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房屋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房屋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1、混凝土工程综述本工程使用的混凝土种类主要为普通混凝土;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主要为C10 C25 C2(。

混凝土总体施工程序:根据设计图纸确定混凝土品种、强度等级、部位、数量-确定混凝土浇筑方案—原材料检验—混凝土拌制—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浇筑与振捣—留置混凝土试块一混凝土养护—(拆模)—现浇结构外观及尺寸允许偏差检验—混凝土施工检验—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检验—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检验—混凝土子分部工程验收。

2、混凝土运输和浇筑的通用技术措施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应符合浇筑时规定的坍落度,当有离析现象时,必须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搅拌。

预拌混凝土坍落度未经检验合格,不准进入垂直运输。

混凝土应以最少的转载次数和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

混凝土由塔吊运输到位,柱混凝土坍落度以45-55mm为宜,梁板混凝土以50-60mm为宜。

为保证混凝土外观质量,要求混凝土搅拌站在混凝土内掺入粉煤灰;为加快模板周转,混凝土中加入高效早强减水剂。

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1. 混凝土的供应,必须保证混凝土输送的能连续工作;2. 现浇混凝土的间歇时间不宜超过水泥的初凝时间;3. 在地基或基土上浇筑混凝土时,应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排水措施和防水措施。

4. 对模板及其支架、钢筋和予埋件必须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后方能浇筑混凝土。

5. 在浇筑混凝土前,对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应清理干净,对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应予堵严;对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6. 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应超过2m超过2m时要采取相应技术措施。

7. 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以50〜100mm厚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浇筑中不得发生离析现象;当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使混凝土下落。

8. 混凝土浇筑层的厚度:当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浇筑层的厚度不超过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

9. 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宜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得超过下表的规定,当超过时应留置施工缝:混凝土运输、浇筑和间歇的允许时间当混凝土中掺有促凝或缓凝型外加剂时,其允许时间应根据试验结果确采用振捣器捣实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1. 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2. 当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捣实普通混凝土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并应避免碰撞钢筋、模板及予埋件;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不小于50mm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予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在浇筑与柱和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1.5小时,待柱墙混凝土沉实后,再继续浇筑。

箱基底板、剪力墙、柱、梁和厚度大于200mm的板混凝土均采用插入式振捣捧振捣。

厚度小于 200mm 的楼板混凝土用平板震捣器振捣,用铁插尺控制厚 度。

混凝土浇筑后用刮杠刮平,木抹子搓毛,并用尼龙笤帚划出直纹道。

3、混凝土浇筑具体施工方法 3.1基础混凝土浇筑筏型基础混凝土的浇筑沿纵向采用连续浇筑方法,混凝土自然流淌形成一 个斜坡。

这种方法能较好的适应泵送工艺,避免泵管的经常拆除冲洗和接长, 提高泵送效率,保证及时接缝,避免冷缝的出现。

在浇筑混凝土时,在每个浇 筑带的前后布置两个振动器,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的卸料点,主要解决上部的 振实,第二道布置在混凝土坡角处,确保下部混凝土的密实。

为防止混凝土集 中堆积,先振捣出料口处混凝土,形成自然流淌坡度,然后全面振捣,并严格 控制振捣时间、振捣棒的移动间距和插入深度。

底板混凝土振捣示意插点排列行列式排列边格式排列3.2柱混凝土浇筑柱浇筑前底部应先填以50〜100mm厚混凝土配合比相同减石子砂浆,柱混凝土应分层振捣,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每层厚度不大于500mm振捣棒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

除上面振捣外,下面要有人随时敲打模板。

柱高在3.0m之内,可在柱顶直接下灰浇筑,超过3.0m时应采取措施(用导管)或在模板侧面开门子洞安装斜溜槽分段浇筑。

每段高度不得超过2M每段混凝土浇筑后将门子洞模板封闭严实,并用柱箍卡牢。

柱子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毕,如需留施工缝时应留在主梁下面。

无梁楼板应留在柱帽下面。

柱混凝土在与梁板同时浇筑时,应在柱浇筑完毕后停歇1 —1.5小时,使其获得初步沉实,再继续浇筑。

地下室外墙、柱同时浇筑,混凝土浇筑之前,先在底部均匀浇筑50mm厚与墙体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浇筑墙体砼应连续进行,间隔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400mm左右,可用尺杆和手把灯抽测控制。

移动布料要控制在2m-3m的范围,以便振捣,防止损伤钢筋骨架,防止发生离析。

因此必须预先安排好混凝土下料点位置和振捣器操作人员数量。

振捣棒移动间距应小于400mm每一振点的延续时间(一般20秒左右)以表面呈现浮浆为度,为使上下层混凝土结合成整体,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0mm振捣时注意钢筋密集及洞口部位、为防止出现漏振,需在洞口两侧同时振捣,下灰高度也要大体一致,大洞口的洞底模板应开口,并在此处浇筑振捣。

