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有崇拜的偶像,一世有恪守的诺言。
他是旧书摊、古玩市场的常客,他为红色收藏,甘受清苦,倾尽家财;他为党史传播,古稀之年,四处奔忙;是什么使他这么多年孜孜不倦,乐在其中呢?看一个退休老警员的红色情怀。
红色情怀————陈伯寿这位老人叫陈伯寿,今年76岁了,是新疆库尔勒红色教育基地创始人,新疆关心与教育下一代委员会副主任。
下午,新疆关心与教育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将会有人到他的红色教育基地参观,作为解说员,陈老今天很忙。
1996年,陈老从巴州公安局纪检委书记岗位退休,闲下来有时间了,他便一心投入了他热爱半辈子的红色收藏与党史传播事业。
2004年,在巴州公安局的帮助下,陈伯寿的红色教育基地成立了,从此,他有了一块收藏与展览的好地方。
展厅外,老人焦急的等待着,老人说,这些年到展厅参观的人越来越多,等待他早就习惯了,只要人们来基地参观,来感受党史的熏陶,来听他的解说,他就非常的满足了,因为这是对党的热爱,也是对他这么多年来坚持的认可。
在展馆内,陈老娓娓道来,表述清晰,语言风趣,引来一阵阵掌声和欢笑。
来参观的人无一不被展馆内丰富的内容所感染,每一缕目光,都在展板上停留,飘过。
同时我们记者也采访了几位来馆的参观者,他们对陈伯寿老人又有什么样的评价呢?(喀什人说00162)同期声;记者:你参观了红色教育基地后,你有什么感触吗?答:我们自治区教育厅来巴州开会,开完会后,红色教育基地我们以前就听说过,我们就准备来看,展馆里看到了解放以前和解放以后老领导的照片,有关我们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来参观,来看了以后,原来的老一辈革命家,我们非常的感动。
所以我们教育家以后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把现在的时代和过去的时代一定要比一比,培养教育学生,这个方面我们非常感动。
记者:对于陈老师对于红色教育基地,几十年的坚持,你有什么评价呢?答:老革命家退休以后,私人花钱,开办红色教育基地,让我们来看现在这个时代,让我们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受到教育,我非常感动。
因为我是从喀什过来的,等我回到喀什以后,在喀什的中小学,把参观的情况带回学校,一定要好好学习,也向我们陈老师学习。
答:陈伯寿老人的教育基地,是他自费创办的,二十年如一日,另人震撼,感人至深,我们非常敬佩他,我们要充分的利用好这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育更多的学生,教育更多的老师,来接受党史的教育,接受革命传统的教育。
答:我们认识陈伯寿老人,受他教育已经七八年了,他义务免费的给我们学校做讲座,开放他这个场馆,红色革命教育基地让我们学生来受教育,已经多达几十场次了,我们学校已经有很多学生接受过这种红色革命基地的教育,这种革命传统的教育,学生也深受启发,而且我们也曾经连续五年,我们学校的入团积极分子,入团仪式就在我们这个红色革命教育基地(举行),让学生在入团的时候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是在这个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受教育的地方入团,对他的一生来说是很有意义的意见事情,我觉得陈伯寿老人的这种精神是特别值得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去学习,尤其我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对陈伯寿老人身上的这种无私奉献,甘于奉献的精神特别值得我们去学习。
(学生在展厅的镜头)出于对党的热爱,陈伯寿老人对于红色宣传展览也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
同期声;(中间用画面代替加音乐)陈伯寿:学生来他要分层次,有的是大学生,有的是初中生,有的是小学生,讲小学生的给大学生听,人家不爱听,给大学生讲小学生的没有味道,所以要针对对象,对大学生讲的主要是党的光辉历程,党的光辉历程主要讲的是一大到十八大的内容,这个给大学生讲他了解,因为大学里面有政治课,那么给中学生讲层次就粗一点,让他们大概了解就行了。
