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论文摘要]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
这是我们党和政府长期治国理念的重大突破,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和历史意义。
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对当前的国际形势作了更加深入具体的分析。
习近平同志强调,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他同时指出,我们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同时我们要树立世界眼光,更好地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
他更明确指出,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
他的这些论述,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实现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统一起来,高度概括了我国当前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方针,为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
在当前条件下,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需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坚持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相统一的
方针,适时、适当增强有所作为的力度
韬光养晦反映了中国面对世界的一种基本态度,是中国谋求国家和平发展、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策略权谋。
坚持
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的统一,是由中国文化的历史传统、中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古今中外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教训、中国现实的国际处境和未来发展目标共同决定的,是中国作为新兴大国,通过和平发展,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最终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坚持维护周边环境稳定与维护国家
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两手抓,两手相协调
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周边国家对华的焦虑和不适应感有所增强,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开始凸显。
如何处理好维护周边稳定与维护国家主权和权益的关系,成为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在维护国家主权和权益的问题上,我们要树立长期斗争的观点,既不自缚手脚,也不急于求成,设定阶段性目标,逐步寻求解决。
同时要落实底线思维,做到有备无患。
对于与邻国的岛屿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要实行以我为主的方针,更多注重于采取实际有效的行动,言论避免过激,行动扎实有力,分别不同情况,采取确保前沿存在、力争实际控制、保持适当热度、欢迎共同开发等不同方式,力争对方与我谈判解决问题。
经济利益与战略利益并重,
更加注重战略利益的经营
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大国,一方面,作为快速增长的经济体,需要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源和市场,在世界上有着重要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中国作为世界性大国,在国家安全、国际地位和国家长远发展等方面,也有着自身广泛的战略利益。
在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的年代,我国在对外交往中要更多地考虑国家的战略利益。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对外经济关系日益紧密和多样化,我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利益迅速扩大,如何协调国家的经济利益和战略利益,成为一个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坚持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同时积极
开展预防性外交活动
不干涉内政,是当代国际法的基本准则之一,是发展中国家捍卫国家主权的有力武器,也是我国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中赢得崇高威望的根本原因之一。
对于这一原则,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对于西方国家试图动摇这一原则的新干涉主义谬论,必须予以坚决批判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
历史昭示我们,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
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对我们党治国理念创新的伟大探索,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的和平发展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全新道路。