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建筑史课本重点知识

外国建筑史课本重点知识

1.古埃及四个时期:古王国时期,中王国时期,新王国时期,后期、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2.尼罗河两岸建筑材料和结构方法建筑材料:尼罗河两岸缺少良好的建筑木材,古埃及劳动者使用棕榈木,芦苇,纸草,黏土和土坯建造房屋结构方法:梁,柱和承重墙相结合3.金字塔的演化:玛斯塔巴---多层石头金字塔(玛斯塔巴---昭赛尔(6层)---麦登(3层)---达舒尔(2层)---吉萨金字塔群(库富146.6、哈弗拉145、门卡乌拉、大斯芬克斯))第一座石头金字塔:昭赛尔金字塔(建造者:伊姆霍泰普)4.玛斯塔巴:除了宽大的地下墓室之外,还在地上用砖造了祭祀的厅堂,仿照在上埃及比较流行的住宅,像略有收分的长方形台子,在一端入口。

5.吉萨金字塔群由哪些部分组成?库富金字塔,哈弗拉金字塔,门卡乌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6.峡谷里陵墓结构技术的进步:用梁柱结构建造了比较宽敞的内部空间,于是纪念性建筑物内部艺术的意义增强了。

7.曼都赫特普三世墓属于中王国时期,建筑群由严正的纵轴线,对称构图的庄严性被认识到了,雕像和建筑物,院落和大厅作纵深序列布置。

8.太阳神庙属于新王国时期(庙宇的两个艺术重点:大门和大殿)9.新王国时期两大重镇:卡纳克和鲁克索阿蒙神庙10.为什么要把阿布辛波石窟庙特殊?建在尼罗河的一个悬崖上。

11.哈特什帕苏墓建造于新王国时期(建造者:缪珊)1.两河中下游建筑材料,结构技术建筑材料:两河中下游是冲击平原,缺乏良好的木材和石材,人们用黏土和芦苇造房屋,有些用乱石垫基础结构技术:劵拱技术,但缺乏燃料,故没有发展起来2.为什么要建山岳台?因为当地居民崇拜天体,他们认为山岳支承着天地,神住在山里,山是人与神之间交通的道路,山蕴藏着生命的源泉,雨从山里来,山水注满了河流,他们把庙宇叫做“山的住宅”,造在高高的台子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对集中式高耸构图的纪念性加深了认识,形成了叫做山岳台的宗教建筑物。

3.乌尔月神台:共四层,第一层黑色,象征冥界,第二层红色,象征人间,第三层青色,象征天堂,第四层白色,象征明月。

4.饰面的起源:为了保护土坯墙免受侵蚀,一些重要建筑物的重要部位,趁土坯还潮软的时候,揳进长约12CM的圆锥形陶钉以增强砌体的强度。

5.饰面的演变:从陶钉到贝壳贴面到琉璃砖。

6.饰面构图的代表:新巴比伦城的伊什达城门7.萨艮二世王宫:属于新王国时期8.人首翼牛像象征睿智和健壮,出现在萨艮二世王宫的大门立面9.帕赛玻里斯:它是波斯的仪典中心,帝国的象征。

1.古典文化:古罗马,古希腊2.爱琴文化:克里特,迈锡尼3.维特鲁威的著作《建筑十书》提出的建筑“三原则”:适用,安全和美观4.克里特岛上最重要的克诺索斯的宫殿又被称成为“迷宫”5.迈锡尼和克里特的对比异:迈锡尼的建筑风格粗犷雄健有极强的防御性克里特的建筑风格纤秀华丽,毫不设防同:以正室为核心的宫殿建筑群布局,以分散的院落通风采光,布局不规则,没有轴线,工字形平面的大门,上粗下细的石柱等。

6.迈锡尼狮子门:宽3.5m,高3.5m,门上的过梁中央厚约90cm,两端渐薄,结构上很合理。

它上面发了一个叠涩券,大致呈正三角形,使过梁不必承重。

券里填一块石板,浮雕着一对相向而立的狮子,保护着中央一根象征宫殿的柱子,也是上粗下细的。

1.古希腊四个时期: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2.古希腊圣地建筑群艺术的最高代表-----雅典卫城。