给小学生讲呢,就讲五个爷爷,三个奶奶,两个阿姨,三个叔叔。
解说词:(给学生讲课画面)李大钊、瞿秋白、方志敏、夏明翰、张思德、黄继光、雷锋、赵一曼、杨开慧等一些革命先辈,都是陈老口中为小学生讲的爷爷叔叔们。
讲的人津津乐道,听得人专注认真。
{ 张娟}解说词;红色展厅并不是陈老进行党史宣传教育的全部,除了展厅讲解外,老人还在每年的“七一”、“八一”、“十一”以及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诞辰、逝世等重要纪念日,都会到人流比较集中的库尔勒市人民广场进行党史资料图片和领袖像章展览,开展党的光辉历史和革命教育,这一讲就是十六年。
一位年逾七十的退休老人,不为名,不为利,几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持之以恒的投身红色收藏和党史教育事业,他为什么始终如一的拥有这种红色情怀,他这样做究竟是为了什么?同期声;【00011】陈伯寿:这个人不能忘本,列宁说过一个人忘本意味着叛徒,就等于叛变的意思,所以人呢就是这样,我既然是个放牛娃出生,我现在有这样高的文化成绩,还能写点东西,还能给人家讲课,一讲课一年不知道给人家讲多少课,这个资料收集的这样丰富,是什么支撑着我,就是对党的信仰,我入党的时候就提到了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共产主义是个什么情节,我的理解现在就是共产主义社会。
所以这个问题我感觉是一个人的信仰,一个人的追求,是这个人上面党的领导,党的关怀,同志们的支撑。
为共产主义奋斗,这个奋斗重点在哪里,我认为就是一个共产党员与时俱进,要很好的往前走,才有奋斗的价值,才有人生的价值,一个人活上多少年没有价值,没有意思,我现在活了76年了,雷锋才活了22年,焦裕禄活了42岁就走了,他对我们后代做出的贡献,对我们后代影响多大,这些东西都是支撑着我,都是勉励着我,鞭策着我前进。
陈伯寿,今年76岁,1956年,从家乡甘肃武威市参军到了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在部队从一名战士成长为一名军分区后勤部副部长。
(老人说照片)陈伯寿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
自幼家境贫寒的他,自从参军入伍,在部队接受党的教育,对党有着深厚的情感。
参加工作以来,他潜心学习、收集党的历史资料。
他认为这些资料折射了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过程。
1958年8月15日,他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9年10月1日正值新中国成立10周年,陈伯寿作为新疆国庆观礼代表之一,应邀参加了国庆观礼庆典活动,正是这次国庆观礼活动,开启了他蕴藏已久的红色情结,开始了他为之奋斗终身的红色事业。
(同期声000142)同期声:这个会议一开确实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转折点,去见了我们的伟大领袖,。
当时虽然看见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上,我在席台上,看的虽然迷糊,但对我的影响很大,回来那天晚上都没睡着觉。
我觉得我是一个放牛娃出生,一生中能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及党和国家领导人,这是我的自豪。
解说词:2004年,陈老的展馆建成后,先后被誉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共党史教育基地”“自治州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不仅是对陈老这么多年坚持的认可,也是对这位可爱的老人最大的鼓励。
展览馆占地280平方米,陈伯寿将收集的党史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归纳,整理,将其分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始人,祖国在我心中,天山儿女心向党,党的历届代表大会、满门忠烈等共计36个部分。
