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卫生经济学重点总结

卫生经济学重点总结

《卫生经济学》重点总结1. 卫生经济学(health economics )是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应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领域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揭示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规律,以解决卫生领域中的经济问题,并为制定相关的卫生经济政策提供信息。

2. 研究对象:卫生服务过程中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3. 研究内容:揭示上述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规律,达到最优的筹集、开发、配置和利用卫生资源,提高卫生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4. 应用:1•研究卫生资源的开发2.研究卫生资源的筹集和合理分配 3.研究卫生资源的最有使用4.卫生服务产出的评价5.研究健康保障制度6.研究卫生经济活动与经济关系5. 我国卫生事业性质:福利性;生产性;经济性;公益性第二章卫生服务需求1. 卫生服务需求(dema nd of health services )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愿意且有能力购买的卫生服务及其数量2. 卫生服务要求(health services need )是指从消费者健康状况出发,在不考虑实际支付的情况下,由医学专业人员根据现有的医学知识,分析判断消费者是否应该获得卫生服务及卫生服务的数量。

3. 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1.消费者信息缺乏2.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3.卫生服务利用的效益外在性4.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5.卫生服务费用支付的多源性6.卫生服务需求的多层次性7.卫生服务的刚性需求4. 需求的影响因素:(1)健康状况(2)社会人口文化因素(3)—般经济因素(4)时间价值(5)卫生服务供给者(6)医疗保险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1. 卫生服务供给(supply of health care )是指卫生服务提供者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且能够提供的卫生服务的数量。

2. 特点:1.垄断性2.不确定性3.公益性4.外部性5.即时性6.主导性7. 技术性3. 供给的影响因素:(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2)卫生服务价格(3)卫生服务成本(4)卫生服务需求水平(5)卫生资源1. 卫生服务市场(market of health services )是指卫生服务产品按照商品交换的原则,有卫生服务的生产者提供给卫生服务消费者的一种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2. 卫生服务产品分类:(1)准公共物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有一定外部效应(2)公共物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3)个人物品:①.必须消费品:价格弹性比较小,成本-效益好②.特需消费品:需求价格弹性大,成本-效益差3. 卫生服务产品的特性:1.卫生服务是以服务形态存在的劳动产品,其生产和消费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同一性 2.卫生服务的产品中有大量产品为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3.卫生服务的最终产品是人们健康水平的改善4. 医疗服务市场的特点:1.医疗需求与供给的不确定性2.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3.在卫生服务市场中存在垄断和诱导需求 4.医疗服务需求弹性小5.医疗服务价格不是经充分竞争形成的 6.医疗服务市场的主体特征(三方存在)7.提供者不追求利润最大化5. 卫生服务市场的失灵原因:(1)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市场失灵(2)效益的外在性影响市场对资源最优配置的效力(3)垄断带来低效率和技术进步受限(4)市场调节带来不公平的问题(5)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宏观总量的平衡问题(6)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卫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6. 政府的功能: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确保稳定7. 政府失灵的原因(1)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受限(2)政府决策实施过程的不确定性(3)官僚主义(4)政府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不足8. 市场作用:1.提高卫生资源配置效率2.提高卫生机构的生产效率3.提高卫生筹资的效率(2)在卫生资源配置中的结合(3)在满足居民不同卫生服务需求方面的结合(4)在其他领域中的结合1. 卫生筹资(health financing )是指为提供卫生服务进行的资金筹集活动。

它是为实现一定的社会目标而选择的一种手段。

卫生筹资是研究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社会环境下卫生领域资金的筹集、合理分配和有效使用。