3.3梁板混凝土浇筑梁、板混凝土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即先浇筑梁,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底板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不断延伸,梁板混凝土浇筑连续向前进行。

和板连成整体高度大于1.0m的梁,允许单独浇筑,其施工缝应留在板底以下20〜30mm处。

浇捣时,浇筑与振捣必须紧密配合,第一层下料慢些,梁底充分振实后再下二层料,用“赶浆法”保持水泥浆沿梁底包裹石子向前推进,每层均应振实后在下料,梁底及梁帮部位要注意振实,振捣时不得触动钢筋及预埋件。

浇筑板混凝土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密实,并用铁插尺检查混凝土厚度,振捣完毕后用长木抹子抹平。

施工缝处或有预埋件及插筋处用木抹子找平。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要求,混凝土振捣后,再隔20〜30分钟,进行第二次复振。

对于水平结构混凝土表面,为防止产生收缩裂缝,应用木抹子搓平搓毛两遍以上,必要时用铁滚子压实两遍,防止楼板面出现裂缝。

4、混凝土施工缝处理4.1施工缝的位置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并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施工缝的留置应符合以下规定:与板联成整体的大梁,留置在梁底部以下20〜30mn处。

施工缝留设示意图土接缝处的质量。

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

4.3施工缝处混凝土的浇筑1)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已浇筑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N/mm22)在浇筑混凝土前,宜在施工缝处铺一层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减石子水泥砂浆。

3)混凝土应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5、混凝土养护对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应在12h后加以覆盖和浇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性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本工程的混凝土均需连续养护14昼夜)。

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

夏季高温时对楼板混凝土增加浇水次数并要保证表面湿润,用塑料布覆盖严密,并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严防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冬期施工时,采用掺外加剂负温养护法,详冬期施工方案。

冬期施工期间对墙柱立面可以采取涂刷养护剂的办法进行养护(常温条件下,墙柱混凝土采用喷水养护)。

6混凝土质量检查6.1混凝土构外观质量6.1.1主控项目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

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

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6.1.2 一般项目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宜有一般缺陷。

对已经出现的一般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按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技术处理方案6.1.3尺寸偏差主控项目现浇结构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

混凝土设备基础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设备安装的尺寸偏差。

对超过尺寸允许偏差且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部位,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

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量测,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6.1.4 一般项目6.141现浇结构和混凝土设备基础拆模后的尺寸偏差应符合下表1、表2规定。

表一现浇结构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注:检查轴线、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6.2混凝土结构观感质量标准621、一般规定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缺陷,应由监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各方根据其对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影响的严重程度,按下表确定。

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现浇结构拆模后,应由监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对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进行检查,作出记录,并应及时按施工技术方案对缺陷进行处理。

622 结构工程保持拆除模板后的原貌,无剔凿、磨、抹和涂刷修补处理痕迹。

6.2.3 结构整体质量:混凝土密实整洁,面层平整,阴阳角的棱角整齐平直,梁柱节点或楼板与墙体交角、线、面清晰,起拱线、面平顺。

无漏浆、无跑模和涨模,无烂根、无错台、无冷缝、无夹杂物,无裂缝,无蜂窝、麻面和孔洞,无气泡或每平方米气泡面积不大于20cm2且气泡分散、气泡最大直径小于30mm深度不大于2mm624 保护层准确,无露筋;预留孔洞、施工缝、后浇带洞口齐整;预埋件底部密实,表面平整;预埋螺栓垂直、外露丝扣有保护措施。

6.3.5 外檐阴阳大角垂直整齐,折线、腰线平顺;各层门窗口边线顺直,不偏斜;各层阳台(挑檐)边角线顺直,无明显凸凹错位;滴水槽顺直齐整,符合要求。

6.2.6 结构施工管理到位,严格过程控制,工艺做法有创新,科技含量高,结构质量从地下到顶层始终保持高水平,越往上层结构观感质量越好,做到文明施工。

6.3拆模后混凝土施工质量会诊制度为保证检验混凝土拆模后综合效果,提高下一混凝土浇筑质量循环的施工质量,建立拆模后的混凝土质量会诊制度。

在每个楼层模板全部拆除后,质量检查员要在墙柱混凝土表面上加盖质量检查结果的标识章,同时由质量部门组织,项目现场施工、技术负责人及相关部门参加,共同对拆模后的楼层混凝土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填写“混凝土工程质量会诊表”,同时由混凝土专业工长准备好每层楼的施工简图以标识出现问题的部位并提出处理措施,以书面形式在生产例会上、质量例会上通报并下达执行,减少和预防质量通病的再次出现,达到持续改进的效果。

对混凝土表面出现的缺陷不得随意修补,应按质量事故处理程序报项目部和监理,经鉴定后再作出处理和修补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