3.古希腊神庙艺术的最高代表----雅典卫城中的帕提农神庙(多立克柱式典型代表)4.庙宇形制的演进:圣堂---独幢---围廊式(古希腊)5.爱奥尼柱式:产生于小亚细亚爱奥尼人较多的地区,与邻近的,本来就有华丽柱头和细长柱身的波斯建筑有较大关系,柱子较细,柱间距较宽,檐部较轻,柱下有柱础,柱身下粗上细,但不太显著,雕饰为薄浮雕,线脚较多,且为弧面。

(比例修长,轻巧清秀,柔美典雅)6.多立克柱式:产生于希腊南部,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多立克人居住的地区,与迈锡尼甚至埃及的传统有较多的联系,柱子较粗,柱间距较小,檐部较重,柱下无柱础,柱身下粗上细,中部稍稍膨出,柱头为圆盘状,比较简洁,雕饰为高浮雕,线脚较少,有也多为直角。

(比例粗壮,刚劲雄健,浑厚有力)7.科林斯柱式:柱头宛如一棵旺盛的忍冬草,其余部分用爱奥尼式的8.雅典卫城建筑群建设的总负责人:费地组成:卫城山门胜利神庙雅典娜铜像帕提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9.卫城山门的设计者为穆尼西克里,山门为多立克式10.胜利神庙的设计者为卡里克拉特,庙是爱奥尼式11.帕提农神庙主要设计人是伊克底努,卡里克拉特参加设计,费地和他弟子负责雕刻。

12.伊瑞克提翁庙的设计者为皮忒欧斯,庙是爱奥尼式13.伊瑞克提翁庙与帕提农神庙的对比(1)爱奥尼柱式同帕提农柱式在风格上的对比(2)不对称的复合的形体同帕提农的对称的,单纯的长方体对比(3)它的活泼轻巧对比着帕提农的凝重端庄(4)它的装饰繁富,色彩淡雅对比帕提农的金碧辉煌(5)它以朝南的白大理石墙对比帕提农朝北的柱廊14.集中式纪念性建筑的代表:雅典的奖杯亭(科林斯柱式),小亚细亚哈利克纳苏的莫索列姆陵墓15.叠柱式:两层高的敞廊,采用叠柱式,即下层用比较粗壮质朴的多立克柱式,上层用比较颀修华丽的爱奥尼柱式。

上层的柱子的底径等于或稍小于下层柱子的上径,上下层的柱式都具备完整的三部分,不因叠置而省略或简化。

历史划分:(1)伊特鲁里亚时期,公元前8世纪~2世纪(2)罗马共和国盛期,公元前2世纪~30年剧场、竞技场、浴场、巴西利卡、罗马角斗场(3)罗马帝国时期,公元前30年~公元后476年凯旋门、纪功柱以皇帝命名的广场、神庙等等。

1.哪些建筑里体现了劵拱技术?输水道,契桥,穹顶、2.柱式的进化:多立克柱式、塔斯干柱式(表面没有凹槽)、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组合柱式。

并创造了卷柱式。

3.塔斯干柱式和复合柱式4.简答题:《建筑十书》成就和缺憾成就:(1)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2)十分系统的总结了希腊和早期罗马建筑的实践经验(3)相当全面地建立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以及各类建筑物的设计原理(4)按照希腊的传统,把理性原则和直观感受结合起来,把理想化的美和显示生活中的美结合起来,论述了一些基本的建筑艺术原理缺憾:(1)为迎合奥古斯都皇帝的复古政策,有意忽视共和末期以来劵拱技术和天然火山灰混凝土的重大成就,不公正地贬低他们的质量(2)对柱式和一般的比例规则,作了过于苛细的量的规定(3)文字有点晦涩,有些地方语焉不详,以致后来有些人钻空子随意加以解释(4)科学本身发展水平的历史局限5.古罗马有几个凯旋门,分别属于什么时期?替度斯凯旋门,属于罗马帝国时期赛维鲁斯凯旋门,属于罗马帝国时期君士坦丁凯旋门,属于罗马帝国时期6.帝国时期广场:凯撒广场,奥古斯都广场,图拉真广场7.共和时期广场:罗曼努姆广场8.共和时期广场与帝国时期广场的对比共和:零乱,无统一规划,各建筑杂陈相间帝国:布局规整,严谨对称,规模渐大,装饰精致,以显示皇帝的权威为目的9.巴西利卡:在古罗马一般类似多功能厅,通常作为市场,会场或法庭,平面长方形,两端或一端接建半圆形凸厅,厅堂内部有两列或四列内柱,把空间划分成为狭长的三部或五部,中间空间高而较宽,称中厅。