2. 筹资的功能:资金筹集;风险分担;购买产品和服务3. 筹资的属性:公平性;风险共担;效率;卫生筹资的可持续性;4. 卫生资金筹集来源:政府卫生筹资,社会健康保险,私人健康保险,现金支付,社区卫生筹资5. 卫生资金分配的结构:1.部门结构2.防治结构3.城乡结构4.初级卫生保健与二级、三级转诊服务5.诊疗服务与药品消耗6.门诊服务与住院服务7. 高科技服务与常规技术服务1. 卫生总费用(total expenditure on health ,TEH)是卫生费用核算结果,是以货币形式作用综合计量手段,全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全社会用于医疗卫生服务所消耗的资金总额2. 卫生总费用特点:1.卫生总费用是一种信息工具2.卫生总费用是一个全社会的概念3.在动态中了解和把握卫生总费用4.卫生总费用是与卫生政策有关的基础性研究之一3. 卫生总费用研究目的和意义:1.为制定和实现卫生发展战略目标提供宏观经济信息2.为调整和制定卫生经济政策服务3.适应经济体制转变的需要4. 为区域卫生发展和引进外资提供卫生费用信息支持5.为政策执行者提供次国家级的卫生经济信息6.满足国际比较的需要4. 卫生费用核算(national health accounts ,NHA也称国民卫生账户是采用国民经济核算方法,以整个卫生系统为核算对象,建立卫生费用核算指标和核算框架,专门研究卫生系统的资金运行情况5. 卫生费用核算框架:卫生费用来源核算(来源法);卫生费用机构流向核算(机构法);卫生费用功能核算(功能法);卫生费用矩阵平衡核算6. 卫生总费用筹资分析与评价:1.卫生总费用筹资水平:卫生总费用(卫生筹资总额)、人均卫生总费用、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百分比2.卫生总费用筹资结构: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百分比、社会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百分比、居民个人现金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百分比第九章基本卫生服务1. 基本卫生服务(basic health service )是指在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政府通过公关筹资能支付的卫生服务项目,主要是通过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为全体居民提供的卫生服务2.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指服务于整个社会(人群)的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工作,包括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妇女儿童保健、健康知识教育、爱国卫生运动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等方面3. 基本卫生服务界定的基本原则:现实性原则,国际性原则,法制化原则,战略性原则,发展性原则4. 基本卫生服务界定的方法:成本效果(效用)法、排除法或准入法、定量分析法、定性研究方法、项目法5.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全体民众不论其地域、民族、性别、收入及社会地位差异如何,都能公平、可及地获得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结果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6.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范围:1.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的基本民生性服务2. 义务教育、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公共文化事业行服务3.公益性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公益基础性服务4.生产安全、消费安全、社会安全、国防安全等公共安全性服务7. 中国基本公共服务范围:计划免疫,妇幼保健,院前急救和采供血,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的预防控制8. 基本卫生服务的相关要素:法律制度与政策规定,组织与机构,筹资,服务包,供给与补偿第十章医疗保险与医疗保险市场1. 医疗保险的特征:保障内容的特殊性,保障过程的特殊性,与其他社会保险的相关性,服务频度高,待遇的均等性2. 医疗保险的社会作用: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减少劳动者的收入差别,体现社会公平性;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社会文明与进步3. 医疗保险需求(medical in sura nee dema nd )是指医疗保险消费者在一定的时期内,一定医疗保险价格(费率)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医疗保险商品的数量4. 医疗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疾病风险;医疗保险价格;消费者收入;医疗服务供给;医疗费用负担方式;其他因素5. 医疗保险供给(medical in sura nee supply )是指医疗保险机构在一定的时期内、一定的医疗保险(价格)条件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医疗保险量6. 医疗保险供给的影响因素:医疗保险费率;医疗保险成本;承保能力;保险业的信誉程度;医疗保险供给的难易程度;医疗服务供给7. 医疗保险系统:医疗保险机构,被保险人,医疗服务提供方,政府部门8. 医疗保险市场失灵原因:疾病风险和医疗消费的不确定性;医疗保险的准公共产品性质;医疗保险的外部性;医疗保险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9. 