(00046,00049,00050,00051,00057满门忠烈,)50余年的红色收藏情怀,体现的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
(收藏过程)1300多篇共计80多万字的各类党史资料,万余枚毛泽东像章以及2000余块展板。
展板内容丰富,做工精细,每一块展板都是历史的见证,讲述着党的光辉历程,讲述着那些不为人知的英雄故事。
折射着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的生动写照。
在这里,领袖像章就有一万五千多枚,每一位领袖的神态都生动鲜活,每一位英雄的目光都凝重而深远。
解说词:有一次,在库尔勒市民广场展览的过程中,一位日本游客想要高价购买陈老的部分毛主席像章。
同期声;陈伯寿;八一,八一就是我定下的,元旦、春节、七一、八一、十一、领袖人物就是毛泽东的九月九号、十二月二十六号、周恩来的元月八号、三月五号,这些重大节日我必须在广场,这天我为了庆祝八一建军节,在广场展出,这天来了个日本人领了个翻译,翻译是我们的同志,他来看的时候,那时候像章还没有那么多,就拿了六块,这一块是四十乘以五十的镜框子,里面都镶着毛泽东的像章,他就翻来覆去的看,看了以后,他对那个翻译说你这个像章买不买,我就问那个翻译,他是外国人是哪里的,他说是日本的,我就想日本人过去侵略中国那么厉害,现在要这个干啥。
解说词:六块毛泽东像章,日本人看到陈老不想卖,就让翻译从一万元人民币加到两万元。
陈伯寿:最后他掏两万人民币,我说你掏多少我都不卖,我收集这些是我的精神支柱,也是我的一个信仰。
(00011)解说词:清晨,陈老都早早的起床,吃过简单的早饭,就开始他一天的工作。
来到展览馆,陈老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展板擦拭一遍,这些展板就像老人的孩子一样,每一下擦拭,陈老都小心翼翼,生怕弄疼了它们。
这些数量居多,内容丰富的展板,凝聚了老人半辈子的心血,这样的展板,每一块都出自于陈老那双布满岁月痕迹的手。
一把钢尺,一个电钻,一把长锯,这些就是陈老做展板的常用工具,简单而又陈旧,但是那一幅幅精致美观的展板都出自它们的雕琢,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就是这样的工具赋予了每一块展板新的生命,陈老没有怨言,那副慈祥的脸上永远挂满了笑容。
时间可以带走一个人的青春岁月,带不走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和那颗对乐观的心。
这些展板的背后都是一段历史,一段中国人永远铭记的过去,展板是有生命的,它是中国共产党党史的传承和发扬,也是一位位英烈们生命的延续。
今天得知小女儿要回家吃午饭,陈老破例提前一些回到家中。
由于陈老每天都很忙,孩子们回家都难得见上一面。
不是在外面展览,就是去了县里讲座,跟孩子们错过是常有的事。
今天女儿一家,来看望陈老,吃着滚烫的火锅,陈老讲述着他今天在外面讲座的事情,一家人其乐融融。
陈老用一个老党员的信念,感染着孩子们,用爱建筑着温馨的港湾。
对于陈老的红色收藏,一开始子女们都很反对,认为陈老到了颐养天年的岁数,应该歇歇了,做展板不仅耗时间,也消磨人的精力,但是在陈老的一再坚持下,孩子们最终同意了。
在孩子们眼里,陈老是一个严肃而又慈祥的父亲,再教育别人的同时,也感染了他们自己。
同期声:小女儿:刚开始做(红色展览)挺辛苦的,冬天夏天,早出晚归的,又费精力。
我妈又没工作,没经济来源,都是靠我们子女支援,前面我们确实挺反对的,但是后来一想这也是他的一个精神支柱,他的身体也因为这个挺好的,比以前得糖尿病的时候更好了,所以我们也挺支持他的,老共产党员,这也是他的信仰。
记者:陈爷爷作为一个父亲,从小到大,他在你们心中是个怎样的形象呢?小女儿:他小时候对我们特别特别的严厉,对我们家三个孩子都特别严厉,小时候像我们这个年代的人就是挨打,也是常有的事,小时候还是挺恨的,长大以后,我们还是挺理解他的。
也特别的慈祥,他对我们下一代都特别好,虽然说经常打我们,但是对我们下一代,对他的三个孙子孙女都特别好,从来没骂过说过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