两边各一条或两条空间较低而窄,又常分为两层,称侧廊。

在中厅与侧廊两侧屋顶高差处开高侧窗,罗马巴西利卡通常用木结构,中厅之上以天花板遮挡屋架10.庙宇继承了希腊的宗教和形制,以矩形为主,前柱廊式,建在城中,东方最大的矩形庙宇是叙利亚的巴尔贝壳的大庙,建筑群包括大庙,小庙和圆庙11.万神庙改为基督教堂才得以保留,重建时,采用了穹顶覆盖的集中式形制,新万神庙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的代表,他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

(科林斯柱式)121.公共浴场代表:卡拉卡拉浴场和戴克利提乌姆浴场主要成就:(1)结构十分出色(2)功能很完善(3)内部空间组织得简洁而又多变,开创了内部空间序列的艺术手法1.拜占庭建筑的代表是东正教教堂,他的主要成就是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4个或者更多的独立支柱上的结构方法和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

这种形制主要在教堂建筑中成熟。

2.帆拱:拜占庭时期为解决在平面上盖穹顶的几何形状承接过渡问题的做法。

其做法是在在4个柱墩上,沿方形平面的4边(发券),在4个券之间砌筑以方形平面(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又在4 个券的顶点之上作水平切口,水平切口和4个发券之间所余下的4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称为帆拱。

圣索菲亚大教堂使用了帆拱。

3.希腊十字:从罗马穹窿的屋顶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创造出四臂等长的十字形的平面。

4.拉丁十字:从罗马的巴西利卡基础上发展,创造出象征耶稣受难的前臂较长的十字形平面。

5.拜占庭两大教堂:圣索菲亚大教堂和圣马可大教堂圣索菲亚大教堂:东正教的中心教堂,建于4世纪中叶,是一座巴西利卡式教堂(4世纪神学家称基督耶稣为索菲亚,意思是“圣聪”)圣马可教堂:后期拜占庭建筑。

教堂布局属十字式。

它的五个穹窿,中央与前面的较大,直径12.8m,余三个较小。

6.集中式的特点:(1)不但有纵轴线,而且还有横轴线,二者虽有主次,但差别不大,基本呈十字对称(2)整个体量呈团块化,而不是在某一个方向特别的发展,更不是全不对称的自由式(3)团块的中央,一般被特别强调,是团块的构图中心,高高耸立,成为纵轴线1.西欧中世纪文明史:5-10世纪,早期基督教时期;11-12世纪,罗曼时期;13-15世纪,哥特时期2.哥特式教堂的结构方式为标志出成于圣德尼教堂,配套成型于夏特尔主教堂,成熟代表是巴黎圣母院,繁荣时期有韩斯主教堂和亚眠主教堂。

以法国巴黎为中心3.哥特式教堂的结构特点:(1)使用骨架券作为拱顶的承重结构,十字拱成了框架式的,其余的填充维护部分减薄,拱顶减轻,侧推力减小(2)骨架券把拱顶荷载集中到每间十字拱的四角,用独立的飞券在两侧凌空遇过侧廊上方,在中厅每间十字拱的起脚抵住它的侧推力(3)全部使用两圆心的尖券和尖拱。

尖券和尖拱的侧推力比较小,有利于减轻结构。

而且不同跨度的两圆心券和拱可以一样高,因此,十字拱顶的对角线骨架券不必高于4边的,成排连续的十字拱不致逐间隆起。

(4)内部空间整齐、单纯、统一。

4.透视门:在前哥特时代,因为墙很厚,为了减弱其过于厚重的感觉,在教堂正立面上圆劵大门周围,从外而内做出层层退进的线角。

5.哥特式建筑外部造型特点:(1)罗曼时期出现的双塔立面在此时大为通行,有的只是在中间建一座高塔,意大利保持传统中高边低的山墙式立面(2)在拉丁十字平面的交点处通常要耸起一座高塔,又高又尖,超过正面的双塔(3)耳堂比罗曼时期短,有的几乎没有(4)侧廊屋顶上空暴露一条条横空出世的“飞拱”,经常有上下两条,将中厅拱助的横推力传到一片片横墩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