从而发挥着巨大的应用价值。
它在市场分析、财务保险、工程设计、生物信咨息、医疗服务、客户关系管理等各个领域的商业实践和学术探索中被广泛应用。
目前,国外已在众多领域中使用数据挖掘技术,但是,我国起步较晚。
现主要集中在金融业、生物信息、零售业、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
在高校中,数据挖掘技术在教务管理、奖学金分析、招生工作、班级学风的研究方面。
关于数据挖掘技术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己有比较多的成果,涉及数据挖掘的多个方面。
从这些文章来看,他们研究数据挖掘都是从量化的技术角度来进行的。
但是国内关于数据挖掘起步晚,而且明显滞后于国外。
三、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本文研究思路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导论”。
本章首先在现实背景和现实意义两个方面展开了论述,揭示本研究的背景;其次本章从国内外的相关理论研究着手,进行了总结和针对性的叙述,从而厘清了这一议题在学术领域的研究价值;紧接着,本章还对研究的目的进行了描述,表明了本研究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最后总结了研究路线和创新点。
第二章“现实需要”。
介绍党员管理的基本状况以及,分析现阶段党员管理过程中的评价和监督机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找出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三章“技术介绍”。
对数据挖掘的相关理论概念进行界定与说明,展示数据挖掘技术的功能、流程和方法。
通过介绍它的优势来阐述在党员管理领域中使用数据挖掘技术的可行性。
第四章“实证研究”。
基于前文的理论、方法以及分析数据,利用数据挖掘工具设计算法。
在此基础上,探讨党员管理问题。
第五章“政策建议”。
以数据挖掘为指导并结合党员管理的现实问题,从党员发展、培养、教育、管理等四个方面,提出一些优化党员管理的意见。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本章主要对研究的主体内容做了一个概述,在此基础上也总结了研究所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有待于在后期的研究中通过方法的更新、数据的全面采集等方式予以改善。
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包括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手段、关键技术等)1、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结合。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在这一研究主题的相关领域搜索相关文献,并对文献进行研究。
在此基础上,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展开分析,并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到党员管理的现实当中。
2、文献资料研究方法。
此种方法主要是为了本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理论支撑,该方法的应用在于通过许多文献的积累,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现阶段研究的不足以期进一步深入探究。
3、问卷调查和访谈。
此种方法的实施主要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设计一套科学的调查问卷,其次是通过调查问卷的发放搜集相关数据,再次是通过约谈的方式对有针对性的对象进行沟通以搜集相关数据。
4、数据挖掘分析方法。
该方法被应用于数据搜集之后的处理工作,从数据中找到其中的相关联系。
研究计划及预期研究成果完成期限和预期进度:主要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必须标注)[1]赵成山﹒部队党员管理信息系统[D]﹒重庆﹒重庆大学,2005[2]于海鹏,米捷﹒党员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J]﹒中国科技信息,2008[3]舒洪明﹒“高校学生党员管理信息系统”统计[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第20卷(增):344-346[4]逯鹏,贺青春,王月庆,刘通﹒高校党员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郑州工业大学学报,2000,6:64-66[5]李文华,张华﹒基于Visual Basic的高校学生党员管理信息系统设计[J]﹒宁夏共程技术,2005,9:241-243[6]耿云松﹒当前河南省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创新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8[7]胡绿叶﹒新形势下党员管理机制的创新、唯实,2007(10):22-23[8]孙宏业﹒党员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0[9]任汉植﹒关于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管理的思考﹒职教探索与研究,2007(04):19-20[10]郝英伟﹒辽宁职业技术学院党员管理系统[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吉林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