医疗保险市场的政府干预:政府对医疗保险供给的干预;政府对医疗保险筹资的干预;政府对医疗保险市场的监管10. 道德损害(moral hazard )是指由于医疗保险的第三方付费而引起的消费者或医疗机构态度和行为上的变化11. 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 )指由于消费者个人比保险机构了解自己的疾病风险情况,他们在健康时,往往参加医疗保险的意愿不强;而有病时,则更愿意参加保险1. 社会医疗保险:是指社会劳动者或者社会公民因疾病需要治疗时,根据法律规定从国家或社会获得相应的医疗服务,对因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医疗费用给予一定的补偿,以恢复和保障社会劳动者或公民身体健康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2. 社会医疗保险筹资:即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是社会医疗保险机构向筹资对象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式筹集医疗保险基金的过程3. 社会医疗保险筹资的作用:为医疗保险提供经济基础,抵御疾病带来的经济风险,实现医疗保险费用的合理分担4. 社会医疗保险筹资的特征:依法筹资,互助共计,不以盈利为目的,福利公益性,普遍性5. 社会医疗保险筹资原则:三方负担;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略有节余;适当可行和合理增长;保障基本需求;注重公平性和效率性设计因素,其他因素7. 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筹集渠道:政府财政资助,用人单位资助,个人缴费,其他渠道8. 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筹集模式:完全积累模式,现收现付模式,部分积累模式9. 社会医疗保险筹资方式:收税制方式,强制缴费方式,强制储蓄方式,资源缴费方式10. 社会医疗保险支付:是指医疗保险机构在被保险人生病时,按照事先规定的条件和待遇标准,向被保险人提供医疗服务或为其报销医疗费用的行为或过程11. 社会医疗保险支付的作用:经济补偿,控制费用,影响资源配置12. 社会医疗保险支付的特点:复杂多样性,有限性,第三方付费13. 社会医疗保险支付原则:以收定支,收支平衡;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合理偿付;合理分担14. 社会医疗保险支付方式:1.医疗保险需方支付方式(扣除保险方式,共付保险方式,限额保险方式)2.社会医疗保险供方支付方式(按服务项目付费制,按人头付费制,总额预算制,按病种付费制,按定额付费制)1. 卫生服务体系(health service system )是指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指导和健康教育等服务的组织在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联的一个系统2. 医疗服务体系(medical service system )是卫生服务体系的一个子系统,是提供医疗服务的组织和机构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联的一个系统3. 医疗服务机构补偿(compensation )与政府投入(in put )是指政府和社会资本对医疗服务机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以及通过政府、医疗保险和医疗服务收费价格对医疗服务机构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人力和物质消耗的补偿4. 四梁: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5. 八柱:管理,运行,投入,监管,价格,人才,科技信息化,法制环境6. 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1.地区和城乡发展不平衡2.与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不相适应3.医院人事分配制度不尽合理4.医疗服务机构补偿机制不健全5.缺少必要的房屋和医疗服务设施6.农村卫生技术人员总体素质不咼7. 医疗服务体系政府投入:1.建立和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机制2.卫生事业费分配结构调整3.落实公立医院政府补助政策4.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投入机制5.增加卫生人力资源投入,加强全科医师培训6.吸引社会公益性资金投入医疗卫生服务1. 公共卫生:是通过有效组织的社会努力来预防疾病、延长寿命、促进健康的科学和艺术2. 公共卫生研究内容:疾病预防,健康促进,健康保护3. 城市公共卫生投入策略:1.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责任2.建立可持续性公共卫生投入机制3.拓宽公共卫生投入渠道4.规范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收支两条线”管理4. 城市公共卫生服务支付方式:政府直接对机构支付,政府购买服务5. 农村公共卫生体系投入策略:1.改革农村公共卫生体系投入模式2.拓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筹资渠道3.完善公共卫生资金转移支付体系4.农村公共卫生投入向乡村医生倾斜5.改革农村公共卫生投入的预算模式6.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投入效率6.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支付模式:1.政府直接支付机构2.政府购买基层公共卫生服务3.签订服务合同,按合同支付4.发放“公共卫生服务券” 5.按绩效支付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